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4 6/8 8-11頁
  • 獵人在野生動物方面所擔任的角色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獵人在野生動物方面所擔任的角色
  • 警醒!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人類的責任
  • 寧錄式的病態心理
  • 鳥獸的保護者
  • 「狄士尼式的天真想法」
  • 對動物生命保持平衡的看法
    警醒!1977
  • 動物
    警醒!2015年
  • 『我交給你們管理』
    警醒!1981年
  • 誰會保護非洲的野生動物?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6/8 8-11頁

獵人在野生動物方面所擔任的角色

請想想當時的情景。天空迅速地暗下來,雖然只是在黎明之後幾小時。當你繼續觀看之際,黑暗逐漸從天這邊遮蓋到天那邊,但天空卻沒有一朵雲。雷鳴般的聲音震耳欲聾,你心知不妙,趕忙把耳朵掩起來。你腳下的大地對吼聲發出共鳴。自然界起了什麼風暴呢?你不必驚慌。來的只是飛鳥而已。

不,你從未見過飛鳥有這麼壯觀的景象。今日活著的任何人也不曾見過。但在1813年,著名的美國博物學家兼畫家奧都邦(John Audubon)卻描繪過這樣的壯觀景象。他看見大群美麗的候鴿飛過,遮天蔽日達三天之久!

這麼大群的飛鳥的確使人難以想像。可是有一個時期這樣的鳥群的確存在。在奧都邦目擊巨大鳥群之前數年,大群候鴿曾出現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上空,有人認為數目超過二十二億三千萬隻。專家們相信,近在1885年,美國的候鴿還有六十億之多。

不錯,你也許認為這是取之不竭的。候鴿永遠不會絕跡,但事實卻不然——人類中的獵者作成了一件看來絕不可能的事。藉著平均每週的每日均射殺566,000隻美麗的鳥,持之以恆達29年之久,人終於將其殺盡。1914年9月1日,世上的最後一隻候鴿名叫馬大,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動物園中死去。

於是,候鴿就在世上消失了。由於所謂「獵者的貪婪和浪費,」一種看來沒有可能滅絕的動物竟被殺至絕跡。人是否有權對其他生物如此輕視,以致將一類復一類的物種完全滅絕呢?此外,這些毀滅者怎能有權把未來世代觀察野生動物的樂趣奪去呢?

人類的責任

使地球充滿各種生物的造物主並不把生物的滅絕視作等閒。耶穌曾說:「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忘記。」(馬太福音10:29;路加福音12:6)不錯,上帝並沒有將六十億候鴿的毀滅視若無睹。

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濫殺野生動物。住在華盛頓州的一位杜雲尼斯族的印第安酋長在1855年寫信給美國總統,對濫殺動物一事表示憂慮說:「你們白人必須待地上的野獸親如手足才對。我是個蠻人,不懂其他方法。我曾看見成千水牛的腐屍倒在大草原上,牠們是被白人從經過的火車上槍殺的。……沒有走獸,人將會怎樣呢?倘若走獸死光了,人也會由於心靈的寂寞而死去,因為獸所遭遇的,人也會遭遇。……我們所知的一件事,白人必定有一天會領悟。我們的上帝是同一的上帝。……地球在他眼中是寶貴的,損害地球便等於侮辱造物主。」

這位印第安酋長看來憑著本能了解到聖經告訴我們的事,那便是:人受上帝委託去管理一切生物。聖經的第一本書記載上帝吩咐人說:「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人類毫無忌憚地肆意毀滅野生動物乃是極度濫用這項委託的明證。

寧錄式的病態心理

事實上,上帝委託人類管理動物是否意味到他禁止人宰殺動物呢?不是,請記得,上帝自己曾以獸皮為第一對人作衣,並且接受他們的兒子亞伯所獻的羊羔祭物。在挪亞時代的洪水之後,上帝准許人以動物的肉為食。——創世記3:21;4:4,5;9:3。

可是,在作出這些特許時,耶和華上帝並沒有暗示動物生命是無關重要的。為了強調被宰殺作為食物的動物生命的神聖,上帝吩咐人不可吃帶著血的肉。因為血象徵動物的生命,而生命是屬於上帝的。(創世記9:4,5)上帝從沒有授權給人以殺害動物為榮。那末,人是從那裡學到濫殺動物的呢?

洪水之後不久有一個聲名狼藉的人名叫寧錄,以喜愛狩獵著稱。他成為一個『與耶和華作對的強悍獵者』。(創世記10:8,9,《新世》)他顯然肆意殺害動物,從而違反了上帝委託人管理動物的任務。其他的人爭相效尤,不久狩獵就成為時尚。出獵成了君王的玩意。

考古學家發掘了許多證據,表明古代世界的君王多數喜愛行獵而以英勇自誇。甚至埃及幼王圖唐卡門也患上了寧錄的病態心理。他的墓壁上雕有出獵的景象,墓內的木箱上則刻著幼王立在全速行走的戰車上,手拉著滿弦的弓準備發箭,走獸在他面前奔逃。

