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教育,有職業和有用——但卻雙目失明!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在任何工作日的早上,你都可以見到一位名叫晉的男子在景色宜人的日本鄉村小鎮,穿過桃園和葡萄園,沿著小路快步而行。他的目的地是火車站。雖然他的妻子可以開車相送,但他卻喜歡步行;他說,「步行等於運動。」在我們看來,他好像任何經常來往兩地的人一樣打算準時上班。可是,他有一點和別人不同,他差不多完全失明!他須要克服許多挑戰才得以達到目的;他不但做起事來勝任愉快,且能獨自一人上班。
多年以來,晉受雇於大城市的一間醫院的物理治療中心作為按摩師和針灸治療專家。他的技術和專門知識贏得了醫院職員和病人的尊敬。可是,他的例子絕非稀罕或異乎尋常,因為數百年來,日本的東方醫術,針灸、東洋按摩和艾灸,a差不多全部由盲人所獨佔。事實上,這些職業以前全部由國家監管以保障失明人士的生活,直至不久之前才有所變更。這種安排是怎樣產生的?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受到什麼訓練?晉的故事和日本失明人士的背景可以向你提供令人感興趣和滿意的答案。
古老的傳統
在傳統上,日本及其國民一向對傷殘人士給予深切的關懷和照顧。這方面最古老的記錄敘述個人和社會如何設法向失明人士提供生活的舒適和必需品。
例如,早在古代第七世紀有關當局已認真設法向盲人提供就業機會。有些盲人曾經成功地受訓成為音樂家。從那時起,盲人的境遇逐步有所改善。盲人的「黃金時代」在十五世紀來臨。那時在京都已有組織嚴密的互助職業訓練團體存在,其中的訓練計劃包括針灸、按摩和艾灸;這些工作開始逐漸代替音樂成為失明人士最流行的職業。可是,不論有志者選擇什麼職業,在京都所施行的嚴格訓練使許多人得以在經濟方面生活安定。當然,這種安排也有不少缺點。它無法以公平和平等的方式滿足所有傷殘人士的需要。但至少有一部份盲人數百年來一直在社會上享有尊嚴的地位。
在1800年代末期,日本進入了社會和政治改革時代。當局在全國各地為貧苦無告和身體傷殘的人設立了援助的安排。然而,盲人社會在許多方面卻陷入一段混亂和艱苦時期,因為以往所有的優待和特權都被取消。但這種困境卻在後來獲得補救,因為開始有官立的盲人學校設立,而且所有新校都是免費的。
在較近時候,日本和其他國家並駕齊驅,為失明人士設置最新裝備和用品。1965年,海倫·凱勒基金會在大阪設立第一間光明之家盲人康復中心。這個非營利的國際組織對盲人和弱視者的實際訓練有很大貢獻,尤以對成年後失明的人(如上文提及的晉)所施的訓練為然。現在我們且來考慮一下他的經驗。
「我整天坐在家裡」
晉敘述自己的失望不但由於失明,而且由於不能以工作謀生。他那時才23歲。他自憐自艾,直至後來有一天他聽見電台宣布各項盲人訓練計劃。這項宣布引起了他的興趣,使他能夠開始擺脫沮喪的困擾。
他不久就報名參加訓練班,學習賴以照顧自己的三件要事:(1)行動的定向,包括使用手杖、導盲犬或超音波導向器,(2)日常生活活動訓練,例如烹調食物和家庭生活的適應,(3)通訊方法,主要目的是教讀點字和使用與普通打字機相似的點字打字機。
晉在這裡也找到機會學習新的職業——完全康復的真正祕訣。在考慮過若干可能性之後,他選擇投身於針灸和按摩療法之門。他所受的訓練絕非僅限於操作技術或人體的觸診而已,此外還包括精深的醫學課程。他需要學習解剖學、生理學、衛生學、病理學、有關醫療的法律和東方物理治療的理論等。在日本,針灸和艾灸被認為是十分嚴格的科學。這方面的專家備受尊敬,被視為『精於解剖學的人』。既然如此,失明人士怎能夠學習這些技術呢?優良的訓練加上盲人特別敏銳的觸覺,使受訓學員像晉一樣能夠熟習這方面的工作。可是,晉和同學們(從18至50歲)要花三年時間才能完成全部課程。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成年以後才失明的,這意味到他們不但要學習複雜的技術,還要重新學習日常生活的最基本工作。
失明人士在起初會遭遇許多困難,例如他們當中有些人要用一小時或以上才能讀完一頁的點字書。日本的點字系統頗為複雜。例如,英文的點字層由六個點構成。但日文點字層卻由12個點構成!這是必需的,因為日文含有濁音和拗音等各種複雜拼音。熟習這種新的閱讀方式的過程雖然有時令人沮喪,但一位學生說,「我們以勤奮和互相勉勵來克服難題。」
同時,這位學生作出這項令人感興趣的推薦:失明的人應該利用現有的計劃和教育設施,以期盡快恢復積極的生活。這是明智的勸告。失明的兒童尤其可以從這樣的訓練得益。不錯,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失明學生像經驗有素的打字員一般,輕易和充滿自信地操縱點字打字機的確令人感動。可是,對於那些生來失明或自幼失明的兒童,日本還提供什麼進一步的訓練?
實用的學校教育
一間在百多年前創辦的盲人學校現時在日本全國已發展成為管理和設備都臻完善的學校網。每間學校的一位教師只教兩名學生。這種安排自然造成一種溫暖和個人化的學習氣氛。所有班級通常包括在同一間學校內,課程大半和其他學校相同——著重讀書、寫作和數學。但在頗早的時候,從中學一年級起,即特別著重職業訓練——尤其注重按摩療法的訓練。據估計,大約有百分之75的畢業生在物理治療方面就業。過半在家裡開設小型按摩和針灸診所。
可是,不少青年人卻在其他方面接受職業訓練,例如電話總機接線、工業機械操作、電腦程式處理和其他與此有關的技術。有些人進入大學,希望成為教師、公務員和律師。可是,看來勤奮工作的盲人按摩師仍然大有可為。正如晉所說:「我有職業可以養家,並且感到再度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我為此十分感激。」
幾年前晉找著另一件甚至使他更快樂的東西。他說:「我意識到自己努力減輕病人的痛苦及使病體稍感舒適只是暫時的。當我初次讀到聖經以賽亞書35:5,6的預言時,你可以想像我多麼喜出望外,它說:『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藉著研究聖經,我意識到永久的治療唯獨在真正精通解剖學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使地球再度成為樂園時才會來臨。」
[腳注]
a 艾灸是一種皮膚艾灼術,效果與針灸相若。
[第23頁的精選語句]
失明人士在社會上獲得尊嚴的地位
[第24頁的精選語句]
當我初次讀到聖經以賽亞書的預言「瞎子的眼必睜開」時,你可以想像我多麼喜出望外
[第24頁的圖片]
優良的訓練加上特別敏銳的觸覺,使失明人士在針灸方面成為專長
看到年輕的失明學生使用點字打字機是一項感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