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大悲劇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例,就在一代人眼前,整個大海從地球表面上消失蹤影。」
R.V.哈比布拉是前蘇聯科學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發表上述的評論後解釋道:「哀哉,鹹海正受著這悲慘命運所威脅。」
這個大海位於烏茲別克與哈薩克斯坦的沙漠地區,在前蘇聯亞洲區共和國境內。在1960年,鹹海的面積廣達6萬7000平方公里,是世上第四大的內陸湖。惟有鄰近的裡海、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及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的面積比它大。
可是,在過去30年來,鹹海的面積縮減了3分之1有多,體積更減少了3分之2!鹹海總共失去了2萬8000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這相當於美國康涅狄格州雙倍的面積。水位則降低了12米多,現存的海面距離原本的海岸線退減了80至100公里。以往有大群魚兒在美麗的碧波間出沒的地方,現在只剩下一大片乾旱、荒涼的海床。一度是繁榮熱鬧的漁村,現在村落已經荒廢、人跡罕至,隨著海面不斷縮小,這些漁村離岸已有數十公里遠。
在1950年代後期,鹹海每年能夠出產4500萬公斤可供銷售的漁獲。這個鹽量低的海裡充滿著二十四種淡水魚。單在穆伊納克的港口,就約有一萬個漁夫靠打魚維生,他們所捕得的漁量已經達前蘇聯全年百分之3的總漁獲量。然而,由於鹹海的鹽量不斷增加,大量魚類相繼死去;結果,這個曾為6萬多人提供就業機會的蓬勃漁業,現在已一去不返了。
前所未見的景象
教人驚訝的是,穆伊納克的人口從3萬多人減至2萬人左右,而該鎮現正距離面積不斷縮小的鹹海達30多公里之遙!一位美國訪客乘飛機前赴該鎮途中,在機上向下鳥瞰時說:「荒漠上星散著大小有如玩具般的船隻。」他在著陸後走近觀看時則說:「一艘艘大型鐵造漁船以及其他艇子大多翻了,有部分船隻的船身甚至埋在沙土裡,情形就像船隻被巨大的浪潮捲往內陸數十公里似的。」
在海水不斷退減時,居民掘了一道運河以便讓穆伊納克港的船隻可以駛出海裡去。但當地的市長指出,「在1974年的冬季,海水退減得十分迅速,因此春季來臨時,船隻本應可以下水,但它們卻擱淺在沙灘上,難以移動。」
這悲劇的成因何在呢?
海水為何不斷消失
很久以前,鹹海從兩道河流得水,就是阿姆河和錫爾河。這些河水則從阿富汗和克爾格斯坦東北部山脈的融雪而來。可是,政府為了使乾旱的鹹海盆地轉化為主要的農業區,遂把河水改道為供灌溉之用的運河;結果,鹹海便很難再有河水流入。
所謂的鹹海計劃於1960年開始動工,不久,獲得灌溉的土地激增至680萬公頃,這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兩倍的面積。於是,沙漠變綠洲,作物茂盛,但鹹海的面積卻迅速消減。
這個計劃所得的收益大於對鹹海所造成的破壞嗎?
