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0 11/8 29-31頁
  • 何以我應當為別人費力?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何以我應當為別人費力?
  • 警醒!199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自私心的根源
  • 幫助別人牽涉到什麼
  • 為你的家人出力
  • 作基督徒同工的好鄰人
  • 幫助「外人」
  • 施予反使人大有所獲
  • 基督徒家庭幫助年老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慷慨令你快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8年(研讀版)
  • 照顧我們當中老年人的需要——基督徒的一項挑戰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 照顧長者是基督徒的責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0年
《警》90 11/8 29-31頁

青年人問……

何以我應當為別人費力?

「在你的一生中,你以誰的利益為先?」《儆醒!》雜誌的一位採訪者在擠擁的街頭向一群年輕人提出這個問題。「我自己的,」邁克說。「我最先、最後和永遠都先顧自己。」十七歲的蘇絲說:「如果我要在家庭和自己的福利之間作個選擇,我會以自己的福利為先。」

說來可悲,這樣的想法十分普遍。一本稱為《擱置的一代》的書敘述兩位社會學家對1125名學生作了一項調查,要知道青年人主要關心的是自己抑或社會。結果如何?大約有百分之80的人證明「只關心自己,對社會不感興趣,也不覺得負有義務」。

既然如此,難怪很少人肯為別人費力,肯不怕麻煩為別人做事。有些提倡利己主義的書籍,例如《自私的藝術》或《先顧自己》,竟成為暢銷書,它們不外乎教人怎樣發展自我中心的行為。正如聖經預言,今日的人多半「專顧自己」。——提摩太後書3:1,2。

可是,你對別人的需求有什麼反應呢?例如,你若準備坐下來觀看自己心愛的電視節目,爸爸或媽媽卻叫你去商店買東西,你會感到憤怒或氣惱嗎?對於做家庭雜務、與兄弟姊妹分用衣服或房間,或者在『不方便』的時候為別人作點事,你會極力避免嗎?若然,現在就是要作點兒改變的時候了。但是為什麼呢?更重要的是,怎樣才能改變?

自私心的根源

上帝為他子民所訂的律法是:「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9)這意味到我們有義務要忘我地敏於照顧別人的需要。可是,我們未必時常都能符合這麼崇高的理想,聖經幫助我們明白原因何在。正如創世記8:21說:「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

我們的始祖亞當毫不關心他的反叛會對別人有什麼影響。所以,難怪我們作子孫的生來便有自私的傾向。(參看詩篇51:5。)這種傾向往往在人很幼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父母》雜誌評論說:「所有初學走路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對你的興趣只限於你為他們做事的時候。」自私心若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變成持續的性格特徵。

另一項阻止人為別人費力的性格特徵是懶惰。(箴言21:25)不錯,人若為懶惰所勝,便會製造各種奇怪的藉口去避免做事。箴言22:13說:「懶惰人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

幫助別人牽涉到什麼

路加福音10:29-37所載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表明,幫助別人可能牽涉到真正的自我犧牲。耶穌在回答「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時講述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得半死,丟在路邊。儘管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之間有種族不和存在,一個撒馬利亞人卻動了慈心,挺身幫助那從強盜手中受害的猶太人。他用自己所帶的油和酒料理那人的傷處,然後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客店裡照顧他。他付給店主大約兩天的費用,並且答應支付任何額外的開銷。

這個感人的比喻足以說明為別人費力一事的精義,那便是:要採取主動,使自己成為別人的好鄰人。事情牽涉到甘願犧牲時間、精力和金錢。我們且來討論一下這樣行的若干方法。

為你的家人出力

你最接近的鄰人是你家中的成員——父母、兄弟、姊妹。不過,你也許認為最接近你的人應該了解你的忙碌生活而不對你作過分的要求。可是聖經勸諭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得前書4:9)為別人出力可能為你帶來若干不便,但不要把它看作煩惱,而是看作加強家庭團結的機會。

埃迪回憶說:「媽媽的工作秩序往往使她精疲力竭。但我永不會忘記她開門入來,發覺碗碟洗淨了,地板擦淨了,餐桌已布置妥當時,面上所流露的歡容。我承認在那些時候我極想去玩球,但為了幫助家人而費力卻可使家庭更加團結。」你能想出一些方法去為家中的成員出點力嗎?

作基督徒同工的好鄰人

使徒保羅說:「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0)為基督徒同工努力服務會帶來很多快樂的結果。——使徒行傳20:35。

例如,16歲的克里斯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樂意為當地會眾中一個年長的基督徒辦差事。她有一次向克里斯致電求助。她所住的大廈電梯發生了故障,由於她無力爬上五層樓,以致毫無辦法。克里斯在抵達時說:「你若願意,讓我背你上去吧。」他於是背她上到五樓!疲倦嗎?當然。但克里斯所得的獎賞不但是這個年長朋友的感激,而且深知這樣的行動是耶和華所喜悅的!

可是,你不必等到這麼戲劇性的場合才對別人表示關懷。例如,在基督徒聚會前後,有些青少年喜歡聚在一起而不理會年長的人。這樣行與聖經「尊敬老人」的教訓背道而馳。(利未記19:32)有時,打個友善的招呼或作點簡短的交談便足以使年長的人開心了。你也許提出異議說:『我覺得很難和老人交談,我們根本沒有什麼共同之點。』

如今在會眾中作長老的杜格喜樂地回憶說:「在我19歲時,幾位最要好的朋友都年長到可以作我的父母或祖父母。他們對我的靈性成長有很大貢獻!」何不作點努力與年長的人為友,或者在下一個基督徒聚會就這樣行?你會發現,你們所具有的共同之點比你所意識到的多得多。像杜格一樣,你會發現你可以從他們的寶貴人生經驗獲得很多教益。

幫助「外人」

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4:5說:「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耶和華見證人藉著傳揚聖經的信息對別人表現關懷。(馬太福音24:14)重視自己在上帝面前所負義務的青年人均受到激勵要盡力參與這件工作。

「我盡力從事傳道工作,因為我深愛耶和華,」塔美達說。她雖然只有11歲,卻每月都用多個小時從事傳福音的工作。「傳道工作也使我有機會對鄰人表現愛心。」數以千計的基督徒青年放棄尋求優薪職業的機會,毅然以全時傳福音者的身分為別人服務;他們時常從事部分時間的世俗工作去維持自己的生活。另外許多人則自願成為海外傳道員或在世界各地守望台社的分社辦事處工作。

施予反使人大有所獲

《美國健康》雜誌說:「為了自己健康的緣故,人都需要別人。」研究家甚至聲稱為別人費力的人可以獲得健康上的裨益。可是,耶穌基督卻指出這樣行還有另一種裨益,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福音6:38)慷慨的人贏得別人的好感;他必然因自己的慷慨獲得酬報!——參看箴言11:25。

因此要努力施與,甘願為別人費力。每逢有自私的傾向湧現,要記住上帝的話語說:「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0:24)這樣,你所得的不但是別人的友誼,更可以贏得至高上帝的嘉許。

[第31頁的圖片]

替別人出力為我們帶來極大快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