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何以如此熱切期待新世界來臨?
世界末日——有多近?
世界末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是地球被火焚毀,正如某些教會所說的一般嗎?不然。鑑於詩篇104:5的話,地球又怎會遭受毀滅呢?這節經文說:「地永不動搖。」
我們若回顧一下距今多個世紀之前的世界,答案便顯而易見了。當時的世界腐敗墮落,人類反叛上帝,因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雖然,當日那個由天地共同構成的世界已在挪亞的日子被洪水毀滅,但實際的天和地並沒有就此消逝。因此,現今世界的末日也並不意味到實際的星空和地球行星會遭受烈火所毀滅。——彼得後書3:5,6;創世記6:1-8。
聖經有時會以比喻性的方式運用「天」和「地」這兩個字詞。「天」可以用來指這世界的神撒但;或指在撒但控制下的列國統治者;此外,這個字詞也可以指靈界中的邪惡勢力——這一切因素均使人類陷於鬼魔的影響之下。(哥林多後書4:4;以弗所書6:12)「地」則常指地上的人類而言。(創世記11:1;列王紀上2:1,2;歷代志上16:31;詩篇96:1)彼得後書3:7所說被「火」消滅的便是現今這個邪惡世界比喻性的天和地。——加拉太書1:4。
彼得接著說出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這個舊世界行將由一個新世界取而代之,「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
沒有眼淚和死亡的新世界
彼得宣告新世界會有公義存在已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但約翰就新世界所作的補充更是令人欣喜若狂!他在啟示錄21:3,4說:「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耶和華非但不會用火消滅地球,剛相反,他甚至定意使地球永遠為人所居:「創造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上帝,他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以賽亞書45:18。
由於不義的人不復存在,公義因此得以伸張:「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惟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箴言2:21,22。
詩篇的執筆者大衛在感示下作證說:「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10,11。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也為此提出保證:「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謙卑的人在公義的新天政府治下安享幸福,這個政府也是他們所祈求的:「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5:5;6:10。
新世界的居民所享有的豐盛和平甚至會伸展至動物界:「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牠們。……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6-9。
有多近?
你若認為這一切僅是鏡花水月,難以置信,請停下來想一想。除了基督耶穌臨在的綜合標記的各項特色外,聖經的年代計算也指向1914年就是基督開始臨在的年份。耶和華見證人在1879年7月刊的《守望台》雜誌便已宣告,1914年乃是耶和華的王國在對地球施行統治的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年份。正如附框所示,不少歷史家和留意世事的人均看出人類歷史從1914年開始引進了一段獨特、意義重大的時期。
耶穌在馬太福音24:21,22預告另一項事件:「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
耶穌也指出這個綜合標記將會在一個世代之內完成。他所指的世代就是目擊標記在1914年開始出現的那個世代。他在馬太福音24:32-34說:「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
我們能夠看見這個舊世界——包括其上的一切戰爭、饑荒、疾病和死亡——成為過去實在使我們有理由歡欣雀躍。我們得以目睹耶和華上帝公義的新世界——並且終止一切悲傷、哭號、疾病和死亡——實在令我們無限快慰。我們的確有理由要永遠稱頌偉大的創造主兼宇宙至高者耶和華上帝。
由於這個前景如此美好,難怪許多人這麼熱切期待耶和華公義的新世界早日來臨,好取代這個充滿苦難、罪惡、疾病和死亡的舊世界!他們由於如此熱切期待,以致為新世界定下比實際臨到早得多的日期!然而,現在新世界來臨的標記並非僅是零零星星地出現,以致誘使我們發出虛假的警報。現在我們能夠看見整個綜合標記完整地展示眼前,使我們的熱切盼望有根有基,期待著這個邪惡世界早日消逝,而以耶和華的新世界取而代之。
[第11頁的附欄]
1914年——歷史的轉捩點
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人也仍舊說1914年是現代歷史的轉捩點:
「我們這時代的轉捩點其實是1914年,而不是廣島事件。」——雷內·奧布雷特-卡里,《科學月刊》,1951年7月刊。
「1914年以來,留意世界趨勢的人都深感不安,因為世界朝著越來越大的災禍直闖,彷彿命中注定、大勢已去一般。許多有思想的人都漸漸覺得,什麼都不能阻止世局趨向崩潰。」——貝特蘭·羅素,《紐約時報雜誌》,1953年9月27日刊。
「現代紀元……始於1914年,而無人知道它終於什麼時候,終於什麼局面。……收場可能是集體毀滅。」——《西雅圖時報》,1959年1月1日刊。
「全世界大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爆炸起來,我們仍舊不知其所以然。……本來理想世界已經在望。當時有和平、有繁榮。從那時起,我們一直陷於昏迷狀態。」——沃克·珀西醫生,《美國醫學新聞》,1977年11月21日刊。
「在1914年,世界失去了連貫性,從此再也不能恢復原態。……這是個特別多騷亂和暴力的時代,各國的外交、內政都是這樣。」——《經濟學家》週刊,倫敦,1979年8月4日刊。
「一切都會越來越好。我就是在這樣的世界裡出生的。……1914年一個早上,晴天霹靂,出乎意外,這一切都完了。」——英國政治家哈羅德·麥米倫,《紐約時報》,1980年11月23日刊。
[第10頁的圖片]
在應許的新世界裡,人和動物都能享有豐盛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