樂極生悲
當地主要的農作物是棉花,大約一半的土地均用來種植這種作物。蘇聯解體之前,該國使用的棉花有百分之95都是來自這塊肥沃的鹹海盆地。不但如此,剩餘的棉花還可出口以換取所亟需的金錢。前蘇聯的人民食用的大米有百分之40都是由這地區出產的。
此外,鹹海盆地也成為該國主要的新鮮蔬果供應地,它在這方面的重要性猶之乎加利福尼亞州對美國所作的貢獻一般。沿海地區的人口已激增至接近4000萬,因此這方面的發展也為不少人打開了就業機會。雖然如此,但整個計劃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就顯示出當局缺乏遠見了。
例如,作灌溉用的運河內部由於沒有用混凝土加固,結果,大部分河水在輸往澆灌農作物之前,早已滲進沙土裡。除此之外,農民使用大量殺傷力強的殺蟲劑,同時為了便於收割棉花,他們也使用強力的除莠劑來加速棉花樹落葉。
故此,生態環境所受到的破壞遠遠大於鹹海漁業所遭受的損失。事實上,從2萬8000平方公里的乾涸海床上,每年都有數千萬公噸的沙土和鹽分被風刮起釀成巨大的風暴,規模甚至大到從太空也可以看得見。
這些風暴,不論是塵土風暴抑或是大暴雨,其中所含的鹽分、殺蟲劑以及其他的化合物的分量高至危險水平。在鹹海盆地的某些地區,每公頃的土地每年都承受到大約1.2公噸這類鹽與沙泥的混合物。甚至遠達俄羅斯鄰近北極一帶的海岸,人們也可以找到來自鹹海的塵土。
鹹海對氣候所產生的影響也對該區構成另一項威脅。由於鹹海海水調節氣溫的作用不斷減弱,以致夏季的氣溫不斷上升,冬季的氣溫則逐漸下降。春季延遲了降霜的時間,但秋季降霜的時間又過早來臨,結果把種植的季節縮短了。
不但如此,鹹海面積大幅度退減導致大量動物絕種。數年前,在鹹海一帶出沒的動物有170多種;現在只剩下不及40種。1960年代早期,麝鼠毛皮的年產量約達60萬件,現在麝鼠在當地已幾乎完全絕跡了。此外,由於鹹海海水的礦物含量不斷增多以致把那些飲用其中海水的沙漠動物殺死。
垂死之地,病弱之民
可悲的是,鹹海盆地的土壤由於含有過量的鹽分而變得有害。沙漠之地雖得到灌溉,但由於烈日蒸發大量的水分,土壤的鹽分遂變得更濃。此外,由於有大量灌溉用的水滲進地裡,地下水位因而逐漸升高。飽受污染的水一旦吸進了植物的根部,含毒性的水便會損害植物的根部。這正是鹹海盆地的實際情況。「導致早期美索不達米亞文化沒落的同一禍因,」一位作者解釋道,「現正攫住了另一個受害者。」
居民本身也逃不過中毒的厄運。由於殺蟲劑以及除莠劑滲入地下以致把井水污染。因此,許多人還在飲用含有危險化學物的井水,後果真是不堪設想。《觀察世界》雜誌說:「當地的醫學刊物所刊登的盡是有關畸形兒童、肝病和腎病激增、慢性胃炎、嬰兒夭折率提高,以及癌症患病率暴升等類的報導。」
列昂尼德·埃平納博士是專門研究有關鹹海對人體健康造成難題的專家,他把當地的居民目前要忍受的折磨描述為「殺蟲藥愛滋病」。他說:「我們相信當務之急不再是怎樣挽救鹹海,而是要拯救人民。」
《全國地理雜誌》的編輯威廉·S.埃利斯便是前赴該區的首批美國訪客之一,他寫道:「鹹海所造成的環境悲劇還有下文——至少像許多人所說一般,其影響與1986年徹爾諾貝爾的核子災難不相上下。」在穆伊納克召開的一個會議上,有人甚至認為,鹹海對環境造成的禍害比徹爾諾貝爾的核子災難「嚴重十倍」。
無可否認,鹹海的滄桑變化實在是一場大悲劇。然而,人們並非肆意破壞鹹海,施政當局的本意也是好的。他們本來是希望使沙漠轉變為富庶之地而使人民可以溫飽。可是,他們所實施的計劃卻促成了可怕的苦難,變成弊多於利。
一位作家對有關鹹海所釀成的悲劇痛定思痛之後指出,人類本該有責任為未來的世代著想,使地球成為「管理妥善,安居樂業之所」。可惜事與願違,就像這場始於30多年前,在鹹海盆地所發生的戲劇性變化所表明的一般。
[第24,25頁的圖片]
鹹海的海岸線縮減了95公里,以致多艘船隻擱淺在沙灘上
[鳴謝]
David Turnley/Black Star
[第26頁的圖片]
灌溉計劃使鹹海盆地轉變為出產豐饒之地,可是,代價卻十分高昂
[鳴謝]
David Turnley/Black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