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獾——可愛而本能聰慧
《儆醒!》雜誌駐南非通訊員報導
聖經說,有一種動物「極其聰明[「在本能上有智慧」,《新世》]……不是強壯的種類,卻能在岩石中搭蓋住處」,這種動物是什麼呢?這種動物短小精悍,大小像兔。不同的聖經譯本將牠們稱為蹄兔、岩獾或石獾。——箴言30:24-26,《呂譯》。
石獾是一種蹄兔,獨生於非洲的某些地區和亞洲的西南端。在非洲南部,牠們數目眾多,人們都將牠們稱為達西(石蹄兔)。這個名字根源於荷蘭文的「獾」一詞。
雖然石獾在某些方面看似齧齒動物,但是,根據科學家傑里·德格拉夫,牠們的若干特徵實際上是「各樣東西的混合」。「牠們的門牙像齧齒動物的門牙,牠們的臼齒像犀牛的臼齒,牠們的脈管系統像鯨魚的脈管系統,而牠們的腳則像大象的腳!」難怪動物學家都為此大惑不解!
牠們由於行動並不迅速,自衛能力也不強,遂明智地棲息於岩石露頭或峭壁上的巉崖石隙。這樣,牠們不單可以免受風雨侵襲,而且也可以不受捕食者所害。因此,除了一日兩次主餐之外,牠們甚少遠離住處是可以理解的。
牠們的進食習慣多奇怪!牠們身量雖小,植物食量卻大得驚人。牠們狼吞虎咽的速度更教人吃驚。一日之內,牠們花在進食的時間竟不及一小時!牠們的消化系統對於這樣的進食習慣能應付裕如。動物學家J·J·C·索爾將牠們的消化系統描述為「動物界裡獨一無二的」。
難於捕食
石獾經常在岩石之間出沒,在岩石上飽浴璀璨的非洲陽光,看上去仿如石頭一般。這種情景招徠了特別喜愛捕食石獾的黑雕。然而,石獾這小東西並不容易捕捉。牠的視覺如此敏銳,以至在約一公里以外也能察出動靜!儘管黑雕背著烈日飛來,石獾也能發現。這怎麼可能呢?原來牠的雙眼備有特別薄膜,可以將陽光過濾,使牠得以直觀太陽而不怕刺眼。一旦發現敵人,警號便隨即發出——負責看守的石獾會尖聲吠叫——立時之間岩石上便會空無一物,石獾全都躲到岩石之間和岩石底下的石隙裡去。大鷹若要糊口,只得再來一次。
甚喜愛群居生活
群體生活——在寒冷的晚上這多麼好!石獾可以共臥一處,彼此緊靠,頭朝向外。有些甚至躺在蜷縮成堆的石獾之上,直至有三四層為止——共計25隻之多,彼此取暖禦寒!
然而,這並非全無問題,因為牠們是好勇鬥狠的小動物。幸好牠們有本能上的智慧。P·B·福里博士解釋說:「通常,牠們躺著時,頭總是彼此朝相反方向;進食時,總不互相靠近;不得不走過同類身旁時,總會發出種種用以安撫的叫聲。」由於牠們的叫聲多是音調低沉,只能在幾米之內聽得見,牠們遂可以互相傳達信息,又不至引來捕食者。
機靈可愛的寵物
石獾可以奔上幾乎陡直平滑的岩面,許多觀察家都欽佩稱奇。牠們怎麼做得到呢?原來牠們那又厚又軟的腳底可以充作摩擦墊。牠們的腳是全身惟一發汗的部位,所以經常濕潤,吸力也因此特別強。
這種可愛的動物不難馴服,牠們很整潔,這是無須擔心的事——牠們經常用後足梳刷全身,因為足上有特別用來刷毛的小爪。喬伊·亞當森在她所著《天生天養》一書裡承認起初不明白為什麼她那作寵物的石獾慣常自搔自抓。後來她才知道,石獾可以用腳爪使毛順滑整潔,是故,牠身上從來沒有跳蚤。
怎樣訓練寵物石獾懂得在固定地點便溺呢?並無這樣的需要。在野外,牠們會劃定某處作為整群便溺的地方。這樣,根據福里,當石獾受人家飼養時,「即時就學會用廁所了」。他補充一句:「不過牠當然不會沖廁!」亞當森的寵物石獾便是這樣。「她的便溺習慣是獨特的。……在家裡,帕蒂一律踏在座廁的沿邊,這樣看上去十分滑稽。在旅行時,由於缺乏這樣的設施,她會完全不知所措。我們最後只好給她臨時蓋起一個小型廁所。」
將來,我們會多麼高興能夠全面認識這些和其他受耶和華所造「在本能上有智慧」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