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人們何以服食麻醉劑
「令人驚異地美國多項調查透露,中產階級的白人主婦乃是濫用鎮靜劑的主要候補者。」——《麥克林》雜誌。
什麼使人開始服用麻醉藥?
頗有趣地,以動物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吸毒很少是肉體的軟弱所致,大多數是緊張、孤立和缺乏社交的反應。……寂寞者、不合時宜者和自覺屬於社會結構底層的人有可能成為麻醉藥的經常使用者和極可能變成吸毒者。」——多倫多《星報》社論。
《愛與吸毒》一書作者史丹頓·披利博士支持這項見解,聲稱「對於吸毒的唯一其他選擇是對自己負起責任;唯一治療方法是自覺有價值。」
「每個人都在服用麻醉藥,不論是爸爸喝了幾杯啤酒回家,抑或是媽媽請醫生給他幾片華利安服食『以求過得這日』……我們已不像十年前那麼介意了。父母的冷漠現時已達到難以置信的程度。」——社會工作者。
立下好榜樣以保護兒女
在加拿大安大略以一萬四千個學生為對象的調查發現,家庭生活與濫用麻醉藥有極大關係。
「母親若是每天使用合法處方的鎮靜劑,她的兒女:吸食大麻的可能性大三倍半;服食迷幻藥(LSD)或安非太明的可能性大五倍;使用非法鎮靜劑的可能性大七倍;使用含有鴉片的麻醉藥的可能性大十倍。」
另一方面——「危險性不高的家庭[兒女少有吸毒難題的]……對兒女不予放任,家人歡聚在一起。父嚴母慈,而兩者都非常可親。父母有宗教信仰,知道所信的是什麼,並且沒有遲疑不讓兒女知道它們的重要性。孩子們作息有時,接受管教,父母對兒女的所有活動深感關懷。父親不是酒徒,母親也不喜歡使用鎮靜劑。父母都是良好的聽者,許多事都和兒女商量,但明顯地負起管理家庭的責任。」——多倫多《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