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意義的至終來源
「唯一適當的道德體系是基於人生意義的至終來源的。」著名的精神科醫生羅路·美爾聲稱。他提出一個問題詢問道德體系和人生的至終意義從那裡可以找到,然後解答說:「至終的體系便是上帝的本質。上帝的原則乃是從最初的創造以至最後的生活原則。」
「人和上帝是有關係的」,美爾繼續說。「這種關係在人當中是這麼基本,以致可以歸因於人的創造,因為人是『照著上帝形像而造的。』」美爾同時評論到人的自驕心和執拗使人偏離了上帝的形像而造成內在的矛盾、緊張和罪咎感。這使我們想起使徒保羅的難題,他表示:「我所願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羅馬書7:19,24)保羅這句話的基本要點是,人生的至終意義要在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中才能找到。
正如上述,人在空間和時間之前顯得十分渺小,不但如此,人在地上四周的數十億人群當中也會自覺渺小。C.G.容格說:「人群愈大,個人就愈變成微不足道。」他發覺「自己被微小和虛弱之感所壓倒」,以致「人生喪失意義。」
可是壓倒個人的人群雖大,卻無法和上帝比擬。在上帝看來,「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萬民在他面前好像虛無。」(以賽亞書40:15,17)這句話是2,000多年前寫下的,那時,在1856年出生的心理學中心人物佛洛伊德尚未建立他的現代心理學派。
為了使人生具有真正意義,和宇宙創造者耶和華上帝建立關係是必需的。可是,今日許多人甚至懷疑上帝是否存在,因此自然感到難於與他建立關係。但上帝存在的證據卻隨處皆是。不少觀看天上和地上萬物的人都同意使徒保羅的話,他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這些人與詩篇的執筆者有同感:「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羅馬書1:20;詩篇19:1。
科學家們現時一般的意見認為宇宙是有開始的。聖經的第一節也這樣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記1:1)羅拔·傑斯特羅在他所著的《上帝與天文學家》一書中寫道:
「現在我們看出天文學上的證據使我們在世界起源方面接受聖經的見解。細節雖然有些差異,但在基本要素上,天文學和聖經的創世記紀錄是相同的:一系列的事件導至人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在光與能的一閃中突然開始,有些科學家對於認為世界以這樣的方式開始的主張表示不悅。……但最近的證據差不多已肯定大爆炸確在億萬年前發生過。」
英國理論家愛德華·米因在關於相對論的數學論文中作出結論說:「至於與膨脹說[大爆炸]有關的宇宙首因,我們留待讀者評定,但若沒有『他』存在,我們就無法對事情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1977年8月22日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在899頁說:「與生物學有關的科學家今日至少有百分之80很可能承認生物活動和生命是受某個較高的力量所管制的。
「表現於各種生物和細胞與分子基本作用中的驚人秩序和規則對相信較高力量的存在具有重大影響。」
這位受到承認的偉大首因名為耶和華,他創造這個地球是有目的或目標的:「他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因此,亞當被安置在園子裡也有其目的:為要「使他修理看守。」上帝對亞當和夏娃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以賽亞書45:18;創世記2:15;1:28)「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這就是他對人類所定的目的,而他的目的是永不會落空的。——箴言16:4;以賽亞書46:11。
