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聖經與我有切身關係嗎?
「我不想聽你說什麼」青年暴躁地說。當嘉麗絲轉身離去時,他把一盆污水潑在她身上。她挺立了一會,然後鬆弛下來,平靜地走開。
這位少女對侵犯行動的反應豈不是既愚蠢又軟弱嗎?她豈不應該設法報復嗎?嘉麗絲認為「要與眾人和睦」的聖經教訓是最好的。(羅馬書12:17,18)可是,她跟從聖經教訓而非憤怒地還擊導致什麼結果呢?我們一會兒便會見到。
尼日利亞一位16歲的女學生莉迪亞敘述班中一個女同學「追求多名男孩,並且與生物學教師有染。」那個女孩顯然認為聖經勸人遠避性不道德的教訓對她並不適用。(哥林多前書6:18)她無疑認為青年人應該無拘無束地為所欲為。但她的行動導致什麼後果?
嘉麗絲和莉迪亞的同學的經驗引起了兩個重要問題:聖經仍然與我們有切身關係嗎?抑或目前的各種社會主張和生活方式更能促進幸福的生活?
現代的標準
請考慮一下「解放」運動和「新道德」。它們排斥聖經規定惟獨已婚人士——在一夫一妻之間——才能享有性關係的律法。(哥林多前書7:1,2)結果社會風氣遂為之大變。性雜交日益增加。同性戀者和娼妓鼓噪要求受人接納,而且這些人現時已公開實行他們的生活方式。青年男女僅是同居而不願結婚。但這一切所為有促成較佳的家庭生活嗎?這有在你的社區中改善生活的質素嗎?
請想想在放任的青年人身上可能發生的事:莉迪亞的同學和生物學教師——一個已婚的男子——發生關係而懷了孕。她毀了自己的學業和家庭生活。有些人則死於非法墮胎。少女和未出生嬰兒的死亡、患上性傳染病、家庭生活的崩潰——目前社會風氣所結出的這些果子可說是好果子嗎?
也許你可以想到引起一個類似問題的其他發展。例如,二十世紀見到進化論和無神主義一類的主張大為流行,它們都排斥聖經的權威。可是,鑒於在同一世紀所發生的許多戰爭、暴亂和不安,這些主張可說是提供較好的事物嗎?其實世人所提倡的主張和理論是不斷改變的。社會學說時常被人唾棄。因此,他們拒絕聖經是多麼不智!
需要獲得指導
對於人為主張所導致的令人失望的後果,你會提出什麼解釋呢?解釋之一是,人是不完美的。人的主張和計劃亦然。正如聖經說,「人的道路不由自己。……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我們的確需要出自最高來源——上帝——的指導。誠然,許多人說上帝並不存在,但是鑒於人一向的主張都這麼不可靠,我們實在很難信賴這種說法,豈不是嗎?另一方面,上帝既是人的創造主,而且自古至今一直觀察人類,他自然完全熟知人的本性。你認為有任何人比上帝更有資格去指導我們嗎?他告訴我們說:「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教訓你使你得益處。」(以賽亞書48:17,18)他怎樣教導我們呢?
上帝所提供的指導
聖經是耶和華與我們的通訊。(提摩太後書3:16)這本書所論及的是真實的人物和事務,例如我們生活上的各種事務。它闡述上帝因何和如何創造我們,以及我們怎樣才能過最佳的生活。一位說艾菲克語的16歲青年艾約對此極為賞識。a他說:「聖經從往昔提出的忠告是與青年人有切身關係的。它的教訓雖然有時看來嚴格一點,但卻能夠幫助我避免做一些對自己有害或損害我與耶和華的關係的事。」莉迪亞對此表示同感,她補充說:「聖經教導青年人怎樣敦品勵行。我可以看出遵行聖經教訓的青年與反其道而行的青年有多大的差別。」
這些青年認為自己需要接受幫助去培養健全的品格,而他們亦正獲得這種幫助。兩位年齡較長的青年——尼古拉斯和理查德——支持他們的意見,說:「我們經驗不足,而且生活在一個腐敗的社會中。」「耶和華比今日一般所謂的智士知道得更多。我們若聽從他的忠告,就不會在後來懊悔。」這正好與耶和華自己所作的聲明一致:「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9)受最高超的頭腦所指導豈不是明智之舉嗎?
你也能得益
為了進一步說明聖經的價值,我們且查考一下它所論及的一些人與事,以及它所提出的有益忠告。
創世記敘述雅各的女兒底拿不智地與迦南的女子為友。那些女子並不像她一樣崇拜耶和華,也不按照她家的道德標準而生活。她不久就為一個迦南青年所垂涎。結果如何?這個青年把底拿姦污了!(創世記34:1-7)你看出從這件事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嗎?聖經很適切地勸誡說:對於不道德的人,「你所行的道要離他遠」並且「要逃避淫行」。「濫交是敗壞善行。」(箴言5:8;哥林多前書6:18;15:33)要記住莉迪亞的同學的遭遇。然而,莉迪亞卻聽從聖經的忠告,結果在學校裡保全了自己的尊嚴和道德清白,並且贏得別人的尊重。
請也想想亞當的長子該隱。他嫉妒弟弟亞伯所得的恩寵,結果在暴怒中把弟弟殺了。可是,耶和華已預先警告該隱,他若不「制伏」錯誤的傾向,就會導致嚴重的罪行。該隱怒火攻心,悍然不理會上帝的勸告。(創世記4:1-16)這和今日的青少年有很大差別嗎?也許你認識一些像阿魯滋一類的人。這個尼日利亞青年雖有機會也不肯研讀聖經。由於在生活上缺乏聖經的影響,他向另一名青年復仇打鬥。在打鬥中他被破瓶的鋸齒邊緣插至重傷。對他來說,聽從聖經的教訓豈不會好得多?不錯,開頭所述的嘉麗絲的遭遇就是一例。
當那個青年把水潑向嘉麗絲時,她正在做著逐戶的傳道工作,在尼日利亞的一個鎮上與人談論聖經。她的自制力感動了那位青年,他追上前去向她道歉請求寬恕。嘉麗絲安排另一位耶和華見證人與他主持聖經研究,現在他也成為基督徒了。不錯,能「克服」自己情緒的人乃是強者,這種力量是一項保護。
以上所述僅是聖經所提供的許多益處的一小部分而已。聖經在今日的確與我們有切身關係,其中有許多勸告是針對青年而發的。聖經指出,你雖然可以選擇獨立自主的途徑,但跟從上帝的指導卻明智得多。這樣,你就能「從肉體克去[禍患]」。肉體的禍患可能包括性傳染病、打架受傷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在內。——傳道書11:9-12:1。
因此要讓聖經指導你的生活。「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這樣行可以使你在現今享有健康的生活,並且在將來獲得永生。——提摩太後書2:22;3:16,17;提摩太前書4:8。
[腳注]
a 艾菲克語(Efik)是尼日利亞的一種語言。
[第30頁的圖片]
底拿的不智行徑導致惡劣的後果。服從聖經指導所產生的結果證明這樣行是最佳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