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2/8 19-22頁
  • 懷著通情達理的態度面對垂老之年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懷著通情達理的態度面對垂老之年
  • 警醒!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現代老年的難題
  • 對垂老之年的看法
  • 老當益壯
  • 懂得欣賞
  • 通情達理地面對未來
  • 老年的難題
    警醒!1980年
  • 真正的基督徒尊敬老年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耶和華關懷體貼年長的僕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 老年行將怎樣逆轉過來
    警醒!198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2/8 19-22頁

懷著通情達理的態度面對垂老之年

有項真人真事的記載,論及中東有個年在桑榆的男子備嘗艱辛,飽受禍患。記載結束的時候,以令人安慰的口吻說:這人「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因為他渡過一切艱辛之後,又活了140年。——約伯記42:16,17。

另一個男子也是生活在中東的,他活到175歲的高齡。記載說,他「壽高年老,享盡天年,氣絕而死」。不錯,人即使年紀老邁,也可以過一種心滿意足的生活。——創世記25:7,8,《新譯》。

以上提及的其中一位男子,在我們今日視為桑榆暮景的年紀,甘願帶著整家人離開城鎮那舒適、安逸的家園,前往另一個國家去。首段路程就走了970公里,而且還沒有現代交通工具代步。另一個男子要忍受嚴重的健康難題。但兩人都在垂老之年負起養育兒女的責任。

其中一人目睹自己所住的部分土地,遭四個入侵的王組成的聯軍蹂躪。這人要召集一隊為數約300人的壯丁,追趕這支聯軍,最後才把疼愛的親屬救回來。後來,他又目擊兩個繁榮富裕的城市,給上帝一舉毀滅。此外,這個男子的美貌妻子,也曾兩度被勢力強大的王暫時奪去。

這兩個老年人——約伯和亞伯拉罕——成功渡過種種憂患,得以繼續活下去,直到「壽高年老,享盡天年」。他們究竟有什麼祕訣呢?

現代老年的難題

今日,老年人面對的難題真的與古代的人所經歷的有所不同嗎?今日不是有些年事已高的人喪失財富,甚至失去生計嗎?

有些老人家失去家園,要遷往陌生的環境去。有些人的近親、朋友和配偶逝世。有些人要竭力應付的主要難題是健康。可悲的是,有些兒女拋棄父母,不照顧父母的生活,任由父母自生自滅。

這樣的難題簡直不勝枚舉,因為比比皆是。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能夠明智地尋求解決辦法的。

對垂老之年的看法

人的觀點可能要調整,因為這也許就是他不快樂的緣由。例如,有些老年人堅持要獨居,卻又無能力照顧自己。一個有殘障的老婦獨自居住在一幢大屋裡。她在門上貼了一張告示,上面注明:「不許內進!」她認為人只是想得到她的金錢和產業;她什麼人也不相信。

這樣的人並沒有通情達理地面對垂老之年。這是一種多麼可悲的情況!當然,不是人人都可以信任。但要接受事實,承認有些人確是可以信任的;要接受真正願意幫忙的人所提出的友誼和援助。這樣做明智得多!

有些老年人可能覺得自己已油盡燈枯,但他們畢竟仍然是活著的。他們如果繼續保持思想積極,同時盡量利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就會發覺這使自己得益不淺。他們不是不能學習新事物的。他們可能要比年輕的日子花較長的時間學習,不過這樣做可以使他們的生活更充實。

老當益壯

一所職業學校就老年病學提出訓示說,老年人要知道自己在思想和身體上是獨立自主的。他們要知道自己為人所愛,也受人所需,同時對人有用處,而且能替自己做事。此外,訓示說,老年人也要在家庭裡、在朋友當中有歸屬感;他們也可以從宗教交誼得益。

那麼,老年人最好表現什麼態度?樂觀的態度會真正有幫助。美國一位前任總統的90歲母親顯然把垂老之年看做人生的新一頁。她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無需害怕垂老之年。……老年可以是饒有意義、令人滿足的。……在較後的歲月,生活的質素有賴於我們早已形成的一生。」這種態度使一生較後的歲月越發來得有意義。

據以上就老年病學所提出的訓示透露,快樂的老年人是那些能夠教育自己的人。這些人樂意培養令人愉快的新興趣;願意學習帶有挑戰性的事物,對其養成嗜好;享受富於意義的經驗和友誼;學會欣賞人生及在身體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生活。

至於忍受人生難免要面對的問題又怎樣?《論老年》一書說:「無需多說,人如果有一套較高的價值觀,尤其是懷持信仰所具的力量,就能夠較易於忍受這一切。……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應該努力加強他們與宗教的連繫。」

有些人致力於豐富自己的生活。一位61歲,頭髮斑白的人迷上了強力的摩托車,並且成為一個專為40歲以上的人而設的摩托車會的成員。當然,《儆醒!》並不推薦上了年紀的人駕駛摩托車!

