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怎樣才能有勇氣與眾不同?
「有時同輩壓力促使我做出一些自己也覺得不對的事來。但我若不去做,就不會受同輩歡迎。因此,我只好有樣學樣。」——約翰。
「同輩壓力在生活的每方面都感受得到。」作家萊斯利·簡·農金如此說。同輩試圖支配你的衣著方式。你的舉止、談吐和髮式,他們都一一為你定下標準。個人風格是無立足餘地的。除非你跟大夥看齊,否則人人都排斥你!
然而,基督徒青年並不會事事迎合別人,以致淪為別人的奴隸。他們跟從耶穌在約翰福音15:19所下的命令,「不屬」這個不敬虔的人的「世界」。a但既活在世上而又不屬世界,這個挑戰可不簡單。這有如人在水流湍急的海上划船一般。身處茫茫大海,四周都是水。可是,為了保存性命,你得竭盡所能不讓船隻入水!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同樣要盡力抗拒世界的邪惡影響,以免讓不敬虔的精神滲入他們的生活當中。
可是,這樣做總是不那麼容易。請考慮在日本一個名叫榮一郎的年輕見證人。在當地,不管是成人或青年,都要承受與別人看齊的巨大壓力。榮一郎憶述:「在學校裡,良心不容許我參與涉及國家象徵物和歌曲的儀式。此外,我也不願上武術課,鑑於武力格鬥明顯是違反聖經原則的。」(請參看出埃及記20:4,5和路加福音4:8;以賽亞書2:4和路加福音10:27。)榮一郎由於緊守上述的立場,他在同輩間便顯得有點與眾不同了,這也許使他有點兒難堪。
世界各地的年輕見證人都面對類似的情況。「最難應付的是世俗節日假期,」一位年輕基督徒說。「每個小伙子都問:『你為什麼不參加慶祝?』」對一位少女來說,最為難的就是「我應否與男孩子約會外出?」然而,一位基督徒少年抱怨表示,與同輩社交往來的壓力實在不輕。他說:「人人見面總是問你:『你不參加派對嗎?』」由於在逃學或考試作弊等事上不會妥協,其他基督徒青年也受到同學嘲笑。因此,青年人若要與眾不同,就顯然必須要有真勇氣。可惜,並非所有青年人都有這份勇氣!
一個年輕人寫道:「我過著雙重生活,在學校裡一副面孔,在家裡則是另一副面孔。在校內,我與世俗同學打成一片。然而,這些同學差不多一張嘴就說粗話。我逐漸也同化了。我還有什麼辦法呢?」答案是清楚不過的:鼓起勇氣,跟他們劃清界線!但怎樣著手?
真勇氣之源
勇氣乃是使人經得起危險、恐懼或困難的一股精神或道德力量。並非人人都懷具勇氣,但它是可以培養的。使徒保羅解釋說:「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7)不錯,上帝能夠加給你所需的力量去忍受同輩的壓力。——腓立比書4:13。
可是,你怎樣才可以獲得這股力量?簡單的方法是為此向上帝祈求。耶穌在約翰福音16:24應允說:「你們求,就必得著。」你若遇到誘使人妥協的情勢,特別要切切祈求。「我禱告求耶和華幫助我克制心思意念,」一位基督徒青年說。
古代勇敢的年輕模範
培養膽量的另一個方法是研讀聖經,沉思上帝勇敢僕人的記載。且舉個例:你是否害怕,不敢讓人知道自己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呢?若然,可讀讀列王紀下5:1-5的記載。它報導一位被擄的以色列女孩怎樣勇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信仰。另一宗感人的事例見於使徒行傳4:20。經文透露使徒大放膽量,告訴反對者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你若研讀這些事跡,就可以受到激勵,在言談方面表現出同樣的勇氣來。
此外,但以理和他三個少年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故事也很令人感動。這些年輕人都是猶太青年人中的優秀分子。他們被擄往巴比倫去。巴比倫王打算訓練這些青年日後在政府裡擔任要職。王下令把他們的猶太名字除掉,並且吩咐人教導他們學習巴比倫人的語言和習慣,藉此促使他們在生活的各方面受巴比倫人同化。俘擄他們的人還給他們享用『王的美膳』,目的在於進一步使他們偏離猶太的飲食常例。——但以理書1:7,8。
在巴比倫人眼中,這些食物都是珍饈美味。對敬畏上帝的猶太人來說,巴比倫人的佳肴在宗教方面卻是叫人憎厭的。可惜,除了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外,看來大部分被擄的猶太青年都在試探中屈膝。試想想,這群猶太同輩給他們多大壓力!這些年輕人在壓力下有什麼反應?請查閱但以理書第一章,讀讀其中強化信心的記載。這也許能幫助你鼓起勇氣,堅拒服用任何違禁藥物或酒精!
