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12/8 9-12頁
  • 將來會有一個真正的樂園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將來會有一個真正的樂園嗎?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潛在的樂園
  • 政府的問題
  • 事情真的會發生嗎?
  • 樂園的居民
  • 穩確的希望
  • 樂園的應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 「樂園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8年(研讀版)
  • 樂園——只是幻想嗎?
    警醒!1987年
  • 「你會和我一同在樂園裡」
    聆聽偉大的導師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12/8 9-12頁

將來會有一個真正的樂園嗎?

「我今日實在告訴你,你將會和我一同在樂園裡。」這句話是在差不多二千年前說出的,它表明人對樂園的嚮往並非新事。人們談論樂園已很久了。

可是,這個應許看來是在極之不利的場合說出的,聽見這話的人看來也沒有住在樂園裡的資格。說話的人是耶穌基督。他說話時正痛苦地行將死去。當時他以羅馬人的方式被釘在一條柱上。他對之說話的是一個被判死刑的罪犯,當時也在柱上行將死去。

這個關於樂園的應許僅是幻想嗎?抑或有一天整個地球會成為真正的樂園?現在讓我們且考慮一下若干事實。

潛在的樂園

我們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之行透露三件顯著的事實。首先是,地球具有樂園的天然潛質。儘管人加以破壞及屢犯錯誤,這些島嶼依然是真正美麗的。熱帶島嶼的美景雖然與別不同,但美景本身卻是全球均有的。從雪蓋山峰的雄峻莊嚴至青翠幽谷的多采多姿,從寧靜的北極凍原地帶至茂密的熱帶森林,地球各處有這麼多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在適當的情況之下,這一切都可以成為樂園。

我們也看出地球具有天然的自療力量,可以治好人類所遺下的瘡疤。例如,沉沒的戰艦的醜惡殘骸已成為水族殖民地,不少奇形怪狀的水族使其變成美麗。當普世的空氣、水和陸地不再受到染污時,天然的復原作用無疑會造成驚人的改觀。

總而言之,人的四周環境大部分是人所毀壞的。不論是否藉著染污、犯罪、暴亂和剝削土地以增加物質財富,或是由於世界強國的軍事對抗,人類正在逐漸破壞自己的環境,不僅以太平洋為然,世界各地也是一樣。

政府的問題

因此,若要有一個真正的樂園,人就必須作出改變才行。人的錯誤趨勢必須受到控制,建設能力必須導入正軌。這件事聽來好像是政府的工作,但難題是,從來沒有一個政府能終止人逐漸破壞地球。

有鑑於此,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耶穌所提出的樂園應許是答覆一項關於政府的詢問而發的,釘在耶穌旁邊的罪犯留意到在耶穌頭上有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因此他說:「耶穌啊,你進入你的王國裡時,請記得我。」耶穌回答時應許他說:「我今日實在告訴你,你會和我一同在樂園裡。」——路加福音23:38-43,《新世》。

耶穌作王時能夠成就其他統治者所不能為的事嗎?他能使地球成為真正的樂園嗎?能夠,因為耶穌的王權是屬天而非屬地的。他的王權有上帝的大能作為後盾。

我們若考慮一下耶穌的本性,就能更清楚了解這件事。聖經說上帝通過他去創造地球和其上眾生。(箴言8:22-31;歌羅西書1:15-17)因此,耶穌完全明白地上的生態。他知道怎樣適當地使用地球的資源。當他在地上時,他以事實表明他能夠控制自然界的各種力量。他能平息狂風巨浪,在門徒整夜網魚而一無所得時告訴他們怎樣捕獲滿網的魚。(馬可福音4:35-41;約翰福音21:4-8)的確,在這樣的一位君王治下,人類不會再受颱風、地震或火山所害,一切生物都能獲致平衡。

人類本身也會受到教導去和平相處。關於上帝行將通過耶穌的王權去成就的事,聖經說:「他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在這樣的統治之下,地球的美景就不會再被兵燹所破壞了。

事情真的會發生嗎?

『話雖如此,』你也許會說,『耶穌提出樂園的應許之後不久就死了。』不錯,從表面上看來,這些應許似乎不會有任何實現的希望。

可是,耶穌死後的第三天有些神奇的事發生。耶和華上帝使耶穌再度活過來。這件事聽來雖令人驚詫,但卻是一件信而有徵的歷史事實。耶穌復活之後有五百多人見過他。(哥林多前書15:3-22)因此,在基督治下的樂園希望遂變成可以實現,耶穌對垂死的罪犯所作的應許亦可以實際獲得應驗。——使徒行傳17:31。

