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週遊列國
「教皇征服西班牙,」這項頭條新聞刊載於西班牙的報章上。「到處出現教皇熱,」《星期日新奈及利亞報》在教皇訪問西非時報導說。「百萬以上的波蘭人聚集在足球場聆聽教皇若望保祿二世主持彌撒,」紐約《時報》在1983年6月18日報導說。
這些描述反映出教皇在過去五年間所作的20次旅行,訪問過38個國家所得的熱烈反應。據估計前年教皇在波蘭國內的8日遊中,有一千八百萬人見過他。這個數字佔了該國人口之半!
在若干國家中,例如美國和英國,甚至許多非天主教徒也去瞻仰教皇丰采以滿足一下好奇心。正如一位作家聲稱:「歡呼喝采的人不僅限於工人階級,甚至不僅限於天主教徒。」
據同一位作家說,「一位[天主教的]英國內閣議員在1979年五月以影迷雜誌的口吻寫及他[教皇]說:教皇具有明星品質,他的威儀莊嚴而感人,他發射出權威和力量的光芒。」
改宗的天主教徒,英國的朗福(Longford)爵士,在他所著的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傳記中提及教皇在紐約楊基運動場「受到超級明星式的歡迎。」難怪本身雖非天主教徒,但卻對天主教會有好感的作家尼哥斯(Peter Nichols)在他所著的《教皇的部隊》一書中說:「對教皇的熱烈擁戴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何以教皇這麼受人歡迎呢?他的訪問對天主教徒的所作所為真的有影響嗎?在歷史上的此時此際,教皇的訪問何以如此必要?教皇對世界發出什麼信息?以下幾篇文章將會討論這些問題。
[第23頁的附欄]
教皇當選之後曾訪問的國家
1979 杜明尼加共和國、墨西哥、波蘭、愛爾蘭、美國、土耳其
1980 薩伊爾、剛果、肯雅、迦納、上伏塔、象牙海岸、法國、巴西、西德
1981 菲律賓、日本
1982 奈及利亞、貝寧、加彭、赤道幾內亞、葡萄牙、英國、阿根廷、瑞士、聖馬利諾、西班牙
1983 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馬、薩爾瓦多、危地瑪拉、洪都拉斯、百里斯、海地、波蘭、法國、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