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的奇蹟——怎樣獲致
你試過欲語無言嗎?這種情形甚少發生,因為通常我們喜歡和別人交流思想、感情,而語言就容許我們這樣做。一個權威甚至斷言:「沒有語言,思想就憑藉無從。」
在動物界裡,生物能夠不用言詞而互通消息,如:雀鳥囀鳴、獅子怒吼、海豚呼嘯、蜜蜂飛舞等。其他的動物則利用動作、姿勢、碰觸、聲音,或甚至氣味作為溝通的媒介。『不要過來!』『小心!』『跟我來吧!』這些都是動物清楚傳遞的信息!
可是,動物的溝通頗為有限。但另一方面,人類卻能用語言說出任何他們看到或想到的東西。因此教育學教授蔡爾德(Dennis Child)宣稱:「語言是人類最寶貴的資產。」但我們是怎樣得到這種奇妙資產的呢?父母又可以怎樣幫助兒女發展語言能力呢?
語言與腦
我們是怎樣學會說話的呢?多個世紀以來,學者一直對這個問題十分著迷。值得注意的是,剛懂得走路或自己吃東西的幼童,縱使他們不懂語法,也沒人特別加以教導,自己竟會學習說話!語言學家蘭加克(Ronald A. Langacker)寫道:「[兒童]知道怎樣掌握……語言的規律。在他懂得邏輯思考,分析事理之前,他已能憑著間接、零碎的證據學會說話。」
因此大部分科學家都相信學習語言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在兒童的早年已經漸漸顯露出來。當然,這並非指特別某一種語言,而是指一般的語言。
儘管起初兒童的腦未夠成熟,還不能充分控制說話能力的發展;可是,這顯然不會阻止兒童嘗試說話。事實上,有些研究家認為初生嬰兒牙牙學語其實是在發展說話能力,預習一下將來咬字的情形。由於嬰兒努力發聲,他的腦也會急促發展,準備將來說話。即使兒童在青春期前發展較慢,在五歲時他的腦也會有成人腦袋百分之90那麼重。(大約12歲時則會和成人的腦一樣重。)由此可見,出生後最初五年,特別是最初兩年,是嬰兒決定性的學習時期。
在這段時期,腦皮層內億兆的神經細胞增長伸展,構成了一個緊密聯繫的網狀組織。嬰兒到了15至24個月大時,腦細胞突然急劇生長。現在腦已準備妥當,可以開始學習語言了。所以,兒童在早年能經常聽到話語是非常重要的。
有趣的是,聖經談及一個名叫提摩太的青年。他的父母「從嬰兒時期」就教導他聖經。——提摩太後書3:15,《新世》。
幫助兒女發展語言技能
母親對兒童說話能力的發展影響極大。敏銳的母親會明白嬰兒給她的信號,並且會常常跟孩子說話。雖然嬰兒還未能明白母親的話,母親卻已經給他奠下了說話能力的根基。不久,孩子就會用自己的話回應母親。研究家利辛那(M. I. Lisina)說:「兒童的說話能力之所以顯露出來,主要是以之作為與四周的人互相溝通的工具,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父親、兄弟、姊妹、祖父、祖母、朋友都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說話能力。他們可以對孩子說話、講故事,也可以給他們念書。
瑞典心理學家桑斯喬姆(C. I. Sandström)更注意到,語言發展得最好的兒童「以一般而言跟成人的接觸比別的兒童好得多。這類家庭通常一起吃早餐,而孩子則可以跟其他人談話。」反過來說,語言能力差的孩子則「往往獨個兒吃早餐」,而且「晚飯時也說話不多」。因此,吃飯時全家聚首一堂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跟孩子一起外出也是發展他說話能力的大好機會。你可以用簡單的詞彙向他解釋各樣東西。和他一起凝視綻開的花朵內裡的樣子,同他細看毛蟲啃葉,蜘蛛結網。要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去擴大他的詞彙。跟他談談你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動物,在小徑上見到的貝殼、卵石,也可以告訴他你所喜歡的食物。不錯,這全都需要時間和耐性,但成果卻非常值得!
很多父母發覺另有一個寶貴的良助,可以用來教導幼小的兒女說話。那就是讓他們經常聆聽《我的聖經故事書》錄音帶。a
新的單詞、詞組、詞句和更深的理解力不單使你兒女的話生色不少,而且更可以提高他的智能。你若向他們解釋天然奇觀和造物主的關係,或對他們談及上帝的旨意時,孩子就會更加愛戴、感激造物主。——申命記6:6-9。
幸好我們不是唯獨在年輕時才能多識字詞,改進語文。每一天我們都可以不斷改善自己的表達能力,學習新的字詞,練習正確的語法。這樣我們就可以有分參與語言這個持續不斷的奇蹟,而且詞不達意、欲語無言的情形就會少而又少了。
[腳注]
a 本刊出版者有此錄音帶(英文)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