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的偽裝能手
《儆醒!》雜誌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那時我們正在肯雅作狩獵旅行。我們留意到每一處地方,沒有什麼東西在眼底遺漏。話雖如此,可是,突然之間,露米碰碰我的臂說,『占士看見了一些東西!』
「占士是我們的嚮導,這位肯雅人指著400英尺(120米)外的一棵香腸樹。『一頭豹子,』他說。
「『在那裡?』蘇倫問道。
「我望過去,轉移觀察角度,揩擦眼睛再看。除了樹葉、樹枝和那些香腸形的果子之外,我看不見什麼東西。
「占士笑起來,『我們行近一點吧,』他說。我們行近至離樹50英尺(15米)左右就看見了。豹子身上的白色和棕色的斑點原形畢露,牠與樹身映著陽光所形成的斑點和顏色類似,但仍可以分別出來。
「占士聲稱豹子的尾巴若不是垂下和末端彎曲,他就很可能看不出來了。在樹上垂下的曲鉤形狀看來頗不尋常,因此他留神再看,於是發現了那隻豹。」這使哥斯達和他的幾位朋友留意到動物偽裝的奇異世界——這個世界顯然就在我們周遭,因為許多動物都看來和牠們的環境類似。很自然地,這幾個人也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渴望知道偽裝究竟怎樣發揮功用以及動物具備這種能力應該歸功於誰或什麼?
偽裝怎樣發揮功用
動物界的偽裝乃是生存的要素。它可以作為躲避掠奪者的方法,或使掠奪者在潛行、攔截和引誘獵物時逃過後者的留意。偽裝的主旨是在混淆其他動物的視線而把自己隱蔽起來。
哥斯達看見豹的事可以說明這點。像其他許多動物一樣,豹子身上的斑點看來與陽光透過樹木無異。豹子也有能力保持不動狀態,與四週環境混合而變成隱而不現。
斑馬也一樣,雖然牠看來是野獸中顏色最分明的。斑馬的條紋與豹子的斑點具有同一目的。相反的顏色和斑紋圖案看來是要把動物的形狀分裂成不規則的斑點或條紋。從遠處觀看時,眼睛很難把破碎的顏色圖案歸納為一個整體。破碎的顏色所造成的錯覺很易把動物的淺色毛皮背境誤認為草木之間的光亮空間。
因此斑馬的顏色與纖長的樹幹和草莖相混,豹子看來在樹上或樹叢裡「隱沒」。一種棲身隰地的雀鳥,鸕鶿,也以其赤褐和黑色相間的條紋和棲息地的蘆葦混合。牠在遇到危險時在蘆葦叢中站著不動,頸和喙向上伸直使偽裝更加逼真。牠甚至隨著風中的蘆葦幌動。
此外,有些動物背部的顏色深於腹部而形成了深淺色的圖案。這樣可以抵消陽光的效果,因為陽光把物體投影在較低的表面或地上時加重立體感。可是由於顏色深淺不同,動物的影子上部顏色較深,下部顏色較淺,以致看起來不大顯眼。
相反地,有些動物卻以類似的顏色與背境相混。白色的北極熊、綠色的長尾鸚鵡和草蜢,以及灰、黑或深暗色的夜間活動生物的顏色都和環境的顏色相似。在花和葉之間生存的昆蟲、青蛙、蜥蜴和飛鳥的淺淡和鮮豔顏色也具有同一目的。
昆蟲和魚類
另一種偽裝方法是模仿形狀或擬態。這種方法為昆蟲和魚類所擅長。我記得有一次有人驚嘆說:「簡直無法相信!樹枝竟然會行走。」原來,行走的其實不是樹枝而是昆蟲。
昆蟲以其美麗複雜的奇形怪狀構成了一個多采的世界。有時顏色和形狀偽裝得如此維肖維妙,以致人甚至在近看時也感到困惑。例如樹枝蟲看起來像一根枯乾的樹枝。有些昆蟲極似青色小枝、綠葉、乾葉、半枯葉和甚至雀鳥的糞便。
葉形蟲在顏色、形狀、葉脈狀條紋和緩慢地幌動方面極像一塊綠葉,以致其他昆蟲受到蒙騙而加以輕齧!奈及利亞有一種小甲蟲好像莖梢的葉,莖便是牠的管嘴!
水裡也有偽裝能手,石魚看起來像塊大石。澳洲「海龍」軀體的多枝很像海藻。馬尾藻魚的斑駁顏色在藻海的馬尾藻叢中幾乎隱而不現,這樣既可以躲避掠奪者,又可以攔截獵物。牠的偽裝還有餌誘作用——管嘴伸出的肉團在蠕動時能引誘其他的魚。
蠍子魚的紅色疙瘩模仿牠棲身在其中的珊瑚和石塊。牠能變換顏色使其更與環境相像。多種魚類都能這樣行,有些甚至在身體披上沙和海藻以完成偽裝。
魷魚在受到追趕時放出一團墨汁般的液體。液體造成一片「煙幕」使牠能游向安全地方。既然那團液體與魷魚的大小相若,它也在其他方面混淆追蹤者:你可以想像掠奪者試圖攻擊那團墨黑的液體而讓魷魚從容逃去!
變色蜥蜴
蠍子魚的變換顏色使我們聯想到另一個偽裝能手——變色蜥蜴。牠是能夠自選顏色的少數爬蟲之一。
我曾在馬達加斯加島看見一條變色蜥蜴從樹枝上爬下來;牠顫抖著像個老人,身上夾雜著青、黃、灰、棕等顏色。這些正是樹皮和樹葉的顏色。牠緩慢的動態並不吸引人的注意,驟眼一看,牠只像一叢黃、棕、綠色的葉子在風中抖動而已。
變色蜥蜴能隨意改換顏色以配合環境。牠的眼睛在記錄當前環境的顏色時,神經系統把信息傳給荷爾蒙,荷爾蒙於是作出反應,刺激含有色素的細胞(色素粒)使其改變顏色的深淺、分佈和位置。因此變色蜥蜴能改換顏色,與此相反的是其他生物非出本意的改變顏色,這種改變要視乎季節性的溫度轉變、光線變化或環境顏色而定。
適應性
動物的偽裝能力是否表明上帝把動物設計成這樣是因為他定意要牠們互相殘殺,以致牠們要為生存而自保呢?關於這件事,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當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時,動物並不畏懼他們,也沒有彼此畏懼。聖經指出原因,表明上帝賜給人和動物『青綠的植物作為食物。』——創世記1:29,30。
可是,自從人類反叛以來,地上的創造物就變成一片混亂。人不再仁慈地管理各種動物了。為了維持人的生存,洪水之後的人獲准以動物的肉為食。(創世記9:2-4)動物也陷於混亂而互相殘殺。既然上帝把動物創造成具有多種特色可以娛人,許多動物能夠運用本身的若干特色幫助牠們繼續生存以適應新的環境。
人類的所為亦與此類似。上帝對人所定的旨意絕沒有叫人殺害同胞,或有時甚至食人肉。可是人也有能力為了生存而適應新的環境,例如在戰時使用偽裝。
在上帝的新規制裡,人和動物會再次和平相處以符合上帝的旨意。屆時人和動物均無需再恐懼橫死或憂慮食物的供應不足。——以賽亞書11:9;何西阿書2:18;啟示錄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