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開明抑或頭腦閉塞——你屬於哪一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的確有其困難之處,對嗎?雖然我們大多數人自認頭腦開明,可是,讓我們以完全忠實的態度自問一下:思想狹隘和執拗的人真的總是「對方」嗎?
實際上,我們的思想也許比自己所想像的更為狹隘。我們豈不是有時會說:「我從來不談宗教,不談政治」嗎?或者我們瞧不起從未吃過的食物?「蝸牛?我才不吃!」你對自己不熟悉的療法有什麼感想?「針灸?純粹是江湖醫術!」或者「知道」——例如住在德國的「每個人」都知道吉普賽人是小偷,德國北部的人頑梗不化,柏林人大言不慚,斯華比亞人吝嗇小氣,外國人生性懶惰?當然,其他任何地方都有諸如此類的意見存在——不錯,你的國家也不例外。
頭腦開明是什麼意思?
頭腦開明的意思是不受偏見所縛束。一本字典為偏見所下的定義是:「一種偏愛或偏惡的判斷或主張,它是事先或未經適當檢討而早已形成的;它是根據理知或公平以外的其他理由而作的心理決策;特別是指一項過早或偏於反對方面的意見而言。」
作決定和判斷乃是生活的必需部分。可是,「未經適當的檢討」或根據「理知或公平以外的其他理由」而作的判斷乃是頭腦狹隘的確據。
另一方面,頭腦開明意味到能夠容納新的知識和新的意見。樂於以不偏不倚的態度來檢討和評估新的資料。藉著去蕪存菁而有所取捨,這樣就可根據穩固的基礎作出明確的結論,但仍然為將來根據補充資料作進一步的修正留有餘地。人若自認無所不知,這種態度就肯定會阻止他學習更多知識。
頭腦狹窄的原因
頭腦狹窄也許是缺乏知識的表現。若對一個問題所知有限或所得的資料歪曲不全,便會遺漏了達成正確結論所需的事實。例如,你若住在德國而肯定來自柏林的人都是口出大言的,那麼就應當自問一下你究竟認識多少個來自柏林的人。所得的資料足以對數百萬人作出正確的判斷嗎?仔細地思考一下也許使你意識到來自漢堡、法蘭克福或慕尼黑的人或者比來自柏林的人更加大言不慚。
頭腦狹窄也許透露一個人對問題缺乏興趣或對事情不願作深刻的觀察。事實上,這甚至可能是缺乏信心或懷疑的證據。例如,我們若不能維護自己的宗教見解,就可能對那些向我們的信仰提出挑戰的人實行攻擊——不是作合理的辯論,而是鹵莽地加以誹謗。這樣行無非是暴露自己懷有偏見和頭腦狹窄而已。
頭腦狹窄也許是要保持若干利益的自私慾望的表現,而豁達大度或者會使人喪失那些利益。在若干國家中,某些種族受到壓抑以便使其他種族享有許多特權。由於不願與別人分享權利,享有特權的種族於是退到「我們比你們優越」的偏見境地,把一切相反的證據置之度外。
你的頭腦是否開明到足以考慮自己是否頭腦狹窄的程度?探知真相無疑大有好處。不論頭腦開明是否對你有利,頭腦狹窄卻差不多可以肯定對你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