一對老夫老妻有句座右銘:「不要為年老傷感,切記要退而不休。」為了與這句座右銘一致,1980年,這對夫婦從美國洛杉磯踏著自行車到紐約去。他們在1976年退休;隨後的四年間,69歲的丈夫和64歲的妻子踏著自行車走了2萬5000多公里路,行蹤遍及加拿大、美國、挪威、比利時、荷蘭、德國、法國和英國。照樣,我們不是在這裡鼓勵人以這種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樣做使人很少,甚至沒有時間學習和從事上帝的純真崇拜。可是,這個事例無疑表明,有些老年人的確有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多姿多采。

富於生產的活動和為別人做點事,都能夠使人在垂老之年活得愜意。在加拿大的大溫哥華區,有一群70多歲的退休工匠,甘願為當地靠養老金過活的人維修房屋,收費廉宜,這樣做也不致使他們的技能生疏。關於這件工作對這批退休工匠的影響,有人說:「這是個好療法。這使他們保持活躍。」報章報導,這批人「只是退休,不是退化」。這些人還認為,只有十分退化的人才會以看電視終其餘生。

懂得欣賞

事情也牽涉到欣賞人生。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有個87歲的機靈老人,他對能夠生存表示十分感激。論到要通情達理地面對垂老之年,他的格言是:「要保持:思想積極、心境年輕。度歲月:日復一日、天過一天。」這個老人其實沒有為前頭風燭殘年的日子作過什麼準備。他只是忙於在戶外照料自己的果樹罷了。為了適應改變了的環境,他繼續積極關懷別人,同時繼續留意時事新聞。

在家庭和社會裡,老年人的地位正經歷改變。即使這樣,老年人也不必生無可戀,或者陷於嚴重精神抑鬱中。這個時候,如果朋友和親屬加以支持,就會對這些老年人造益良多,因為老年人可以趁此機會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樂事。在不列顛哥倫比亞,一個獨居的老人評論說:「老年人如果被家人忽略,會有老是緬懷過去的傾向,這樣就不好了。」這位老人很體會散居各地的家人,同時對他們忠心地經常與他保持聯絡表示感激。他說:「電話是老年人的奇妙工具。」

一個男子由於患了嚴重的心臟病被迫提早退休,他評論老是緬懷過去相當危險。他過去的生活非常活躍。他有一門賺錢的生意,而且又是耶和華見證人會眾裡一名長老。他有沒有因為無法再從事這一切活動而感到遺憾呢?他說:「沒有,沒有什麼遺憾。我很滿意自己已盡了力。我奠下了基礎讓別人來建造。」

隨著時間過去,這人與各已婚女兒一家的關係,就像他自己所說,是「更親密的親密關係」。他和妻子賞識自己的親者,也學會讓成年兒女為他們自己的家庭事務作決定——這是成年兒女的責任。如果做父母的沒有這樣做,就只會造成衝突、不和,以及耳熟能詳的姻親難題。

祖父母所擔任的角色如果沒有受到賞識,他們會失去很大的喜樂!一位祖父在醫院裡呆了好一段日子之後,聽見孫兒說:「爺爺,你往哪兒去了?我們好想你!」像這樣的情況會令人多麼高興!

自私自利、缺乏親情的精神在今日這個世界是司空見慣的。因此,不是所有患病的老年人都在精神和身體上得到所需的支持,從而能夠從容面對難題。加拿大一個急性病治療中心的主管評論這種情況說:「這些老人很多都離開可愛的家來到這裡,只得一床一櫃。他們離去的時候,由殮葬的人抬走,只剩得一個小箱載著他們在世時的一切財物。這是個令人痛心的經歷。」可是,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機構是要照顧年老親者的家庭的惟一倚靠。

通情達理地面對未來

據一些預言家說,終有一天,人類會發明對抗衰老的醫藥配方,就好像其他健康難題在今日受到控制一般。但不完美的人所作的這種夢想式預測,能夠為一生不過『七八十歲』的人提供真正持久的希望嗎?——詩篇90:10。

可是,成千上萬的老年人在上帝的話語聖經裡尋得長生不老的希望。現在他們信賴「亙古常在者」耶和華上帝的肯確應許。(但以理書7:9,13)一個應許是,老年人的肉「要比孩童的肉更嫩」,他就「返老還童」。(約伯記33:25)甚至在死亡中沉睡的人也能夠在上帝公義的新世界裡活過來。不久,上帝公義的新世界就要取代目前令人不滿的事物制度。(使徒行傳24:15;彼得後書3:13)亞伯拉罕和約伯就為了這個穩確的希望而得以「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

的確,今日人懷著這項令人心滿意足的價值標準而活,就好像為未來積蓄財富一般。此外,老年人如果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又有適當的活動,就能活得愜意。最重要的是,與應許使人從衰老、死亡獲得舒解的一位保持親密的關係,無疑能夠使人通情達理地面對垂老之年。不錯,蒙上帝喜悅的人「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詩篇92:1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