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3 11/8 4-7頁
  • 對娛樂保持平衡的看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對娛樂保持平衡的看法
  • 警醒!199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玩樂的益處
  • 娛樂的害處
  • 量的問題
  • 選擇適當的娛樂令耶和華高興
    永遠享受美好的生命——互動式聖經課程
  • 怎樣選擇有益的娛樂
    常在上帝的愛裡
  • 明智地選擇娛樂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2019年
  • 怎樣選擇娛樂
    怎樣留在上帝的愛裡
查看更多
警醒!1993年
《警》93 11/8 4-7頁

對娛樂保持平衡的看法

「只有工作,沒有玩樂,伶俐孩兒也變呆。」這句西方諺語,今天聽來耳熟能詳,但人很少想到它究竟有多真實。事實上,「只有工作,沒有玩樂」,可能導致比呆滯更糟的後果。這件事可以使人變成不顧一切的工作狂。

例如,請考慮最近日本出現的一個難題。這個國家向來重視職業道德,這是人所共知的。雇員往往要在晚間或週末加班。加拿大的《麥克萊恩雜誌》透露,日本工人每年平均工作2088小時。比較起來,加拿大工人每年平均僅工作1654小時。但這份雜誌同時指出:「日本公司要應付另一種難題:雇員因超時工作而暴卒。據日本報章報導,有好幾個40來歲的男子連續工作了100天,一天也沒有休息,結果心臟病發或中風。」日本勞動省甚至要發起宣傳運動,包括使用容易上口的廣告短歌來鼓勵人在週末放假,以便鬆弛一下身心。這與一些西方國家的作風多麼大異其趣!在這些西方國家裡,雇員必須受到勸誘才肯工作一整週。

玩樂的益處

很適當地,一般專家認為,工作狂熱是病態而不是美德。人需要玩樂——不僅限於孩童時期;成人和孩童都有這樣的需要。為什麼呢?人可以從消閒玩樂獲得什麼好處?一本討論這個題目的教科書列出以下各樣好處:「自我表現,有人作伴,身心健全,身體健康,從緊迫的工作變換一下生活節奏,休息和鬆弛一下,有機會嘗試新事物並結交新朋友,與人建立良好關係,鞏固家庭,接觸及認識大自然,……無需尋根究底而感到舒暢。這些都是人從消閒玩樂獲得的種種裨益。」

社會學家用了很多篇幅討論消閒玩樂。他們一致認為消閒對個人和社會都同樣重要。但無疑沒有人比人類的創造主更了解人性。對於這個題目,創造主有什麼看法呢?

與有些人的想法截然不同的是,聖經並不反對人消遣、開心。相反,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是個快樂的上帝,他期望手下的僕人也快樂。(詩篇144:15乙;提摩太前書1:11,《新世》)我們在傳道書3:1-4獲悉,「凡事都有定期,……笑有時;……跳舞有時」。在這節經文裡,「笑」這個希伯來字詞與「玩樂」一詞有關。同一本聖經書告訴我們:「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傳道書2:24。

今日,一種較流行的消閒方法是娛樂——輕輕鬆鬆地觀賞別人的才藝表演。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事。聖經指出,數千年來,人一直從觀看別人載歌載舞、彈奏樂器,或作體育競技尋得歡樂。

作為一種消遣,娛樂可以對我們十分有益。有誰不欣賞一個優秀運動員的出色表演?一個芭蕾舞員輕盈、優雅的舞姿?一部有益健康的電影裡曲折懸疑、引人入勝的驚險情節?或者音樂停了後仍然縈繞耳際的優美旋律?我們大部分人無疑也喜歡在閒暇看書。我們全神貫注於一本好書的精彩內容時,每每越看越起勁。

這些娛樂不但能使我們鬆弛身心,也許甚至還能令我們精神振奮,使我們的心大受感動,令我們忍俊不禁——甚至給我們一點啟迪。例如,文學作品可以使我們更了解人性,莎士比亞的作品就是個顯著例子。

娛樂的害處

可是,我們若要對今日的娛樂懷有平衡的看法,就必須承認娛樂有益處,也有害處。曾有很多人談及娛樂對人所操的腐化影響。以一般而言,娛樂的害處可分為兩大類:質和量,意即娛樂的內容和種類的繁多。我們就首先考慮一下質吧。

今日,我們生活在一段黑暗時期;這便是聖經所謂的「難以應付的危難時期」。(提摩太後書3:1,《新世》)不足為奇的是,今日的娛樂正好把我們的時代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來,而且所反映的往往是它最醜陋的一方面。變態的暴力、明目張膽的性不道德,以至人性最卑下的表現(例如種族偏見),都一一滲入時下流行的娛樂中,或多或少地把它污染了。許多時,所謂娛樂只不過是色情作品和精神垃圾而已。請考慮以下一些例子。

電影:去年,在好萊塢最高榮譽獎——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單上,三位獲提名競選「最佳男主角」獎的演員都是扮演變態殺手的角色,三人都在銀幕上公然殺人。據報導,其中一個角色在強姦一名婦女期間,甚至把女子的面咬去一大塊。全年最賣座的影片之一是一部稱為《本能》的電影。從影評看來,這個片名實在過於含蓄。影片以一個露骨的性愛鏡頭開始,當其時女子用碎冰錐向她那被捆住的情人連刺多下,以致對方的血濺滿了她自己一身。

