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7 5/8 3-4頁
  • 金錢的需要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金錢的需要
  • 警醒!1987年
  • 相似資料
  • 金錢是萬惡之源嗎?
    聖經問答
  • 你把錢看得有多重要?
    警醒!2015年
  • 你曾為錢爭論嗎?
    警醒!1981年
  • 金錢
    警醒!201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7年
《警》87 5/8 3-4頁

金錢的需要

「金錢為萬惡之根。」你曾聽過有人這樣說嗎?事實上,它只是全句話的一部分,那全句話是:「貪財是萬惡之根。」a

不錯,由於人自私地貪愛錢財,這的確曾造成許多罪惡。大多數犯罪都是為了攫取非分之財所致。可是,今日若沒有金錢存在,我們又會如何呢?

當然,有一個時期人還沒有使用金錢。甚至在金錢面世之後,它的用途也是有限和不規則的。那時的農人近乎自給自足。他們以物品換取自己不能生產的東西,直接作物品交換。可是,他們遭遇若干困難,尤其是以從事某種專門業務或受僱的工人為然。

耶穌曾在一個比喻中提及這類工人,比喻中的家主僱人到他的葡萄園作工。(馬太福音20:1-16)受僱的人議定工錢若干,這件事透露當時已有金錢流通和確立了貨幣制度。可是,試想像一下,工人所得的工資若不是金錢而是若干重量的葡萄,情形會是怎樣!

你也許喜愛葡萄,但當然不願每餐吃的都是葡萄。你想享受一些豐富和多樣化的食物,例如肉類和蔬菜。你同時想有鞋子、衣服、燃料以及其他物品和服務。因此你不得不找尋一些樂意售賣這些東西的人。

可是,那些人若不喜歡或不想要葡萄又如何呢?於是你就要另找別人,他們願意接受你的葡萄,並且給你一點東西去換取你所需要的物品。但全部交易過程所需的時間也許比你初時用來賺取葡萄的時間還長!

另一個難題是,用作交換的物品所指定的價值。例如,多少葡萄才可換一隻雞?用多少葡萄去換一雙鞋?每件作為交易的物品都要和其他物品的價值相等。《金融、銀行制度和美國經濟》一書說:「例如,市場上有1,000種不同的貨品和服務,若沒有金錢的話,用來衡量它們的相對市價的就不是1,000個金錢價格而需要有49萬9,500個不同的交換率了!」

這樣,要記得的事不但非常之多,而且由於情況不一,目錄也要不斷作出修正和調整。同時,你想出賣的商品——例如一頭牛——的價值若高於你想買的斧頭,這件事怎樣處理呢?你若想把牛從多個人換取多樣東西,誰應該要那頭牛呢?在這樣的環境下,處理商務會多麼困難!因此,在貨品或服務的交換方面無疑需要有個共同標準去處理。金錢於是應運而生。

以下是金錢的幾種基本作用:

● 作為交易媒介,使人能較易從別人取得貨品或服務。

● 作為衡量價值的準繩——計值標準單位——藉以較量和表明所有貨品和服務的價值。

● 作為儲存價值的工具,藉以將賺取的價值節省或積聚起來供日後之用。

金錢的創設使人能經營工業化的大商業去生產種類繁多的消費品。藉著金錢,我們可以得到最新和最佳的貨品和服務。金錢是經濟增長的命脈,商業貿易所依靠的要素。由於它,多種專門化的事業才可以存在。

科克倫(John Cochran)在他所著的《金錢、銀行制度和經濟》一書中寫道:「金錢這個如此有用和可取的僕人有時也會行差踏錯。金錢能帶來大福,也可以造成大禍。」對於現代複雜的經濟制度來說,這話尤其真確。在現代的經濟制度之下,一夜之間,人可以發財或破產,商業可以興旺或倒閉,政府可以繁榮或垮台。種種變故的中心都在於金錢的巨大儲存處——銀行。近年來,銀行倒閉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足以令人擔憂嗎?

[腳注]

a 這句話是使徒保羅在馬其頓所寫的,寫作時間在公元61和64年之間,載於國語聖經的提摩太前書6:1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