『要勇敢』
僅是讀讀有關如何保持勇氣的資料是不夠的。要培養有助你在同輩壓力下屹立不移的勇氣。你必需天天都聽從保羅給哥林多會眾男女均適用的勸告:「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哥林多前書16:13。
例如,父母和基督徒會眾分子都不在場的時候,你會改換衣著和髮式去迎合世俗少年的品味嗎?抑或你會緊守基督徒的標準,決不妥協呢?「任何世俗時尚,我都拒絕加以跟隨,」一位勇敢的基督徒女孩說。
另一個問題是:你有足夠的勇氣,讓同學知道你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嗎?假若校方允准你攜帶聖經和聖經書刊返校,你會這樣做嗎?班裡若有人談及有關進化論、愛國儀式或者輸血的爭論,你是否『本著心中盼望的緣由,……一一回答各人』呢?(彼得前書3:15)抑或你默默坐在椅裡,不知如何是好呢?耶穌基督說:『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我也要把他當作可恥的。』——馬可福音8:38。
勇敢的基督徒決不會因擁有基於聖經的希望而自覺羞愧;反之,他為此感到自豪!(可參閱希伯來書3:6。)先前提及的日本青年榮一郎便學會這樣行。他時常受人質詢,諸如為何不參與愛國儀式或學習武術等。與眾不同是否會使他吃虧?「不,」他說,「我視之為一項挑戰。我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因此必須作妥準備。同時,我也必須仰賴耶和華的幫助。事實上從長遠來說,看來不太有利的因素反倒於我有益。」
要學習在面對考驗時放膽發言。箴言1:10-15說:「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他們若說:你與我們同去,……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必須教訓人,向人傳道。莎倫·斯科特顧問在《怎樣婉拒別人而不致得罪朋友》一書中指出,有時你很想告辭,其實只需乾脆拒絕邀請,或者索性無需理會這些邀請便行了。但有時你也許還有選擇餘地,那最好放膽告訴對方,讓他們知道你為什麼不能參加他們的活動。斯科特顧問建議你務要態度堅定地說:「設法不要處於被動位置,……要保持目光接觸。……說話時要語氣堅定、首尾一貫。」
由於你緊守基督徒的立場,你可能遭人戲弄或嘲笑。然而,許多人卻暗地裡欽佩你。另一名青年人,邁克說:「很多同輩都知道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尊重我,每逢他們打算談論一些壞事時,就說,『邁克,我們要講些你不合聽的話,如果你想離開,請便!』」當然並非所有青年人都會這麼尊重你。但是,你的好行為必然會贏得上帝的喜悅。(彼得前書4:3-6)一位基督徒青年說得好:「不必擔心其他年輕同輩對你有什麼看法!」上帝的看法才最值得關注。你要勇於與眾不同,這樣,上帝必會大大祝福你。
[腳注]
a 請參看本刊1992年6月8日刊英文版中「我為何要與眾不同?」一文。
[第13頁的圖片]
有機會時,你會放膽解釋自己的信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