自這件大事發生以來,世事一直無可改變地走向耶穌執掌全權管理地球事務的時間。(但以理書2:44)事實表明現今危險的世界情況乃是我們正生活在這個時間a已臨近之際的證據。因此,正如聖經所預言,關於基督所統治的「王國的好消息」正在傳遍全球,包括太平洋的各島嶼在內。(馬太福音24:14)許多人雖然目前住在表面的樂園中,但卻期望將來會有一個普世的真正樂園實現。他們把希望寄託在上帝通過基督所統治的王國之上。

樂園的居民

耶穌的教訓向我們表明那一種人能夠生活在他的政府治下的樂園裡。首先,他強調獲致這種幸福生活的人必須真正愛上帝。「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路加福音10:25-27)對上帝懷具這樣愛心的人無疑會遵守他的一切命令。他們不會醉酒或犯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會自私地為了物質利益而毀壞上帝所創造的地球。

其次,耶穌曾對他的跟從者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12,13)耶穌犧牲他屬人的生命乃是出於對人類的摯愛——為了造益所有種族、國籍和語言的人。他教訓他的跟從者把別人的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先。現時普世已有數百萬人誠懇地努力這樣行。在一群具有這種品德的人當中,犯罪、蔑視別人福利的噪音染污和類似的難題很快就會成為過去。甚至貧窮也不會持久,倘若人人都不自私地關懷別人的話。

『可是,』你也許想道,『樂園總會有蛇存在。基督的王國不論成功到什麼程度,也會有人加以破壞的。』以人所作的革新努力來說,這種想法也許很對。但我們所說的乃是以基督為王的上帝屬天政府的成就,沒有人能夠破壞它所造成的樂園。

首先,要記得上帝可以使人改變。大數城的掃羅本來是猛烈反對基督教的。可是當他接受了基督教信息的真理時,他的品格經歷到戲劇化的改變。他成為基督的使徒保羅。今日也有不少人作出類似的改變。——使徒行傳22:1-11;歌羅西書3:9-14;帖撒羅尼迦前書2:5-12。

例如,那魯島有一位年長的男子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佔領該島期間,他的三個兒女因營養不良死去而大感傷痛。你能想像他對日本人反感到什麼程度嗎?可是,當他與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獲知關於上帝通過基督統治的王國時,他的態度改變了。最近有一位日本遊客流落該島,他邀請這位日本人來家暫住。他說自從研究聖經之後,他心中再沒有復仇之念了。

上帝的王國正在普世改變許多人的品格。強暴的人變成心平氣和,傷心或失望的人找到安慰和喜樂。此外,各種各色的人——有些住在美麗的風景區,有些住在貧民窟——現在便體驗到一種被描述為屬靈樂園的情況。

怎會如此呢?因為他們與真正的基督徒交往。這些基督徒將耶和華上帝置於生活上的首位而享有他的祝福,並且一致承認耶穌基督為地球的新王。他們以放膽向人談論上帝的王國和彼此相愛見稱。不論他們的實際環境怎樣,他們都體驗到「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腓立比書4:7,《新譯》;以弗所書4:20-32)請想想當地球轉變成實際的樂園,由這些人居住在其中時,地上的生活會是多麼美好!

『但不是人人都會改變的』,你也許提出異議。不錯。可是,在上帝的王國治下,生活在地上的只是那些願意作出改變的人。上帝會「敗壞那些[堅持要]敗壞地球的人。」聖經強調說:「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10,11;啟示錄11:18)這些謙卑的人會獲得多大的喜樂!

穩確的希望

可是,他們的親人若仍然會生病和死亡,他們的快樂就不會完全了,對嗎?因此值得留意的是,當耶穌在地上時,他曾醫治各樣疾病和趕鬼,甚至復活死者。(馬太福音8:28-32;11:2-5;約翰福音11:43,44)耶穌既藉著上帝的靈而趕鬼,他表明他比邪靈更有力量。因此,在將臨的樂園裡,人無需畏懼巫術或鬼魔邪術。在治病和復活死者方面,耶穌清楚表明上帝定意要他以地球新王的身分將人類的疾病和死亡永遠消除。——以賽亞書25:8。

因此與耶穌同死的罪犯會看到耶穌的應許實現而與他『一同在樂園裡』。當然,他若希望留在樂園裡,就必須改弦易轍以期與耶和華的行事方式一致。

那末,你真的希望在樂園裡享有生命嗎?你是能夠這樣行的。你不必從世界的另一方來到這些熱帶島嶼才行。不久,實際的樂園和屬靈的樂園兩者都會遍布地球。目前,不論你住在那裡,你都能享受到現已存在的屬靈樂園。

何不研讀聖經以親自查考這些事呢?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意幫助你這樣行。你可以自行證明這個希望是穩確的。看看上帝要你怎樣行才可以承受樂園。這樣你便會目擊這項奇妙的應許獲得實現:「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3,4)屆時整個地球都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樂園。

[腳注]

a 可參看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快樂——怎樣才能獲致》一書中「世界末日近了嗎?」一章。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