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觀點
聖經能幫助寂寞的人嗎?
那個老人的生活十分寂寞,他的妻子已進了療養院。隨著多週時間過去,他認定自己已沒有理由繼續活下去。因此他拿起手槍……
有人把寂寞稱為「二十世紀的流行病」。它不但打擊老年人,而且在青年人當中成為濫用麻醉藥、酒精中毒,甚至自殺的原因。
不錯,寂寞是現代的一種禍患。努力填補寂寞的空虛往往徒勞無功。有些人試圖置身於大批「朋友」當中,結果發現這樣的交情只是淺薄和令人不滿的。有些人則匆匆結婚。著名心理學家布拉澤斯(Joyce Brothers)博士評論說:「匆忙結婚並不是解決[寂寞]的方法。在你能夠享有任何關係之前,你應該先對自己的難題作更深的洞察。」
正確的觀點
可是,聖經卻對寂寞這件事提供切合實際的看法。無可否認,寂寞可以令人痛苦,但獨處卻未必是壞事。聖經報導耶穌基督頗喜歡短暫的獨處。(馬太福音14:13)他不會因此感到寂寞或變成孤僻,反之他利用這樣的機會作必需的休息和禱告。——馬可福音6:31;路加福音9:18。
你可以從此學得什麼教訓?你即使獨處,也無需感到寂寞!的確,成為感傷因素的是你對獨處一事的看法,而不盡在孑然一身這件事實。那麼,你在獨處時怎樣利用時間呢?只求消磨時間?何不利用時間去作點有成果的事?不少有價值的活動是可以獨自享受的,例如欣賞音樂或做點耽擱已久的家務。閱讀上帝的道尤其有益。它是「活的,是有效的」,可使我們不致把思想盡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希伯來書4:12,《新譯》)若能運用得當,獨處的時刻能夠幫助你——在身體上、感情上、靈性上——重新得力。
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
然而,有時你希望和需要別人作伴。難怪聖經也對於與別人培養愜意的交情一事提出勸告。例如,箴言18:24說:「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因此未必要有大批朋友包圍才能驅除寂寞。你只要結交二、三個知己便行。
寂寞的人許多時自覺難於交友。可是,加拿大一位家庭輔導員評論說:「寂寞的人,尤其是20歲左右的青年,對人有很大要求,但卻不願捨出什麼。」聖經同樣地指出,「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箴言18:1。
因此,你若深感寂寞之苦,就需要對別人多點表現關懷。與新交的朋友一起時,你會關心到他們的事情抑或只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為了打破寂寞的循環,你必須做個施與者。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2:4鼓勵我們「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遵行這個勸告可以怎樣消除寂寞呢?在聖經的原文裡,「顧」這個動詞暗示要作「精神上的體恤」或「審視」,目的是要看準最適當的時間採取行動。因此要環顧一下,看誰需要幫助,誰需要朋友。一經發現這樣的人——就採取行動!許多人只留意自己的利益,別人的事則放在最後。聖經所建議的剛相反:要首先留意別人的事。
因此,若要交到朋友,自己必須先作個朋友!聖經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福音6:38)又說,「施比受更為[快樂]。」——使徒行傳20:35。
「我不是獨自一人」
可是,人際關係絕不能完全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因為人本來是被造成要與造物主保持親密關係的。(參看馬太福音5:3。)與上帝建立的友誼即使在朋友星散的時候也保證安全。耶穌基督有一次對門徒說:「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多麼淒涼!但耶穌卻說:「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翰福音16:32。
是故,與上帝締結友誼乃是醫治寂寞的最佳方法。因此要撥出時間去認識上帝。要開始研究聖經,「嘗嘗耶和華的美善。」(詩篇34:8;約翰福音17:3)但是你無需獨自一人這樣行。
上帝選取了一群「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使徒行傳15:14)今日已有300多萬人以擁有耶和華見證人之名為榮。他們樂意幫助你學習關於這位上帝的知識。你記得本文開頭所敘述的老人嗎?在他打算自戕時,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他。見證人幫助他體會到有一位顧念他的上帝存在。(彼得前書5:7)他開始研究聖經,結果化絕望為喜樂。
令人感興趣的是,與真正基督徒交往同時打開結交新朋友的機會。由於這種友誼以共同愛戴上帝為基礎,這是一種歷久不渝的團結關係。因此,請從速與上帝的百姓聯絡。藉著他們和上帝之道的幫助,你可以學會怎樣驅除寂寞的痛苦。——馬太福音12:48-50;約翰福音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