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亂世遺民
難民問題並不是新的問題。歷史的浪潮曾經多次把大批的人沖離他們的本土。例如,歐洲的成立大部分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人們紛紛逃亡的結果。你也許以為人類這種悲慘的遷徙已成過去了。可是,前任聯合國高級難民專員在不久之前聲稱:「集體逃亡的悲劇正成為我們這時代的一個永久特色。」原因何在?
難民的時代
正如聖經預言,自1914年以來,地上和平已被奪去。(啟示錄6: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槍聲一響,就成了預告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化的訊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正好強調這項事實,戰後的歐洲遺下了一千一百萬左右的難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救援活動集中於重新安置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但這場大戰同時為殖民地主義響起了喪鐘。在亞洲和非洲,新國家開始紛紛建立,這些國家為了爭取「獨立」而不惜付出流血和社會-經濟混亂的代價。盈千累萬的歐洲人被以前曾是他們殖民地的國家逐出,國內政治動亂的結果也使當地居民大批逃亡。這種情形在今日依然繼續下去。在過去6年間,已有一百萬人為了戰爭和旱災而逃離衣索匹亞。在1972-1979年,為了內亂而離開津巴布韋的人超過二十五萬。
亞洲和中、南美洲也為了政治改變而引致類似的集體逃亡。例如,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而獨立,隨之而來的宗教分裂把這塊龐大的次大陸劃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全國各地造成流血戰爭。兩國的印度教徒和回教徒各自向所屬的地區逃難。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交換」——18,000,000人。在到達新的家園之前被殺、餓死和力竭而死的難民佔全數百分之10之多。南韓和北韓的分割同樣產生了大批難民——1,800,000人。今日泰國不得不收容將近200,000的難民,他們是從高棉、越南和寮國逃避戰亂而來的。
這種人口大規模的遷移乃是1914年以來無法控制的許多惱人難題之一!為了進一步證明這點,請考慮一下今日的經濟難民。
褪了色的歡迎?
「土耳其人滾出去,」手寫的標語大聲疾呼。它反映出德國人對一百四十多萬來自土耳其的移民的敵意。儘管事實上他們是受德國邀請前來的!他們的窘境可說是今日另一種難民——經濟難民——的典型。這些人未必是由於逃避暴虐的政府或宗教迫害而投奔國外,因此不被人認為是真正難民。但他們所逃避的是經濟崩潰、失業、無法忍受的通貨膨脹——甚至餓死。像真正的難民一樣,他們往往飽受他們選擇投奔托庇的國家所敵視。
這件事令人聯想到古時在埃及產生的局面。你記得以色列人初時以『外籍居民』的身分入境,那時他們由於大饑荒而前往埃及購糧。法老感激以色列人約瑟預告饑荒和定計應付饑荒之恩,於是邀請以色列人定居歌珊地。(創世記41,42和47章)但這種歡迎沒有維持得很久。
「日益高漲的反難民情緒」
以色列人和埃及人由於言語、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衝突以致關係日益緊張。埃及的農民特別憤恨以色列人的畜牧業耗用土地。後來埃及的政權更易了。以色列人突然發覺身受絕不友好的人所奴役。——出埃及記1:8-11。
今日的情形也與此類似。在繁榮時期,外人入境許多時受人歡迎,因為他們肯做當地居民所不屑做的工作。例如歐洲有一千二百五十萬左右的移居工人。《商業週刊》說:「兩年半以來的經濟增長緩慢、主要重工業衰退和現時工廠機器的自動操作使就業機會減少,使有職業的外國人日益成為種族壓迫的目標。」
大批經濟難民非法進入美國這項事實使緊張的情勢更為惡化。自1972年以來,估計已有40,000至50,000海地人非法入境。經濟衰退的墨西哥每日有數千人湧入美國拼命找尋職業。
可是大量難民——合法移民和經濟難民——的流入使美國的經濟負擔和寬容精神達到極限。例如,《時代》雜誌報導「由於面臨經濟衰退和社會福利計劃的緊縮,……反難民情緒在美國國會中日益高漲。」其他國家也同樣縮回他們的歡迎之手。
去年在奈及利亞發生的事件足以說明經濟難民可能怎樣突然變成不受歡迎人物。
[第26頁的圖片]
大批經濟難民非法入境找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