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11/8 19-22頁
  • 最昂貴的「墓碑」——瑪夏陵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最昂貴的「墓碑」——瑪夏陵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瑪夏陵的幕後人物
  • 蒙蒂斯瑪夏
  • 瑪夏陵的興建計劃
  • 瑪夏陵的結構
  • 參觀瑪夏陵
  • 泰姬陵——愛情的紀念碑
    警醒!1990年
  • 見證人受到讚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聖經有些地方自相矛盾嗎?
    聖經問答
  • 大理石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11/8 19-22頁

最昂貴的「墓碑」——瑪夏陵

《儆醒!》雜誌駐印度通訊員報導

「我目擊這項偉大工程的動工和完成,興建過程長達二十二年,二萬人毫不間斷地工作;這足以令人意識到代價如何巨大。」法國珠寶商珍·白蒂斯·提梵尼亞(Jean Baptiste Tavernier)如此論及在印度亞格拉興建的瑪夏陵。

在一六三二年左右,亞格拉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城市。許多熟練的泥水匠從德里、摩耳坦和巴格達遷到那裡。技術精良的圓頂大廈建築家從土耳其和撒馬爾罕前來。石刻書法專家從波斯的夕拉茲趕到。大批石匠和勞工則在本地招募。因此形成了一個新的國際市鎮,耶根澤。

什麼促成了這項龐大的建築計劃?計劃的幕後推動者是誰?

瑪夏陵的幕後人物

建築計劃開始時,在位的莫俄兒大帝是沙加汗,他是德里王朝的君主,這個王朝在一五二六年由巴布爾建立。巴布爾是撒瑪爾罕韃靼人帖木兒後裔,蒙古成吉思汗的遠代子孫。他率領韃靼遊牧部落攻打印度,佔領了亞格拉和德里,在一五二六年自封為「柏達沙」或德里之主。在他之後的莫俄兒皇帝有荷米恩、愛克巴和加罕格等。回教的蒙古人統治時以物質繁榮見稱,他們以錢財和珠寶資助文學和美術,且以戴著面紗的後宮舞妓眾多聞名。

在一六一一年,加罕格王違禁娶了他年輕時的情侶為妻,並把她的丈夫謀殺了。這位新王后急不及待地加強自己的權勢。不久之後,她促成了加罕格從其他妻子所生的第三子,吉林姆王子,和她的美貌姪女,阿珠曼·班魯貴女的婚事,她的父親阿沙夫可汗乃是朝中最財雄勢大的貴族。

其後五年,吉林姆王子忙於爭戰,在這期間,他的美貌妻子相伴不離。看來他們的戎馬生涯使這對夫婦更加恩愛。

蒙蒂斯瑪夏

靠著勢力強大的岳父之助,吉林姆無情地除滅了所有王族敵手,在一六二八年登上王位,阿珠曼·班魯就成為王后。他自立稱號沙加汗,意即「世界之王」,又封皇后為蒙蒂斯瑪夏,意即「正宮之選」。蒙蒂斯瑪夏隨同丈夫參與德干高原的多場戰爭。事實上當沙加汗紮營在伯罕堡,率軍敉平叛亂時,與他同在營中的蒙蒂斯瑪夏已懷著第十四胎兒!

夏季住在灼熱北部的軍營無疑不宜於孕婦。這位王后在相繼生育十三名兒女時顯然已耗盡體力;她在一六三一年六月去世,離露珊娜亞拉公主誕生之後不過幾小時而已。

沙加汗悲慟不已!在以後兩年他不吃美食,不穿王服,停止音樂和娛樂。

瑪夏陵的興建計劃

這位君王計劃要為亡妻興建一個特別豪華的紀念墓,於是召集各國的建築家和營造家舉行會議,研究這個世界著名建築物的略圖。隨後造出一個木製模型,據報在決定了這所建築物的多種特色之後才動工興建。

他們打破了蒙古人的傳統,計劃一個四角花園或「差巴」,作為如畫的前景而非建在中央,由於「圓頂」矗立在廣闊的朱木納河畔,這座白色建築物與蔚藍的天空相映成趣。瑪夏陵的奠基工程在一六三二年完成。

瑪夏陵的結構

帝國的資源動用在興建蒙蒂期的墓上。二萬名工人動員工作。白色大理石從哪渣斯坦的瑪蘭拿運來,紅色沙岩從附近斯基里的佛蒂堡運來,這些都是藩屬進貢的,皇帝從國庫中撥出一萬六千安士純金,原值六十萬盧比(135,000英鎊)。至於鑲嵌的裝飾方面,有來自賓澤的碧玉;金剛鑽來自柏德斯瑪德斯的賓那山;中國供應翡翠和水晶,綠松石從西藏運來,藍寶石從錫蘭運來,阿拉伯供應珊瑚和紅玉髓;紫水晶和截子瑪瑙來自波斯。瑪夏陵的內部裝飾得美輪美奐,包括精美的波斯地氈,珍珠綴錦以及用純金製成的屏風和油燈。

來自亞格拉本地的總建築師穆罕默德·韓利夫薪酬最高,他每月工資達一千盧比(112英鎊)。在驕陽之下終日流汗工作多天的勞工則只賺得半個便士。但即使這樣低薪,廿二年工程的全部耗資估計共達四千萬盧比(四百五十萬英鎊,十七世紀的比率)。為了興建這個王室「墓碑」,皇帝不惜揮金如土,大事鋪張。最後,這個「王宮之冠」——瑪夏陵——在一六四八年落成。附屬的建築物則在數年之後才告完工。

參觀瑪夏陵

我們開始從南面的巨大閘門進入,這道閘門本身便是一件藝術傑作!它聳立在兩旁有拱門走廊的老式停車間之上。進入那清涼、巨大的拱門後,我們留意到內部鑲板是黑色大理石砌成的。在屋頂上,參觀者可以透過拱門支架看見陽光照耀下的如畫景色。

龐大的「墓碑」矗立在面積313平方英尺,a以黑白大理石砌成方格的平台上。支撐那圓頂墓塚的是四座白色大理石築成的三層高的叫拜樓。與白色墓碑相映的是紅色沙岩築成的回教寺在西面,它的同型補充建築物則在東西而行成完全的均衡。

四方的正面和斜面均有一系列的雙重拱門,支撐著中央高達108英尺的巨大拱門。難怪十七世紀的法國遊客班尼亞驚嘆說:「它差不多全由拱門之上的拱門,走廊之上的走廊所構成,設計和排列的方式不下百種。」

行近紀念碑時,我們留意到在什麼地方建築家退居幕後,由珠寶專家取而代之。鑲嵌藝術家在這裡大顯身手。每一道牆和鑲板都嵌上彩色繽紛、準寶石的花冠和卷軸圖案。

在高聳的圓頂之下的中央內室沒有蒙蒂斯瑪夏和沙加汗的紀念碑,它那以夾竹桃卷軸作為主題的圖案可說是大理石鑲嵌藝術的極致。王后的紀念碑有一葉鑲有三十五種不同的紅玉髓,真正的墳墓不是在陵寢中而是在底層的地下墓裡。

不錯,瑪夏陵是一座異乎尋常的大理石「墓碑」,它是人類技術和勞作的結晶。倘若人類在有罪的情況和專制統治下也能為死者做出這樣的偉業,試想像在上帝應許行將來臨的地上樂園裡,人類會為活著的鄰人成就多大的創作!

[腳注]

a 1英尺=.3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