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6/8 14-16頁
  • 科技驅使世界走向戰爭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科技驅使世界走向戰爭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雷射、衛星和假警報
  • 科學幻想小說嗎?請再想想
  • 核戰——誰造成威脅?
    警醒!2004年
  • 徵象——你見到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最後武器與安全競賽
    警醒!1986年
  • 核戰——威脅猶在?
    警醒!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6/8 14-16頁

科技驅使世界走向戰爭

科技進步已改變了昔日的「恐怖均勢」。今日的飛彈較前進步得多,因此飛彈不再僅以城市為目標了。不少飛彈的彈頭正在指向對方的飛彈,電腦控制的導向系統已使目標改變了。結果如何?兩敗俱傷的戰略已被所謂反作用力量戰略取而代之。根據這種理論,核子戰爭無需再極力避免了,反之發動這樣的戰爭是有得勝可能的。

參加核戰的一方怎能希望取勝呢?方法是先發制人,所摧毀的不是敵方的城市而是敵方的飛彈。這樣,根據理論,敵方遂落在首先發動攻擊者的掌握中,因此不論收到什麼最後通蝶,都必須屈服。

這種想法在你聽來覺得危險嗎?不少專家深以為然。「兩大勢力越信賴反作用力量戰略,世界核戰的可能性就越大,」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的佛蘭克·巴納比博士說。「核子時代的難題是,儘管政治領袖渴望避免戰爭,不受控制的軍事科技卻驅使我們向戰爭邁進。」

在一九八零年代,由於有更多飛彈造成準確到足以擔當反作用力量用途,世界便越來越危險。正如紐約《時報》指出,一九六零年代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南馬拉「反對使美國的核子力量強到足以威脅蘇聯的核子力量,他辯稱,倘若超級大國一方或雙方認為本身的飛彈可能遭受突襲,促使人在危機中使用飛彈的壓力就會變成難以抗拒。」麥南馬拉先生的噩夢已接近實現的程度了。

反作用力量的想法真的能驅使世界走向戰爭嗎?近代歷史辯稱它的確能夠。請考慮一九二二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後果,條約申明英、美、日同意限制建造軍艦。結果非但沒有制止軍備競賽,反而「促成了航空母艦面世;這種新武器在此之前曾被當時支配各國海軍的艦隊司令所忽略,」政治學教授查爾士·法利賓克斯評論說,「正如珍珠港事件所顯示,與普通軍艦相較,航空母艦是一種鼓勵人在危機中先發制人的武器,因而增加了戰爭的機會。」

像現代的飛彈一樣,航空母艦易受敵人攻擊,因為它沒有主力艦的重武器裝備,而且載滿了汽油。像現代飛彈一樣,航空母艦在安全距離之外以它的飛機首先出擊卻非常有利。一九四一年當美、日關係惡化時,先發制人的壓力對日本人是無可抗拒的。倘若美、蘇關係繼續惡化又如何呢?歷史會重演嗎?

雷射、衛星和假警報

在不及一年之內,一副電腦曾三次報告蘇聯飛彈正向美國發動襲擊。FB-111和B-52型轟炸機立刻發動引擎,美國核子潛艇隊和美國一千個民兵式飛彈發射場的隊伍作出嚴密戒備。但電腦報告每次都被人發現是虛假的。兩次錯誤警報查出是價值四十六美仙的小型電子路出了差錯之故。轟炸機、潛艇隊和飛彈隊於是奉令停止準備行動……等待下次。

「難題的癥結不是在於機器而是在心理方面,」紐約《時報》評論說。有些軍事人員認為他們無法等到嫌疑的飛彈實際來臨才發動反擊。結果,假警報觸發真反擊的危險日益增加,在這個由於反作用力量思想日益流行而提心吊膽的世界中,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僅因誤會而爆發。這很難使人感覺安心,對嗎?

科技也在其他方面使軍事世界不穩。例如其中幾項發展是:

潛艇戰:能準確地摧毀敵方飛彈的不僅以發自陸上基地的飛彈為然,潛艇飛彈也同樣有效,例如美國新建的「三叉戟」潛艇隊就具有高度準確性。同時,美、蘇兩國都在竭力製造各種反潛艇傳感器和「獵殺」潛艇。可時,倘若核子潛艇真正有遭受「首先攻擊」的可能又如何呢?「那末搶先出擊的誘惑就變成無可抗拒了,」據巴納比博士說。

衛星戰:衛星是今日各軍事機構的眼目和耳朵。在這個恐懼戰兢的時代,它們對敵方飛彈發射提供最早的警告,並使軍備條約有獲得證實的可能。目前的軍事通訊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是經由衛星傳送的。既然衛星已變成如此重要,「攻擊一國的衛星就差不多必然會導致全面的核戰,因為這會將該國收集情報的能力癱瘓了,」據若干觀察家說。這樣的攻擊可能發生嗎?

「過去十二年來,蘇聯斷斷續續地至少將十五個獵殺衛星射入軌道,」《科學80》雜誌的一項報導說。在另一方面,美國正在發展的反衛星導彈能從F-15戰鬥機發射。特別令人不安的是,新式武器可以立刻弄壞或摧毀在十分遙遠軌道中的衛星。這些是怎樣的武器呢?

科學幻想小說嗎?請再想想

你若以為在戰爭中發出一道白光就能摧毀對方的導彈僅是科學幻想而已,請再想想。這種武器已經存在了!自一九七三年以來,雷射曾在試驗中擊落飛機和導彈。美國空軍曾在運輸機上裝備大量實驗用的雷射進行高空試驗。在發展雷射武器方面,僅是美國就花了十億美元以上,據說蘇聯也同樣地先進。

誠然,要使陸上基地的雷射能擊落高空的衛星可能還需很長時間。這樣的雷射也許要耗費大量的能。在另一方面,「只需少得多的能就能使衛星的紅外線傳感器失去作用,」《新科學家》周刊評論說,「結果使敵方無法測出你的導彈發射。」具有這種效力的雷射已可以製成了,以致令緊張的世界更為不安。

當然,令世界日趨不穩的軍事科技進步並非至此為止。較洲際彈道飛彈為慢,但準確得多的巡邏飛彈也被認為是反作用力量的武器。巡邏飛彈較宜於攻擊細小的軍事目標。「中子彈」已設計成功,可以用輻射殺人,但對財物卻破壞不大。新式「改良」的神經瓦斯受到若干軍事當局所提倡,雖然自一九二五年以來,以神經瓦斯作戰已被判為非法!今日也有人談及生物學戰爭,例如使用炭疽桿菌等。但科技卻不是驅使世界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唯一因素。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