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會應該攪政治嗎?
《儆醒!》雜誌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他又高又瘦。從外表看來,已有一段時間未曾沐浴。他是個擦鞋童,正在等候顧客。在候客的地方,有人給他一個家製的餅。他以骯髒的手拿住餅,一言不發的坐在地板上開始大口地吃。其他小孩也上前,每人獲得一小塊。餅很快就被吃得精光。
在普世各大城市,這種可憐景象隨處可見。每天有很多無家可歸的人在街上生活和死亡。在小木屋和貧民窟裡,有許多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女茹苦含辛,甚至捱飢抵餓。可是,正如美國已故總統詹森有一次說:『現代政治的計算方法誘使人忽視赤貧之輩,因為他們是不善於表達意見的少數分子。』
在同一時候,實地觀察到兒童食不果腹的景況使人不禁納罕:『所有被棄的兒童會有什麼遭遇?窮苦的人會獲得幫助嗎?』
教會的角色?
無疑你也關心貧窮、房屋、健康等問題。那麼,你曾否問過自己:「我的教會應該參加社會改革活動嗎?」
也許你答道:「為什麼不?教會應該運用所操的影響使世界成為一個較好的地方。」抑或你與巴西司法部長布羅薩德(Paulo Brossard)有同感?他說:『世俗事務由國家處理,屬靈事務由教會處理。』
在巴西,名義上的天主教徒多於任何其他國家,當地的主教們現今時常高談社會問題。例如,《拉丁美洲每日郵報》指出:『巴西的教會越來越擁護無產階級運動;昔日教會傾向於支持寡頭政治[統治階級],今日卻史無前例地一反常態。』
新派神學
由於許多天主教教士改變立場,結果產生了急進的新神學。據巴西一份報章所載,『解放神學是指一項在巴西的教士當中大為流行的運動,教士們贊成教會支持革命,以消除貧窮和壓迫為目標。』
這種新近受人採納的神學聲稱耶穌是個解放者。它倡導「一種基本信仰,那便是,基督教的主要任務包括在政治上把窮人動員起來。」因此,雖然這個世界一向鼓勵窮人要逆來順受,解放神學卻認為有理由要採取反抗行動。
急進分子戈爾曼(Francis O’Gorman)解釋說:『改變是必須的。世上既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權利被剝奪而飽受貧困之苦,社會必然有點不妥。我們擁有的資源足以餵飽每一個人。但我們見到的卻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教會產生分裂
解放神學正使天主教會產生嚴重分裂。例如,教皇若望保祿二世譴責鼓吹解放神學的教士,說:『認為基督是個政治人物、革命分子,是來自拿撒勒的顛覆者的主張與教會的教理並不相符。』事實上,教皇正企圖制止急進分子所發起的運動,害怕拉丁美洲教會會受急進勢力所操縱。
不久之前,教皇因為巴西神學家博夫(Leonardo Boff)提倡解放神學而加以駁斥。值得留意的是,天主教許多高層教士也像教皇一樣並不批評解放神學的支持者參與政治,因為教會很久以來均一直干預政治。不,教會所反對的只是解放神學與共產主義的理念相似而已。
巴西維森特的樞機主教謝勒(Vicente Cardinal Scherer)聲稱,共產黨『所用的策略與以前用來滲透和支配的策略有異。他們不再使用暴烈的方法……而是試圖吸引教會的若干派系加入他們的運動;不幸的是,他們在誘使這些派系參加促進共產主義運動方面已經成功。』
巴西薩爾瓦多的天主教主教克洛賓堡(Boaventura Kloppenburg)論及解放神學的提倡者說:『他們要重新修訂福音的意義,重新解釋教義和歷史,使禮拜儀式通俗化,開放道德良心,意即人可以參與革命行動而不致引起難題。』
教會領導人本身既然意見分歧,難怪誠懇的天主教徒無所適從了。
解放神學會成功嗎?
解放神學的倡導者雖然也許懷著一番好意,但所需的改革卻絕不容易。人類社會的複雜和人與生俱來的自私心表明,即使實行改革,難題也不會獲得解決。正如哈利法克斯(Halifax)爵士寫道:『即使人民為了自由而奮鬥,勝利後除了新主人之外時常別無所得。』
請問問你自己:那些相信解放神學這類運動的人知道自己正被人帶往哪裡嗎?耶穌警告人不要盲目地急躁行事,說:『若是瞎子帶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馬太福音15:14。
因此,你是否肯定自己對於第三世界窮人的困境和解決的方法具有切合現實的看法?上帝是否看見世上的貧窮與壓迫的難題?他會設法加以解決嗎?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即使人民為了自由而奮鬥,勝利後除了新主人之外時常別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