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與道德
在1960和1970年代發生了什麼事,以致在1980年代出現愛滋病爆炸呢?原因是世人接納了提倡性自由的「新道德」。紐約專欄作家克里遜(Ray Kerrison)論及這件事說:
「愛滋病的突然爆發也許會促使社會重新檢討一下本身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正以飛快的速度走下坡。
「多年以來,政客們和法庭不斷提倡駭人的謬論,認為市民的私人行動只是個人私事,與別人無關。
「我們可以將這種花言巧語概稱為兩相情願的理論。這個理論在實際上聲稱,兩個或以上的人只要不侵犯別人的權益,就可以為所欲為。
「結果,種種道德約束力相繼被撤除,社會變成人慾橫流,人們所接納的標準是30年前甚至夢想不到的。
「如今我們要自食其果了。」
同性戀者的苦況尤其可悲,因為在他們當中性雜交和反常的性行為大為流行。《科學文摘》評論說:「疾病控制中心(美國)的一項調查透露,愛滋病者在一生中平均有1,100名性伴侶之多。」
但同性戀者並不是唯一耽於雜交的人——社會上一般人均採納了放任的道德觀。結果,哈佛公眾衛生學院主任法因伯格(Harvey Fineberg)聲稱愛滋病正「緩慢卻無可制止地蔓延到異性愛的社會中。」
尤其是在非洲,這種病已侵襲到普通居民。去年十一月,《紐約時報》的醫學記者奧爾特曼(Lawrence Altman)寫道:「愛滋病在非洲看來正藉著異性愛者當中的正常性交傳播開來;據非洲的研究家聲稱,婦人的病例幾乎與男子同樣多。」
婦人若從男伴染上了愛滋病,也許並不察覺受了感染。很可悲地,攜帶愛滋病毒的孕婦所產的嬰兒就成了無辜的受害者。宿娼的男子可能會染上這病。
各處的人都大起恐慌。將來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在道德上作出改變?
「這件事必然會結束性革命,」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弗朗西斯(Donald Francis)博士預言。正如他說:「你可以冒患上疱疹和B型肝炎的險,但你不能冒染上愛滋病的險。」
疾病控制中心的多德爾(Walter Dowdle)博士補充說:「我們必須意識到,大家都必須改變生活方式。」多德爾認為,「這不是道德問題。這只是生物學上的事實。」
可是,事情不僅牽涉到生物學——它也牽涉到道德。社會所忽視的道德標準並不是始於人類的。一位至高的上帝在遠古時候已把這些標準記錄下來。承認他為主宰可以幫助我們與他所訂的標準一致。
可是,他設立了什麼標準或行為規範呢?服從這些規定可以怎樣保護我們?
[第8頁的附欄]
遏止愛滋病蔓延
布朗(June Brown)在《底特律新聞》為文解釋可以怎樣使這件事成為可能,說:「能夠使愛滋病增加速度銳減的明顯補救方法是改變國人的性習慣。各人若只選擇一位健康的性伴侶和彼此保持忠貞至死,愛滋病自然會逐漸絕跡。這話聽來好像聖經教訓。但是由於有新的性傳播疾病繼續出現,每一種疾病的破壞力都比前一種厲害,在性方面保持忠貞這個被大多數人所無視的主張從現代的衛生觀點看來就突然變成十分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