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2 9/1 28-30頁
  • 你看出你所見到的事的含意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看出你所見到的事的含意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對兒女的親情
  • 夫婦之間的親情
  • 對年老父母的親情
  • 何以親情日趨冷淡?
  • 你喜愛耶和華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要彼此以溫情相待」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 向配偶表達愛意
    家庭生活
  • 尋得弟兄溫情的要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2年
《守》82 9/1 28-30頁

你看出你所見到的事的含意嗎?

無親情

你認為對自己親人,例如兄弟、姊妹、父母、配偶和兒女,懷有親情是自然的事嗎?事實上,小孩子對每個人,無論是否親屬,都表示親熱是相當自然的。

可是,今日的世界並不是個富於愛和親情的世界。鄰人彼此以冷淡相待,對陌生人更加「漠不關心」,在家庭圈子中應有的親情也往往付之闕如。原因何在呢?

對兒女的親情

在以往許多世紀,大多數小女孩以玩洋娃娃為樂,她們希望長大成人時有個屬於自己的「真正活娃娃」。母愛是天然的,婦女被視為具有「母性本能」。可是,不久之前在法國出版的一本書卻攻擊這種看法,聲稱這僅是男子所發明的神話,目的是要使女性屈服。

顯然今日不少婦女對此表示同意。今日許多婦女對其他方面的興趣過於她們對兒女——出生之前和之後——所應有的親情。這些婦女看見別人虐待兒童也許感覺不平,可是她們對許多國家准許墮胎差不多至有求必應的程度卻不感惱怒。墮胎豈不是極盡虐待兒童之能事嗎?

在我們這個二十世紀,對兒女親情逐漸減少已昭然若揭,正如瑞士的《世界週刊》聲稱:「七十九年前愛倫凱a所說的兒童世紀也許已經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虐待兒童的世紀。身體虐待兒童事件的激增已在普世可見。……除了身體之外還有精神虐待,它的殘酷其實不下於身體虐待。」

不論在身體抑或在精神上,虐待兒童所造成的害處也許後來會歸到虐待兒童的父母身上。想像一下對兒女絕不表示親情的一位父親有什麼感想,他聽到進了大學的兒子說,「他若能把一生從頭再做一次,他寧願做隻玩具熊——因為這樣才有人摟抱。」

親情究竟變成怎樣了?

夫婦之間的親情

年輕人若在家裡得不著他們所渴求——和應得——的親情,他們就會在其他地方尋找。這件事可以解釋在若干國家中十餘歲青年男女結婚或同居的事件繼續增加的部分原因。

可是在一起相處之後,這些青年人有沒有找到他們在家中所缺乏的親情呢?有些人找到。可是,事實上不少人後來又告離婚或分居,這顯然證明他們在夫婦之間未必能找到他們所期望的親情。

請也想想丈夫或妻子受虐待的許多例證。最近一份新聞雜誌說:「在十九世紀的作曲家裴因看來,家是『甜蜜的家』。但在今日的美國,家往往是碰撞、推擠、拳打、腳踢、尖叫、痛苦和死亡的競技場。……每年有數達八百萬的美國人被自己家人所攻擊。」

來自英國的統計透露,每八宗兇殺案便有一宗是丈夫或妻子殺害配偶的事件。

因此問題再度是:親情究竟變成怎樣了?

對年老父母的親情

隨著兒童的年齡漸長,大多數對父母和祖父母的親情會冷淡下來。老年人突然變成了「多餘」和「落伍」;甚至被認為「妨礙他人」。他們往往被送入老人院或收容所;這樣行未必由於環境所迫,時常只是為了方便而已。論到這種行為,瑞士一份報章聲稱:「主要說來,老人院並不是社會機構,它僅是我們社會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而已。我們敬老——或不敬老——的方式顯示出我們實踐人道主義到什麼程度。在所謂『低度開發』的國家中,老人受到最高尊敬。這些國家沒有老人院,至少在未被我們文明所破壞的國家是如此。在這方面我們還須學習。事實上有很多教訓可學。」

一而再地,這個問題是多麼適切:親情究竟變成怎樣了?

何以親情日趨冷淡?

上帝原定的旨意是要所有人屬於一個單一、團結的人類家庭,在其中人們對於上帝和同胞的感情是十分自然的。可是,上帝的仇敵,撒但魔鬼,卻在伊甸園破壞了這種團結,現時更利用種種方法去阻撓上帝通過他的王國實現他使人恢復團結的旨意。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深受政治和社會的不安所擾亂。在若干國家中,人們將物質財富看得比人際關係更為重要。道德和宗教標準差不多已低降至不存在的程度。「我」字寫得愈來愈大;「你」字則愈寫愈小。這一切因素對今日家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親情冷淡,尤其是在家庭之內的冷淡,正如聖經在提摩太後書3:1-5所解釋,乃是表明我們正生活在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期」的顯然證據之一。上帝所創建的新世界社會行將取代今日這個以「無親情」為特色的人類社會。

因此,要獲悉上帝對於一切渴望成為新世界社會成員的人有什麼要求。要留意箴言4:4勸告:「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這樣你便可以繼續存活和享受人生,屆時對親人表現親情將會是世上最自然的事。

[腳注]

a 愛倫凱是瑞典散文家和教育家,她所著的《兒童世紀》一書(1900年出版,1909年譯成英文)使她馳名世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