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國攻打國』
「從1914至1918年的各國衝突並不是『若干其他戰爭的老生常談』。這次衝突引進了戰爭的一個新範疇,人類經歷到第一次總體戰。戰況的持久、猛烈和規模超越了以前的任何情勢或一般人的預料,大規模戰爭的日子已臨到了。」——《世界在嚴酷考驗中》,施米特Bernadotte Schmitt)和維德勒(Harold Vedeler)合著。
1914-1918年的戰爭在法國造成的損壞和生命損失如此巨大,直至今日你還可以見到許多悼念「大戰」(La Grande Guerre)死者的碑文。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後來把這場大戰稱為「地上歷來發生過的最巨大、最慘酷、處置最失當的大屠殺。」大戰後來更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世界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45年)所蹂躪。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許多方面有別於以前的戰爭。擁有百萬大軍的兵團在西歐戰場和森林中互相屠殺。機關槍發揮威力,使步兵死亡枕藉。正如戴爾(Gwynne Dyer)在《戰爭》一書中聲稱:「在[戰爭開始]的兩個月內已有百多萬人喪生……機械武器——快速發射的大炮和每分鐘射出六百發子彈的機關槍——使空氣充滿致死的煙硝彈雨。」坦克、潛艇和飛機改變了戰略和戰術。如今有死亡從天而降及自海而出。
挖壕戰再加上毒氣戰把人推到耐力、痛苦和墮落的極限。大戰之所以獨特的另一點是:「這是第一場俘虜數目達幾百萬的戰爭(總數840萬),而且俘虜受到長時期的扣押。」(《世界在嚴酷考驗中》)它也是第一場差不多把所有平民牽涉在內的戰爭,不論是參加防衛、製造軍備或死於戰禍和戰場上。
耶和華見證人早在1914年已看出這場恐怖戰爭乃是耶穌的預言獲得應驗的開始。但還有更大的禍患接踵而至。
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比的毀滅力量
甚至從人的觀點看來,現今乃是末世的另一個證據是人類具有自我毀滅的潛力。朗恩(Bernard Lown)在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演講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引進了總體戰——方法不擇手段、暴力沒有限制、殺人不分皂白。奧斯維茲的煤氣室,廣島、長崎的原子火葬場在人類的殘殺史上刻畫出比以前更黑暗的一章。」
人類有從這次可怕的經驗學到同情與憐憫嗎?他繼續說:「這場導致5,000萬人死亡[將近等於英、法或意大利的人口總數]的長期苦難並沒有提供恆久的根據使人終止野蠻行為。剛相反,不久之後大規模的屠殺武器紛紛出爐。其威力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數千倍。」——楷體自排。
毫無疑問,我們已看見『一個民族起來攻打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起來攻打另一個國家,』以及啟示錄的紅馬騎士在全球各地促成大量殺戮。(馬太福音24:7,《新譯》;啟示錄6:4)可是核子武器的發明和各大強國爭相製造對我們這「末世」還有什麼進一步的意義呢?——提摩太後書3:1。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二十世紀的特色是,暴力水平較之以前兩個世紀大大增高,……二十世紀已記錄了237次戰爭,造成死傷的小型衝突估計每年發生1,000次以上。」
「不但戰爭數目增多,毀滅力也繼續升級,直至現時為止,二十世紀的戰爭已殺死了9,900萬人,比十九世紀多了12倍,比十八世紀多了22倍。……上個世紀有兩場戰爭的死亡人數達100萬;這樣的戰爭在本世紀已發生了13次。」——《1986的世界軍事與社會消費》——西瓦德(Ruth Sivard)著。
[鳴謝]
U.S. Army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