幽默感——上帝的恩賜
《儆醒!》雜誌駐南非通訊員報導
森姆今天又遲到了。他的雇主最近已為這事向他提出最後警告,因此森姆這次的確很擔心。他想像到上司正在準備說話去把他開除。
上司果然來了!當森姆遲了35分鐘抵達辦公室時,上司鐵青著臉來到他面前。
森姆靈機一觸。他展開笑容,伸出手來,說:『你好嗎?我名叫森姆·馬拿特。此來是申請大概在35分鐘之前出現的職位空缺。先到者可以先得嗎?』他的同事們哄堂大笑。上司也禁不住發笑,回到他自己的辦公室去了。森姆的幽默感使他渡過那日的難關。
良好的幽默感無疑許多時不但能「消除」緊張局面,甚至能助人應付逆境。幽默感能令人發笑和鬆弛而造益健康。占士·華斯博士在他所著的《笑與健康》一書中解釋,人在笑時橫隔膜的上下運動使內臟發生與運動相若的效果。因此笑對心、肝和腸臟都有益。笑能幫助消化和排除廢物。
幽默是什麼?
幽默據說就是有能力看出事情有趣和可笑的一面。有人說幽默是迎合人的滑稽或荒誕感的一種品質。
幽默情景發生於位置不當或情形不對的時候。例如,一位服裝整齊的倫敦商人手拿捲傘和挾著報紙涉水而行是絕不相稱和怪誕的,這會使許多旁觀者發笑。又如,一頭貓或狗進入學校課室也會使許多人笑起來,因為這樣的動物通常是不許進入課室的。
出人意表的事情也會造成幽默情景。例如,一位男子向婦女舉帽致敬,帽下突然飛出一頭鴿子,旁觀者會因這樣出乎意外的事情而笑起來。來自尼日利亞的一項報導聲稱非洲人善於欣賞意外的情況。因此,他們看見人踹著香蕉皮而滑倒時就笑。但他們同時會以同情和關懷態度上前協助不幸者。
大多數幽默是以言詞表示的。基於言詞的幽默很多,視國籍、社會風俗、環境及其他因素而異。有些種類的幽默是知識較高或巧妙的,有些是胡鬧、粗糙和喧嚷的,有些是較富於諷刺性或尖刻(英語所謂「機智」)的。
同時,一個國家的人認為有趣可能在別國的人認為全無意義。例如,一位西歐傳教士對非洲聽眾演講時偶然加插一些他認為是幽默的話。聽眾不響。後來他提及猴子動作。他的翻譯員不去翻譯他的話,只是提高一臂搔抓腋窩。聽眾立刻笑聲大作!
究竟幽默是從那裡起源的呢?
上帝有幽默感嗎?
聖經告訴我們,造物主是一位「快樂的上帝,」他『按照他的形像』造人。(提摩太前書1:11《新世》;創世記1:26)所有種族的人天生具有感覺快樂、有趣和欣賞幽默感的能力,這種能力按理必然是來自造物主的。
許多動物會做出令人發笑的滑稽動作。誰看到小貓追逐絨線球而不笑呢?誰在觀察小狗一起玩耍、猴子的淘氣動作或鸚鵡的笑謔言語時不笑呢?耶和華把若干種動物造成善於娛人,成為無限的愉快和樂趣之源。幽默感顯然是上帝的恩賜。
雖然幽默言詞並不限於任何國家,可是許多人都或多或少地以善於某種幽默著名。據說美國人喜歡以誇張或故意強調的方式來渲染幽默的效果。以「從天降下大量貓狗」來比喻傾盆大雨便是一例。同時,「笑到要死」。「我已試過一千次」等說法當然不是真有其事的,但聽者通常都明白意思何在。
英國人以冷靜的幽默知名,講者在偶然說出幾句打趣的話時自己往往板起面孔。英國人喜歡含蓄的幽默。關於這點,喬治·邁克在他所著的《幽默札記》一書中說:「在英國,含蓄不僅表現於說笑態度上;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其他的人也有含蓄的——英國人並非擁有版權。在《紐約人》所載的漫畫中,兩個男子在90呎高空表演飛人鞦韆,其中一人接不著另一人的手。這個因心不在焉而作出錯誤的男子說:「噢,對不起。」當然,這種含蓄是美國式的含蓄。在其他國家中,含蓄是偶一為之的;但在英國卻已相習成風,流露了國家特色。這種風氣不僅在打趣方面為然。」
關於含蓄,喬治·邁克舉出以下數例:他說有一艘汽船橫渡英倫海峽。「船上只有我和另一男子,當時起了狂風。風勢在海上掀起如山巨浪。我們擠作一團,好一會兒沒有說話。突然一陣狂風把另一人吹下海去。他的頭露出水面僅一次。他平靜地看著我,隨口說:『風很大,對嗎?』」
