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觀點
為何要研讀聖經?
將整本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你曾經把聖經讀過一遍,或甚至幾遍嗎?許多人曾這樣行,他們的確有理由以此為榮。撥出時間閱讀聖經應該是我們生活上一件至為重要的事。為什麼?理由便是要熟悉有史以來流傳最廣的書的內容。這本書乃是惟一有充分根據自稱受上帝感示的聖典。——提摩太後書3:16。
然而,除了閱讀聖經,獲知其中內容的梗概之外,你還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你真的渴望取悅上帝,並且從這本神聖的書的教訓充分得益嗎?若是如此,你就應該聽從使徒保羅給予年輕的提摩太的勸告:「你要繼續專心作公開誦讀、規勸、教導。要默想這些事,全神貫注於其中,使你的進步對所有人顯明出來。要時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導。這些事要持之以恆,因為這樣做既能救自己,又能救那些聽從你的人。」——提摩太前書4:13,15,16,《新世》。
沉思聖經的教訓,全神貫注於其中的意思並非僅限於閱讀聖經而已。僅是閱讀聖經並不足以確保讀者能夠適當地運用所學到的資料,猶之乎閱讀一本討論人腦的書並不足以使人有資格成為腦科醫生。因此,請留意保羅進一步對提摩太提出的勸告:「你要竭盡全力,向上帝呈示自己是蒙嘉許的,是無須羞恥的工人,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提摩太後書2:15,《新世》。
擴大了解的範疇
人須要努力研究才能熟練地運用上帝的話語。人若仔細研讀聖經,考慮其中的內容,領悟內容的意思,閱讀上下文,明白當時的歷史背景,他便可能出乎意料地洞察力大為增加。於是他便開始從上帝的話語獲得個人的裨益了。
讓我們舉個實例說明,僅是閱讀一段經文而忽略了上下文,我們就可能忽略了經文的真正意思。在使徒行傳17:11,我們讀到在希臘離帖撒羅尼迦不遠的庇哩亞城,當地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驟眼看來,我們可能以為庇哩亞的基督徒比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勤於學習。可是,請留意使徒行傳第17章第10節說,保羅和西拉抵達庇哩亞後便進入「猶太人的會堂」去宣講上帝的話語。然後第12節說,「他們[猶太人]中間多有相信的。」這節經文幫助我們獲得一個不同的結論。不錯,聖經的記載其實把兩個城市的猶太人而非其中的基督徒作一個比較。
此外,你留意到什麼事令庇哩亞人賢於帖撒羅尼迦人嗎?他們熱切地查考聖經。阿奇博爾德·托馬斯·羅伯遜教授在《新約語詞寫真》一書對這段經文評論說:「保羅天天詳細解釋聖經,像他在帖撒羅尼迦所為一樣,可是庇哩亞人並沒有對他所提出的新解釋表示不滿,反而仔細考查(安納堅內的意思是上下篩別,像在法律程序上一樣作小心、精確的研究……)聖經。」他們所作的查考並不是浮面的。保羅和西拉用聖經向人說明耶穌乃是上帝久已應許的彌賽亞,庇哩亞的猶太人仔細研究以求確定兩人的話是否屬實。
故此,要效法古時庇哩亞人的榜樣。不但要閱讀上帝的話語,還要作深入的研究——「考查聖經」——以找出經文的真正含意。這樣行的確十分重要。藉此我們能夠加深對聖經的體會,像提摩太一樣一方面能『救自己,又能救聽我們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除了閱讀聖經之外,我們也研究聖經,以求順服地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出來。——箴言3:1-6。
真正價值觀和預言的來源
讓我們也考慮另外兩個研讀聖經的理由。在提供道德和倫理標準方面,聖經可說是允推獨步。許多年前,美國一位教育家作了以下的評論:「我相信認識聖經而不上大學比單上大學而不懂聖經更有價值。」你若要在聖經知識上融會貫通,研讀聖經的動機必須是要把其中的誡命和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上,讓它把你改造成為一個較好的人,一個能夠「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的人。——提摩太後書2:15,《新世》;箴言2:1-22。
此外,聖經的篇幅含有許多受上帝感示的預言,有些在歷史上已完全應驗,其他的則正在我們這個世紀應驗。研究這些聖經預言可以幫助人明白今日的世界情況——戰爭、饑荒、家庭破裂、強暴罪行等——所含的意義,以及怎樣避免為這些事焦慮不安。(路加福音21:10,11,25-28)這樣,我們便能夠從上帝的答案獲得啟迪,明白今日種種難題的癥結,知道我們正處於時間之流的什麼地方,以及可以怎樣為未來作出適當計劃。上帝正通過一個『忠信審慎的受膏奴隸』階級將這些答案提供給我們,而這個奴隸階級則運用守望台聖經書社作為出版機構。——馬太福音24:45-47;彼得後書1:19。
詩篇119:105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因此,經常研讀聖經的智慧話語,並將其切實應用出來的人會明白上帝的旨意和目的,在實際上行走一條光明大道,在日常生活上受到指引,得以安全渡過今日道德上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