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不看電視的家庭
在一間學校裡,大部分學生都不沉迷於觀看電視,可是教師們卻稱他們能夠很容易把那些少數的電視迷兒童認出來。「你若見到幼稚園學生玩超人的遊戲,又模仿打打殺殺的行為,毫無疑問,他們一定有愛看電視的癖好,」一位專家解釋說。《華爾街日報》報導,那些不再沉迷電視的人會因而令自己得益不淺。一個17歲的少女說:「在以往的日子,我們會在爸爸出外工作前見到他。在他回家後,我們與他一起觀看電視,然後僅是說聲『爸爸晚安』便結束了一天。現在我們經常一起交談,我們的關係比以往更為親密。」她補充說:「如果我有自己的家庭,我並不打算擁有一部電視機。」
以垃圾造成的建築物?
中國發明了一項獨特的方法去處理垃圾廢料。北京環境衛生研究所最近發展一項技術,把垃圾和黏土混和起來造成磚塊。《今日中國》雜誌把製成品形容為建築工業上「高質量的磚頭」。一家製磚工廠在短短數月內「用了4萬6884噸的垃圾」生產了5400萬塊磚頭。由於在高達攝氏1000至2000度的溫度下烘燒,這些磚塊並不被視為比「其他普通的磚頭較不衛生」。
蒸汽浴之國
「芬蘭人是世上最熱衷於蒸汽浴的民族,」Suomen Silta雜誌報導。在芬蘭,大多數人每週一次享受蒸汽浴,作為鬆弛及清潔身體的方法。蒸汽浴室內的溫度平均在攝氏80至100度之間。芬蘭人習慣在蒸汽浴完畢後隨即以冷水淋浴,或是浸入湖裡。據Suomen Silta估計,芬蘭經常有160萬人作蒸汽浴。作為全國只有五百萬的人口而言,這意味到在這個北歐國家裡,每3個人當中便有一人常作蒸汽浴。
食物哽塞
人若被一塊食物哽住喉嚨,在他的背部猛拍一下並非搶救他的最佳方法。據《伯克利·威納斯通訊》說,在發生這種意外時,最好使用海姆利克氏操作法。《通訊》接著描述這種施救法:「施救者站在哽塞者身後,兩臂攬住他的腰部。然後一手握著拳頭,把它放在哽塞者肋骨與肚臍之間的腹部。再用另一隻手抓住自己的拳頭,迅速地向內及朝上用力推壓。必要時重複施壓數次,直至食物或哽塞物擠出為止。這個方法對一歲以下的嬰孩並不適用,因此,千萬不要對他們進行這個施救法。當他們哽塞時,當有另外不同的急救方法。」關於海姆利克氏操作法,人可以從專業的醫護人員所舉辦的急救班或心肺復甦法訓練班學得這個療法。《威納斯通訊》指出,「上呼吸管道的阻塞在美國造成了每年3000至4000宗的死亡」。
提防惡犬
據《每日新聞》指出,去年紐約市一共發生了1萬零753宗狗隻咬人的案件。平均每週有一宗警察開槍對付惡犬的事件。據說,有些犬隻在身中六槍後仍能繼續襲擊警務人員。有些警務人員遭狗咬傷,其他的也有「在與惡犬對抗時被射出的跳彈擊傷」,上述報章報導。關於在對付惡犬時人被流彈或跳彈擊中的危險,警務處的官員如今對此已非常關注。警員正受到敦促,在面對狗隻襲擊的危險時,嘗試使用非致命的武器,例如:能夠令呼吸系統帶來不適的胡椒粉噴霧器。
危險的汽車電池
據美國「猶他州的防止失明組織透露,該國每年有6000人因汽車電池爆炸而導致眼角膜燒傷或眼部受損」。《雪地》雜誌報導說,這種意外常常發生於駕車者為了啟動汽車引擎,嘗試把其他汽車的電池跟自己汽車的電池跨接起來的時候。電池所發出的火花會燃點著空氣中的易燃氣體,因而引起爆炸。作為預防措施,雜誌建議駕車人士在跨接電池電纜的時候,「應當把黑纜(帶負極)連接在沒有上漆的金屬上,例如:外露的螺栓,而不要讓它觸及電池的負極。這樣行會減低電弧形成的機會,因而避免引起爆炸」。再者,電線也不應纏結在一起,「駕車者在跨接電纜時,應當佩戴護目鏡」。
喪失肌肉