愛爾蘭式的幽默也有其本身的風格。史提芬·利郝克在他所著的《幽默》一書中舉例說:「有關當局下令『最後一輛客車不可接在鐵路列車上,因為會發生令人不快的震盪和搖動。』」又如:「老畢,不要從梯子下來,因為我已把梯子拿開了。」
同一作者也舉出富於諷刺性的蘇格蘭式幽默例子,說:「有個蘇格蘭人的妻子病重,看來已死去了。在喪禮中她的棺材要經過教堂天井大門,抬棺者偶然把棺木碰在門柱上。當時的震盪使這個婦人復甦過來,她從棺中被人救出再活了好幾年。後來她又患病,這回真的死了。在喪禮中當棺木將近被抬到教堂天井大門時,那位作喪主的丈夫對抬棺者說,『穩定一點,老友,穩定一點;不要碰著她。』」
西班牙式幽默有時表現自嘲傾向。一份西班牙雜誌的漫畫刊載兩名男子談話,一人說:「文化在目前已成為時尚。我們有教育部……文化部……總統的文化顧問。」另一人答道:「好極了!我們現時需要的是學校。」嘲笑自己弱點乃是幽默的重要部分。
由於德國人愛吃,於是製造了不少笑話。例如,耶和華見證人的一位周遊監督在德國演講時以需要經常進食來比喻經常吸收靈糧的重要性,說:「我們大家一日吃三餐。當然,也有人只吃一餐的——從早吃到晚。」德國聽眾的反應是哄堂大笑,但他在說別種言語的大會中講出同一比喻時,聽眾木然不響。
尼日利亞人愛好誇張的言詞,尤其是以使用洋涇濱英語時為然。講者若在演講中不時加插一些高談雄辯的話必然獲得熱烈的反應。在約廬巴族人當中,爭吵的輸贏有時視乎爭吵者能否以雄辯壓服對方。
幽默與偽宗教
幽默在暴露偽宗教及其偽善和假裝神聖方面的愚昧有極佳效果。聖經本身有若干地方曾使用這種幽默。例如:先知以賽亞描述一位伐木者砍伐一棵香柏樹,用一份木材生火煮食,另一部份烤火取暖,「他用剩下的作了一神,就是雕刻的偶像,他向這偶像俯伏叩拜,禱告它說:『求你拯救我,因你是我的神。』」——以賽亞書44:14-17;參看耶利米書10:2-5。
在墨西哥,宗教話題逃不了墨西哥人的生動幽默感。他們傳說的故事與上述以賽亞的比喻相類。有人若對出身寒微者不予重視,他也許說:「當我知道他只是番石榴木時,又怎能把他當作基督來拜呢?」故事的起源是,有一位教士要求當地富人給予木材來造基督的像。教士獲贈一塊番石榴木而把像做好。但後來在彌撒當中,教士留意到富人對著偶像微笑。彌撒完畢,教士責備富人,說此舉不是在崇拜中所應為的,富人回答:「當我知道他只是番石榴木時,又怎能把他當作基督來拜呢?」
提防濫用上帝的恩賜
在世界各地,以性作取笑十分普遍。可是,上帝的道聖經卻斥責「下流的笑話,」因此希望按照聖經的崇高標準而生活的人都應加以避免。(以弗所書5:4,《新譯》)這樣的笑話乃是一種精神垃圾,不為基督教社會所容。
清潔和有益的笑話與趣事若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講述出來可以提供樂趣和愉快——我們大家都有時要鬆弛一下,但有些人往往行之過度。他們有許多長串有趣故事,要花大量時間才說得完。聖經對此也提出警告。智慧的所羅門王雖曾在傳道書3:4說過「哭有時,笑有時,」但在第2章2節他卻寫道:「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它是什麼意思呢?所羅門的確可能說嬉笑是「狂妄」,因為無意識的嬉笑蒙蔽了健全的判斷。它可能使人對非常嚴肅的事一笑置之以致得罪或觸怒他人。因此幽默感這種恩賜像來自耶和華的其他恩賜一樣,可能被人濫用。
關於愚昧人的笑聲,傳道書7:6說:「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荊棘並不是最佳燃料,它燃燒得太快,爆聲嘈吵,燒盡燃料未必煮熟鍋裡的食物。荊棘的火光熊熊,爆聲劈啪證明是無用的。愚昧人的輕浮笑聲亦然。愚人的縱聲大笑以及不合時宜地企圖表現幽默可能是觸怒別人和有害的。
當我們考慮到幽默的多方表現時,可以推斷這種可喜的恩賜是來自我們豐富的天父的。可是,幽默必須適度和根據健全的判斷而表現。這樣,幽默感便能使日常生活增加趣味與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