音樂:最近,由於內容有類似的問題,吟快板音樂與重金屬電子搖滾樂同遭輿論抨擊,而且所受的指責越來越嚴厲。吟快板音樂與重金屬電子搖滾樂唱片所含的歌曲,大都歌頌墮落的性愛和虐待婦女,鼓吹暴力和煽動人向不同種族的人及警察發泄仇恨。這些音樂甚至提倡撒但崇拜。在有些地區,法律規定如果唱片的內容這麼露骨,就必須附有標籤警告購買的人。但正如吟快板歌手冰T承認,他刻意把令人震驚的歌詞放在他的歌曲裡,以求贏得這樣的標籤,因為這樣的標籤肯定會引起顧客的好奇。搖滾樂巨星王子曾演唱歌頌兄妹亂倫的歌曲。音樂錄像帶往往為這些傷風敗俗的歌曲繪影繪聲。流行樂巨星麥當娜的錄像帶《為愛辯護》以描繪性虐待和同性戀行為醜聲遠播。美國一個電視台(MTV)時常毫無顧忌地播放描繪不道德的錄像帶,但甚至這個電視台也不敢播放上述麥當娜的錄像帶。

書刊:請考慮一下採自最近書評的幾個例子。《美國人心理分析》一書詳細描述一名殺手接二連三地殺人的可怖過程。這個殺手表現的駭人聽聞的行為(例如吃受害人的身體)簡直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呼聲》一書集中於描述一段冗長的電話交談,交談的男女雙方素未謀面,卻以猥褻、色情的言談互相挑逗,激發彼此的性慾。《猛禽》一書敘述兩個第六世紀的陰陽人(即具有雌雄兩性特徵的人)的反常性愛經歷。一般浪漫小說都標榜通姦和淫亂的事,並刻意加以美化。一度對兒童無害的連環漫畫冊,今天所強調的主題卻往往包括露骨的性愛、暴力和通靈術。

運動:社會人士繼續呼籲禁制拳擊比賽。有進一步的證據表明,拳手擊昏對手的每一重拳都會對對手的腦部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雖然如此,由於拳擊比賽帶來巨額的金錢進帳,加上能夠吸引千百萬人觀賞,所以拳手依然被誘為利賣命。實際有數以百計的拳手被擊斃。

可是,其他一些運動甚至造成更高的死亡率。在球場上或觀眾當中爆發的暴力事件絕非罕見。由國家主義或受誤導的「團隊精神」引發的暴亂,曾在普世各地的球場造成數以百計的人死亡。最近,鬥牛在西班牙和法國南部大為流行。然而,德國的《時代》週刊把鬥牛稱為「迄今人類所能容忍的最獸性的運動」。著名的鬥牛勇士,21歲的何塞·庫韋羅,給牛角貫穿心臟而死。稍後,他的棺木在1萬5000名如痴如醉的觀眾的歡呼喝彩聲中,給人抬著環繞馬德里鬥牛場一週。西班牙電視台還把他遇害的錄像帶一次復一次地播放。

誠然,這些都是極端的事例。但這並不表示,所有屬於這些不同種類的娛樂都是有害的。但人若對娛樂懷有平衡的看法,就必須承認,這些極端的情形是存在的,而且還相當流行。為什麼呢?你可曾留意到,數年前被人視作極端的事,今天已被人視為平平無奇了嗎?大多數人已不知不覺接受了從前的極端事物而視之為尋常了。你會把什麼事也視為尋常呢?

量的問題

即使一切娛樂都是完全清潔的,但仍然有量的問題要考慮。娛樂業製造了大量產品;例如在美國,僅在1991年就有逾11萬本各種各類的書籍出版。假如你能夠在一天內看完一本書,也得花300多年才能讀完在一年內出版的書!美國的電影公司一年製作逾400部電影。不少國家一面購入這些電影,一面製作自己的影片。印度的電影公司每年製作數以百計的當地電影。何況每年還有不計其數的音樂唱片、激光唱片和錄音帶等製品?此外,還有電視。

在某些發達國家,電視廣播有數十條頻道供人選擇——包括有線電視、衛星轉播和無線電視等。這意味到每天24小時都固定有娛樂節目播送到市民家裡。運動、音樂、戲劇、喜劇、科幻小說、清談節目、電影,通通一按鈕就可以欣賞到。有了盒帶錄像機,人就可以欣賞到成千上萬的電影、無數教人怎樣做事的錄像帶、音樂錄像帶,甚至與自然、歷史和科學有關的教育錄像帶。

但人怎會有時間享受這一切娛樂呢?科技能夠神奇地為我們帶來即時的娛樂。請想想,如果莫扎特聽見自己的一首交響樂曲從手提式收音機播送出來,這會令他多麼目瞪口呆!可是,科技卻無法製造時間,讓人能夠沉迷在這一切娛樂中。事實上,在科技高度發達的國家,時下的趨勢是,人的空閒時間正越來越少,不是越來越多。

因此,如果我們容許事情發展下去,娛樂就會很容易佔去我們一切空閒時間。我們應該記住,娛樂只不過是消遣的一種形式而已,而且這種消遣方式通常是被動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到戶外走走,多做點較主動的事,作出參與而非僅是坐下來享受娛樂。我們需要散步,與友好作伴,有點體育活動。

如果讓娛樂佔去我們一切空閒時間尚且不對,容許它奪去我們本應用來履行較崇高義務的時間,就更是大錯特錯了!我們對創造主、對家庭、對工作和朋友都有若干需要履行的義務。所以,對娛樂懷有平衡的看法是絕對必需的!我們怎樣決定什麼娛樂對我們有害,以及到什麼程度便可算是過分呢?

[第7頁的圖片]

有些娛樂能夠打動人心,予人啟迪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