節食會危害身體健康——因為在節食者減去身體的脂肪時,他們也同時失去體內的肌肉。健康專欄作家韋恩·韋斯科特解釋說:「肌肉對我們從事日常生活各項活動非常重要——我們真的不能沒有它。」非節食的人若是長期缺乏運動的話,他們也同樣有喪失肌肉的危險。據估計,一個經常缺乏運動的人每十年便平均會失去2公斤的肌肉,但卻同時增了7公斤的脂肪。韋斯科特博士說:「從浴室磅顯示的數字而言,難題看來是重了5公斤。(7公斤脂肪減去2公斤肌肉)可是在實際上,難題其實是重了9公斤(增加了7公斤脂肪,減去2公斤肌肉)。」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和壯健,專家大力提倡人多做增氧健身運動和增強體質的鍛鍊。
拒絕輸血的權利
「病人有拒絕接受輸血的權利,」《每日新聞》這樣報導東京市立婦產科醫院道德委員會的一群專家所作的一項建議。儘管不少著名的大學醫院均已作出類似的決定,這是首次有地方政府級的醫院也推行這樣的措施。該份報告促請東京的醫院尊重成年病人的意願,即使醫生認為輸血是必需的,也不應強迫病人接受輸血。「病人若在送抵醫院時不省人事,只要他們將醫療證明文件帶備在身,表明他們絕不接受輸血,醫生便應當優先考慮他們的意願,」該報報導,「像成年人一樣,高中學生在有關輸血立場的意願上也應受到尊重。」可是,報告書仍然認為醫生,而非父母,對於如何治療未成年的初中學生操有最終的決定權。
花草的治病能力
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對島上的植物所具有的醫療價值一向都有高度的評價。《非洲——環境與野生生物》雜誌報導,從不同花卉中提煉出來的物質可以用來醫治諸如「發熱、濕疹、腫瘤等病症」。優美的蘭花甚至也具有藥療作用。舉例說,蘭花的其中一個品種(Angraecum eburneum)便被用來對抗病毒的感染和預防小產。最近,該島發現一種可以用作製造治療白血病的藥物——淡紅色的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可是,人們還要等待多久才能從這些草本充分得益呢?「由於商業伐木、農耕和採礦活動正每日使無數仍未被人發現的植物品種大量流失,在它們仍未完全消失之前,我們只好與時間競賽了,」雜誌嘆道。
印度的吸煙人士
「按照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印度15歲以上的人口當中有1億4200萬男性及7200萬女性經常吸食煙草,」《英國醫學雜誌》稱。報導進一步指出,「較貧窮的人嚼煙草以抵消飢餓。」印度的煙草業對該國的經濟非常重要,並成為世上第三大的產地而僅次於中國和美國。這個行業雇用了數以千計的工人。然而,印度醫學研究局卻對吸煙所造成的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肺癌等病的發病率深表關注。正如《英國醫學雜誌》報導,印度醫學研究局指稱,「因治療吸煙所引起的疾病的醫療費用比煙草工業所賺取的收益更為龐大。」醫生及一些非官方團體希望引起公眾人士的關注,紛紛提出吸食煙草的危險,建議逐步減少種植煙草並引入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方法。
上癮的難題
據波恩的德國防止上癮危險中心指出,德國有逾五百萬人染有上癮成癖的惡習。在這些人當中,有140萬人對藥物上癮,約12萬人因吸食海洛因而成為癮君子,超過10萬人成為賭鬼。《南德意志時報》說,毫無疑問,最多人染上的癖好便是嗜好杯中物,並稱「德國人在酒量方面堪稱世界之冠」。自從1950年以來,德國人的耗酒量已增加兩倍,不但如此,據中心估計,現有250萬人正需要接受酗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