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3 2/8 14-16頁
  • 流網漁法漸受淘汰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流網漁法漸受淘汰嗎?
  • 警醒!199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死亡帷幕」
  • 全球協議,曙光初露
  • 修補漁網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作得人的漁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印度的中式捕魚網
    警醒!2000年
  • 在普世從事打魚工作的命令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3年
《警》93 2/8 14-16頁

流網漁法漸受淘汰嗎?

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指責流網漁法「一網打盡,破壞海洋生態」。IIED(國際環境開發研究所)駐倫敦的歐洲辦事處則形容這種作業方法對「海洋生物構成重大威脅」。此外,有十六個太平洋沿岸國家更公開譴責這種漁法為「不正當的掠奪行為」。由此可見,流網漁法正受世界各國所非議。究竟原因何在?

流網是一排垂直如帷幕般懸浮在海中的漁網,用漁船隨海拖行。數千年來,漁夫在沿岸海域經常使用這種漂網捕魚,歷史十分悠久。然而,到了1970年代後期,有越來越多漁夫遠渡重洋,來到公海用流網作業。時至現今,逾千艘來自日本、台灣和南韓的流網漁船,成群結隊,橫渡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捕捉烏賊、長鰭金槍魚、啄魚和鮭魚。據估計,每艘漁船都置有巨型的漂網,這些漂網懸浮在海中達11米深,延展達50公里長,這些船隊的漂網總長度竟有5萬公里長,這個長度比環繞地球一週的距離還要長哩!

「死亡帷幕」

由於這些人目難以察見的尼龍刺網效能如此卓越,以至國際環境開發研究所出版的通報《展望》作出以下評論:「依照目前的趨勢來看,流網作業在兩年內將會把南太平洋的長鰭金槍魚漁場破壞無遺。」海洋生物學家薩姆·拉布特指出,流網漁法就像「人為了要砍伐某類樹木而把整個森林砍伐淨盡,又像為了獲取橡子而把整棵橡樹也砍下來一般不分皂白。」不錯,這隊世上規模最大的漁船隊的確捕獲了數以噸計的魚類,例如藍鰭金槍魚、飛鮪魚、馬林魚、旗魚以及正在遷移的紅鱒,其實上述的魚類都不是這群漁民本來打算捕捉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的研究員詹姆斯·M·科伊指出,證據顯示來自亞洲的漁船隊正非法捕捉大量的鮭魚,以致這些鮭魚永不能游回牠們的北美原產水域產卵。

情況更為不妙的是,數以千計的水獺、海狗、海豚、鼠海豚、鯨魚、海龜和海鳥都不約而同被流網勒死、截斷肢體或因纏在網中而淹死。難怪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員把流網漁法形容為「露天採礦」,而他們則把流網描述為「死亡帷幕」!

這項描述看來十分適切。美國商務部長最近所提交的報告指出,僅在三次的捕魚行動中,有三艘漁船無意中捕獲了『一條眼鏡海豚、8條達氏鼠海豚、18頭北海海狗、19條太平洋白腹海豚,以及65條北海露脊海豚』。

僅在去年,一份呈交聯合國的報告指出,日本的流網漁船隊在捕獲1億零600萬隻烏賊之餘,同時殺死了3900萬尾魚兒,而這些魚類本非漁夫打算捕捉的。不但如此,有些瀕臨絕種的海洋生物也誤投羅網,其中包括406隻海龜、70萬條鯊魚、27萬隻海鳥及2萬6000頭各類海洋生物。

一般海洋生物學家都深信,假若流網作業繼續不受管制,這種作業方法「將會無可避免地把一個曾被視為取之不竭的資源耗盡」。事實上,流網漁法已經造成不少破壞。1988年,一位漁船船長對生物學家拉布特說:「我們現在不像以往一般濫殺這麼多海豚了。」拉布特評論道:「這也許是由於剩下來讓人捕殺的海豚已所餘無幾的緣故。」

全球協議,曙光初露

近年來,從倫敦至美國首府華盛頓,或從阿拉斯加到新西蘭,處處都有人呼籲有關方面採取行動取締流網作業。此外,各政府也採取了相應措施向漁民施壓,促使他們削減漁船數目,甚至永不再採用流網作業。且舉個例:有好幾個南太平洋區國家採納了一項名為惠靈頓(新西蘭)協議,該協議容許有關國家禁止漁民在協約國的320公里捕魚海域內進行流網作業。協議也禁止漁民在南太平洋的任何海域內使用流網。

1989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暫時禁止各國在公海上進行大規模的流網作業,該決議於1992年6月30日正式生效。據世界監察研究所指出,若不縮減流網作業的規模,「人類[便]難以使海洋生態受到保護,以供後世繼續享用海洋的豐富出產了」,該組織補充說:「我們必須共同達成全面的全球協議。」故此,由南太平洋諸國組成的漁業評議聯盟倡議成立一個國際委員會,專責協調彼此間的漁業關係,並且呼籲各國漁民共同採用負責任的捕魚法。

那麼,這些國際壓力有產生任何良好的結果嗎?不錯,效果倒也頗富戲劇性!

1991年11月26日,日本同意「接納聯合國的決定,在北太平洋內暫停使用巨型魚網。科學家指出,這種捕魚作業導致大量海洋生物集體死亡」。這項決定「減輕了列國對日本就保護環境不力方面所作的批評,這些批評大大損害日本的聲譽」。日本答應於1992年6月削減該國半數的流網作業,至該年年終便完全停止採用流網漁法。

翌日,《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說:「關於日本在星期二宣布該國將於明年[1992]年底結束流網作業一事,一位海洋生物學家興奮地譽之為『地球環境保護的一場輝煌勝利』。」

1991年12月9日刊的《時代週刊》報導,台灣和南韓也相繼表示將會終止他們的流網作業。

「看,汪洋大海,一望無際,其中水族,不可數計,大小生物,浮游不息。」——詩篇[聖詠集]104:25,《主經》。

[第15頁的圖片]

操作中的流網漁船

[鳴謝]

攝影:Steve Ignell, ABL

在流失了的漂網內有一副水獺骸骨給纏在其中

[鳴謝]

攝影:T. Merrell

[第16頁的圖片]

遭流網勒斃的海鳥

[鳴謝]

攝影:A. Degànge

困在漂網裡的達氏鼠海豚

[鳴謝]

攝影:N. Stone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