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9 9/8 3-5頁
  • 價值觀變成怎樣了?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價值觀變成怎樣了?
  • 警醒!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家庭、學校和各教會的失職
  • 7人生準則
    警醒!2018年
  • 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警醒!2019年
  • 令人得到真正快樂的道德標準
    警醒!2013年
  • 目錄
    警醒!200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9年
《警》89 9/8 3-5頁

價值觀變成怎樣了?

在1948年世界大戰休戰紀念日的演辭中,美國的布萊德雷(Omar Bradley)將軍說:『我們有太多屬科學的人,太少屬上帝的人。我們掌握著原子的祕密,卻拒絕了『登山寶訓』。……我們的世界是核子巨人和道德嬰孩的世界。我們懂得戰爭多過懂得和平,懂得殘殺多過懂得生活。』他說:『由於道德方面的幼稚,人類有陷入這個世界的圈套中的危險。』

有一個時期,不少傳統的價值觀念是基於聖經的,但情形已今非昔比了。這些價值觀已被人置之度外,認為過時落伍。新的生活方式正蔚為時尚。『真理』是相對的。事情已不再有所謂對與錯、是或非。人無需作任何判斷。人人可以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無過的淫行。無過的通姦。無過的離婚。無過的忽視兒女。人對任何惡劣後果都無需負咎——無論是少女懷孕激增、千百萬宗墮胎、許多兒童一生被毀了。既然沒有過錯也沒有咎責,就沒有罪責可言。世界正以這些方式把真正的價值觀棄如敝屣。

最初的一對男女選擇要自行決定是非善惡。(創世記2:17;3:5)今日,億萬的人決定根本沒有是非善惡。由於要為所欲為,世人把傳統的價值觀棄置一旁,大聲歡呼說:『終於自由了!做什麼都可以了!』一旦取消一切約束,禍患便接踵而至!

一本著名雜誌的大標題問道:『舉國都是說謊者?』接著大聲疾呼:『政府官員舞弊營私。科學家杜撰虛報。求職者竄改履歷以期謀得職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答案是,有越來越多社會批評家表示憂慮,基本的忠實已衰退到驚人程度。』

另一本銷量巨大的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道德的文章,其中披露了不少『珍聞』,如:爆出醜聞的商業交易,辜負公眾信任的事件,各式各樣林林總總的過犯。承認犯錯,卻不算是嚴重的過錯,沒有什麼可算是犯罪。

該系列的文章作出結論說:『美國人若要謀求較真確的道德平衡,他們也許需要重新檢討現時社會在他們面前誘惑誇耀的價值觀,如:主管級的職位、政治權力、性的誘惑、豪華住宅、湖邊別墅、在市場賺大錢等。因此真正的挑戰是對欲求重新作出界定,為社會服務有如為自己服務一般,訂出劃一的道德標準去指導人所運用的手段,同時也達到正當的目的。』

《紐約時報》登出以下的標題:『聯邦調查局說,向州政府官員提出的106宗賄賂中,有105宗被人收受。』拒絕收受第106宗賄賂的人是正人君子嗎?不,『他只是嫌賄賂數額不夠大而已。』

前任紐約市昆士區民主黨領袖兼市議會議員特羅伊(Matthew Troy)在論及『政府貪污與忠誠』問題時,告訴一群大學生說賄賂已成了風氣。在州議會投票中發現有人用選票收買法官職位。『州立高等法庭法官職位的普通價格是7萬5,000美元,較低法庭的法官職位價格是3萬5,000美元。』

小說家米切納(James Michener)列舉出一些目下流行的把戲,如:經濟冒險家,他們積聚了億萬屬於別人的金錢,卻受人豔羨頌揚,違法的內幕交易醜聞,老謀深算的金融巨子籌劃突襲的收購行動,恬不知恥的宗教人士發狂地斂財,愛滋病使大眾惶惶不可終日,恐怖分子蓄意破壞社會,政客出賣國家公園,導致生態學上的災禍,當局者售賣軍火給公認的敵人,然後把賺得的錢用來資助中美洲的革命。

米切納所作的結論是:『1980年代將會被人記得是醜惡的十年,因為有太多醜事浮現出來。』這一切都是由一項簡單的發展所促成的:真正的價值觀被人棄若敝屣。

前任美國教育部長貝內特(William Bennett)批評學校在德育方面的失敗,並且把這種失敗所導致的青少年難題列舉如下:

『項目:今日的14歲少女有百分之40在20歲之前會至少懷孕一次,所生的嬰孩超過半數是私生子。

『項目:青少年自殺創下新高峰,成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

『項目:美國在少年吸毒的比率方面高踞工業世界的榜首。

『我們的學校能夠『解決』這些難題嗎?不能。它們能夠提出幫助嗎?能夠。它們有盡力而為提出幫助嗎?沒有。

『為什麼沒有?部分原因是,他們不願努力達成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德育。例如,近期有一篇文章引述紐約區幾位教育家的聲稱說,「他們刻意避免告訴學生在道德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文章敘述一次有十五個高中和初中學生參加的研討會。學生在討論中表示,一位同學把她在校內拾到的錢包裡的1,000美元交還物主是一件蠢事。』訓導員對於學生的評論不置可否,並且解釋說:『我的立場若是要闡明是非善惡,我就不是他們的訓導員了。』

貝內特評論說:『從前,訓導員會提出訓導,訓導學生許多事情——包括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

家庭、學校和各教會的失職

在傳授價值觀方面,家庭正迅速變成毫無用處。家庭的分崩離析使家庭無法再發揮教育作用——父母出外工作、離婚、單親家庭、單親出外工作、兒童留給保姆或日間託兒所照顧,或者單獨留在家裡與電視作伴,讓電視鼓吹以性為樂趣,提倡以暴力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報章專欄作家波特利茨(Norman Podhoretz)評論這些事情的結果說:『影響包括犯罪行為激增;吸毒和縱酒的人數大增;少女懷孕、墮胎和性病的比率上升;青少年橫死(殺人、車禍、自殺)事件日增。唯一減退的事看來是學校的成績。』

波特利茨繼續說:『兩位社會學家發現確鑿的統計證據,證實了我們隨處可見的一件事。他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滿足自我的願望』置於其他一切價值觀念之先。他們發覺越來越少人願意犧牲自我,甚至連犧牲自己的方便去滿足兒女的需求也不願意。令人驚異的是,美國有三分之二的父母認為「父母應該有自由去過自己的生活,即使要減少花在兒女身上的時間也在所不惜。」』

加伍德(John Garwood)在擔任美國堪薩斯州福特希斯州立大學訓導主任期間對真正價值觀的喪失一事評論說:『我們的家庭、學校和各教會均未能對他們所指導的人灌輸一套穩定、永久的價值觀念,以致造成了今日的許多難題。英國偉大歷史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留意到今日西方世界在忠實方面大為衰退,缺乏國家宗旨,大謬不然地強調物質主義,工作成就的自豪感日減,人心趨向於高度消費水平,但求自我滿足。他留意到我國(美國)的生活方式含有導致羅馬帝國衰亡的許多特色。』

撇棄真正的價值觀使這個世界糊裡糊塗地一味追求物慾。人擁有豐富的物質,在精神上卻貧乏不堪,結果迷失方向而暗中盲目摸索。人類的得救端賴於歸回真正價值觀的來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