在較近的時代,富裕的歐洲人以在自己的領地上狩獵為樂,或者前往印度或非洲找尋更富於刺激的獵物。不少人把美麗動物的頭製成家庭裝飾品,這些動物為了人的作樂而慘被殺害。在新大陸,多群水牛受到屠殺而陳屍野外自腐。獵人以所獲的麋頭、鹿頭和顯示他們狩獵技術的其他象徵自豪。

鳥獸的保護者

為了保護動物免被獵人殺光,若干政府制訂狩獵法規,禁止殺害某些動物。例如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3,000頭洛磯山黑尾鹿受到保護。結果如何?黑尾鹿的天然捕食者數以千計地被政府獵人布阱、射殺或毒死,以致黑尾鹿在10年之間增加到40,000頭。

可喜的結果嗎?從一方面說來是的。可是,令人驚異地,黑尾鹿開始大量死亡。出了什麼毛病?因為牠們的棲息地變成過度擠擁。死鹿的胃裡充滿松針。這本來並不是鹿的食物;除非行將餓死,否則鹿是不吃松針的。野生動物彼此抑制和均衡的律則被人忽視了。既然他們的天然捕食者已被消滅,鹿群遂漫無限制地繁殖,以致可吃的食物都吃盡了。因此政府只好讓獵人進入該區獵取多餘的鹿,使牠們的數目減回棲息地所能維持的程度。

野生動物專家在此學得很好的教訓。從以往經驗他們知道為了保護動物不致餓死和生病,獵取過多的動物是必需的。因此在美國,禁獵季節終止之後,領有執照的獵人每年可以殺死若干多餘的動物。在其他國家,狩獵工作由獵區監察員和森林警備隊所執行。

這樣行可使強壯的動物群得以保全和繁殖。例如,在1895年,北美加拿大的白尾鹿大約只有350,000頭,今日大概已增至一千二百萬頭。在1925年,美國的麋鹿估計只有13,000至26,000頭,大多數散布在西部兩個州之內。今日在西部各州已有500,000頭。目前在美國的16個州內約有一百萬頭角鹿,但在1907年只有41,000頭棲息在一個州之內。據美國官方統計,1911年在普利比洛夫群島只有215,900頭海豹。今日的海豹數目維持在一百五十萬頭左右。若非有適當的捕獵,目前這些不受威脅的動物群便會遭遇嚴重難題。

「狄士尼式的天真想法」

可是,在美國、加拿大和若干其他國家的都市中,反狩獵的情緒正日益高漲,野生動物管理局害怕此舉可能產生不良後果。在英國、荷蘭、法國、紐西蘭、澳洲、美國和加拿大,有些反狩獵勢力具有高度的組織而設立了辦事處。

狩獵為什麼受到攻擊呢?「理由很簡單,」《蒙大拿戶外生活雜誌》的編者回答說,「今日許多人都在與土地和土地所維持的野生動物沒有直接關係的環境中長大。可想而知地,他們對野生動物的知識大都從電視和電影得來,而這些影片許多時對野生動物提出歪曲的看法。……而無視掠食、疾病、飢餓等天然過程。」一位野生動物管理事務主持人把這種看法稱為「狄士尼式的天真想法。」他說:「看過狄士尼影片裡森林中的鳥獸之後,有些人,尤其是兒童,以為動物能夠說話。」他們認為動物好像人一樣。

另一位發言人聲稱:「孩子們對野生動物的實況似乎一無所知。他們對於狩獵管理和過去50年間的成功所知不多。因此很多兒童都反對狩獵。他們以為獵人正把國內僅存的幾隻鹿和其他動物趕絕殺盡。」

基督徒並不譴責那些宰殺動物為食的人。可是,人所殺害的動物若超過當地法律所限定的數目,或者以獵取肉食為藉口,但殺生其實是為了尋求刺激,他便要向上帝交賬。他已越過上帝委託人管理動物的限度。即使人獲准使用動物的皮製衣,但是人若為了擁有不必要的奢侈品而把動物殺至絕種,那便更加可惡了。

在這個事物制度裡,許多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隨著人口增加,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減至越來越小,野生動物的管理和保全將會越來越困難。在這個貪婪的商業化事物制度裡,我們很難看出能力有限的政府怎能遏止人偷獵行將絕種的動物。

在上帝制止人的暴行之前,上帝還會容許多少種動物受到毀滅,我們並不知道。可是,上帝行將制止人殘殺動物了。上帝曾經應許他的王國不久便會接管地球的每日事務,屆時「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

到那時候,人會受到訓練,以正當的方法管理動物。目前,基督徒至少能夠對動物表現適當的尊重,對他們與野生動物的關係懷有現實但卻仁慈的看法。

「當那日我必為我的民與田野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地上的昆蟲立約,……使牠們安然躺臥。」——何西阿書2:18。

[第9頁的精選語句]

上帝從沒有授權給人以殺害動物為樂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孩子們對野生動物的實況一無所知」

[第9頁的圖片]

世上的最後一隻候鴿,名叫馬大,在1914年死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動物園中

[第11頁的圖片]

1.美洲角鹿或美洲鹿

2.白尾鹿

3.麋鹿

4.北太平洋海豹

1

2

3

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