今日人們努力工作以求達到一些使他們感到人生有意義的目標,但這些目標是永遠持續的嗎?人生意義能經歷時間和宇宙空間而永遠存在嗎?人生意義的至終來源乃是樂意遵行耶和華上帝吩咐人所做的工作——治理地球、將其美化、仁愛地管理動物,在耶穌基督的王國治下安居樂業以讚美耶和華。這樣,他們就不致被空間所壓倒或被時間所中斷。屆時人人都會符合和促進上帝對地球所定的各項目的。那時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具有意義,對人和對上帝具有意義。你若不想你的人生至終意義被時間所中斷,就要以在基督的王國治下在地上贏得永生為你的目標。
還有另一件事使獻了身給上帝的人的一生具有宇宙性的重大意義。記得在這幾篇文章開始時所引述的古代男子約伯的話嗎?記得這些話嗟嘆人生短促和充滿愁煩嗎?約伯的一生充滿愁煩是由幾千年前撒但魔鬼所提出的挑戰而促成的。魔鬼提出的挑戰便是:耶和華無法在地上有一些能夠在考驗之下對他保持忠貞的人。
無疑想到這個在以前已引起的爭論,耶和華有一次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撒但反駁說,『因為你曾四面圈上籬笆保護他!你若讓我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咒詛你!』撒但獲准這樣行,後來上帝甚至准許他使約伯患上痛苦不堪的痛。上帝和撒但之間的爭論是一項宇宙爭論,因為它是在耶和華上帝的天上法庭,在眾天使面前,公開提出的。——約伯記1:6至2:8。
撒但獲准盡其所能企圖破壞約伯對上帝的忠貞,但卻未能成功。約伯喊道:「我至死也不[放棄我的忠貞]!」他後來又宣佈說,「上帝知道我的[忠貞]。」約伯證明撒但是個說謊者,他提出的挑戰是虛假的。約伯進一步所說的話提出了全人類的希望:「我知道我的維護者還活著,他最後要來為我伸冤。即使我的皮肉被疾病侵蝕,我仍將以此身覲見上帝。我要親眼看見他。」——約伯記27:5;31:6;19:25-27,《現譯》。
儘管有些人不能保持忠貞,但在多個世紀以來,不少人曾對上帝保持忠貞而證明撒但的挑戰是虛謊的,他們曾盡力在洗雪耶和華的聖名方面作出貢獻。的確,支持宇宙創造主的目的,在人和天使面前證明撒但說他能使所有人叛離上帝的話為謊言,人生意義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在聖經的整本傳道書中,所羅門一再聲稱今生和世俗工作是虛空的;正如他說:「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傳道書6:12)可是,他卻勸諭年輕人要記念他們的創造主,且在全篇的結論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12:13,14。
對耶和華上帝保持忠貞的人生不是空虛、不是無聊、不是毫無意義的。宇宙創造主耶和華乃是人生意義的至終來源,忠心事奉他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存到永遠,並且永遠具有意義。
[第11頁的精選詞句]
宇宙創造主耶和華是人生意義的至終來源,忠心事奉他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存到永遠,並且永遠具有意義
[第10頁的附欄]
著名的精神學家也不得不承認信仰上帝的需要
C.G.容格:
「有一位全能的上帝存在的觀念是隨處可見的,人們若非自量地承認,便是不自覺地接受……我認為自覺地承認上帝存在較為明智;否則其他東西便會被奉為神明了,信奉這些東西無疑是不當和愚昧的。」
「與上帝無關的人可能無法以本身的力量和智謀去抗拒這個世界對肉體和道德方面的誘惑。」
「在仔細觀察和考慮某些不能目睹和不能控制的因素之後,宗教顯出是人類獨有的本能態度,從整個人類歷史均可以見之。」
論到他35歲以上的病人:「他們的難題在最後的分析中均與找尋一項宗教人生觀有關。」
羅格·美爾
論到相信上帝及其慈悲,說:「面對宇宙和上帝對其所訂的偉大旨意,人會自覺渺小和微不足道。……人會意識到蘊含在穹蒼中的目的比他的微小世界大得多,這會幫助他與之和諧一致。他會並非感情用事地承認自己對上帝的倚賴。」
對於無神主義,他認為:「純真的宗教,亦即人生意義的基本肯定者,是人類健全品格所不可或缺的。……若沒有宗教所提供的人生意義,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什麼情形發生呢?換句話說,無神主義對人性有什麼影響呢?……令我吃驚地,我所接觸過的每個真正的無神主義者都表現出無誤的精神病傾向。」
[第8,9頁的圖片]
我們也許在龐大的宇宙中看來微乎其微,我們也許在無窮的時間之流中稍縱即逝,但我們在地球上的地位卻是獨特的,我們的生活牽涉到全宇宙最深具意義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