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之聲
溝通 我今日收到1994年1月22日刊(英文版)的《儆醒!》,其中載有一系列題名為「在婚姻中保持溝通」的文章。這很可能是在我所讀過的文章中最精彩的了。外子和我結婚已有年半。我們的關係很好,婚姻生活也很愉快,但偶爾仍會缺乏溝通。《儆醒!》在這方面作出許多深入的探討,指出何以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在我開始第三次重讀這些文章時,讓我先向耶和華和你們致謝,感激你們出版這類適時的資料。
C.M., 美國
外子是一個盡責的基督徒長老和全時的傳福音者。然而,我們自結婚以來,一直都缺乏溝通;情況有時甚至頗為惡劣。這些文章坦率地向我們指出難題的癥結。我們肯定這些資料會對改善我們的關係有很大幫助。
C.A., 日本
讀過「帕姆的」反應之後,我看出我很難再以更好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可以說,外子和「傑里」簡直是一模一樣。這篇文章提出了許多不僅是治標而且是治本的方法。此外,文章在探討這個重要問題時所用的感人方式也使我留下深刻印象。
E.F., 意大利
雖然我現年只得17歲,也不打算在數年內結婚,但我仍深深賞識這項深入的探討,指出何以人們會各有不同的行事方式。我計劃將這篇文章收藏起來,好讓以後幾年我可以不時閱讀它。尤其在我準備結婚時,我會特別留意其中的勸告!
N.B., 美國
家父跟「傑里」很相似。但我現在明白,他有權對我默不作聲、不發一言。可是,雖然文章的確發人深省,我卻害怕他會利用這篇文章去證實自己所做的是對的。
A.B., 美國
文章力圖幫助讀者了解何以男子和女子會有那種感覺或行事方式。可是,我們絕非暗示男女均有權拒絕與家人溝通或以不適當的行為對待家人。聖經敦促作父親的要避免「惹兒女的氣」。(歌羅西書3:21)這條原則顯示,在兒女渴望和需要獲得父母的指引時,過分長時間默不作聲是絕對不當的。——編者的話。
我深信你們必定會收到許多對這系列文章予以好評的來信,多添我的評論也無妨。在有關「傑里」和「帕姆」的文章裡,你可以換上我和內子的名字。我是多麼渴望能夠明白內子的感覺!我跟「傑里」一樣,希望盡力滿足她的需要,但我卻錯誤地以自己希望獲得滿足的方式去對待她。內子跟我結婚已有20年之久,但現在已離開我。也許內子能夠受這幾篇文章所感動,使我們可以嘗試重修舊好。
J.K., 美國
聖經常識小測驗 我十分賞識1994年1月8日刊(英文版)中「你曾納罕嗎?」這篇文章的資料。我將這頁複印了多份,寄給我的朋友、家人和其他感興趣人士。我鼓勵他們查閱每節經文,並且記下他們的問題。這是一項用來討論聖經的優良工具。請你們刊印更多這一類的資料!
M.S.,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