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犯了無可饒恕的罪嗎?
「我從未有過這麼心情沉重。我完全失去了自尊。我認為上帝是永不會饒恕我的。」——馬高。a
「我感到無地自容,心如死灰;我覺得自己犯了無可原諒的錯。」——艾伯圖。
聖經說:「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列王紀上8:46)但有時青年人可能覺得自己不是僅犯了無知的錯而已。像馬高和艾伯圖一樣,他們可能受著沉重的罪咎感所苦而變得意志消沉。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所做的事如此罪大惡極,以致上帝永不會寬恕他們。
如果你也受著這種感覺所困擾,你可以怎樣行?要鼓起勇氣來,你的處境並不是絕望的。
何以會受良心煎熬
你若因做了一些愚蠢的行為而感到不安,這是正常的反應。我們生下來便有一種天賦能力,聖經稱之為「良心」。這是一種內在的是非感;在我們行差踏錯時,這種內在的警號通常會響起來。(羅馬書2:14,15)例如,請考慮一下大衛王。他跟另一個男子的妻子犯了姦淫;後來更將對方的丈夫烏利亞送往死地。(撒母耳記下11:2-17)大衛對這事有什麼感覺?
大衛承認說:「黑夜白日,[上帝]的手在我身上沉重。」不錯,他深知上帝不悅而感到有愧於心。他也說:「因你的惱怒,我的肉無一完全;因我的罪過,我的骨頭也不安寧。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終日哀痛。」(詩篇32:4;38:3-6)大衛不斷受良心責備,直至他採取積極行動幡然悔悟才得以舒解。
同樣的是,如果你一直受基督徒父母所教,但卻私下偏離聖經的標準,你一定會感到自慚形穢。這種懊悔的感覺是正常,而且是健康的。這種感覺可以推使一個人在泥足深陷之前改過自新或尋求幫助。在另一方面,一個人若不斷犯罪,便會損害自己的良心。過了相當時間之後,良心更會變得麻木,像一些死皮一般。(提摩太前書4:2)這樣的人遲早會變成道德墮落。——加拉太書6:7,8。
敬虔的憂傷
所以,難怪聖經曾論及一些「至於死的罪」。(約翰一書5:16;可參閱馬太福音12:31。)這不是指一些僅由於肉體軟弱而導致的過失;相反,這是指一些因為頑梗悖逆而故意犯的罪。其實犯過者是否可以獲得寬恕並不在乎罪本身的輕重,而是在於他自己的內心情況。
然而,你若對自己不規矩的行為感到痛心或憂傷,這已經表明你並不是犯了無可饒恕的罪。聖經說:「因為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哥林多後書7:10)事實上,請留意雅各書4:8-10的勸告:「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真的,一個人的過失可以是非常嚴重的。例如,年輕的茱莉曾跟男友親熱愛撫,她承認說:「我起初感到非常內疚,但後來卻習慣了,我的良心已不再感覺有什麼不妥。」後來不潔的行為更演變為跟男友發生性關係。茱莉說:「我感到痛苦萬分;我的良心竟多次軟弱到一錯再錯的地步。」
她的處境已絕望了嗎?不一定。猶大的一位君王瑪拿西的情形又如何?他犯了彌天大罪,包括行通靈術和將小孩子獻作祭物。然而,上帝卻由於他衷誠悔改而寬恕他。(歷代志下33:10-13)大衛王又如何?他由於痛改前非而體會到耶和華是一位「樂意饒恕人」的上帝。——詩篇86:5。
聖經向今日的基督徒也提出保證:「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人應當向誰認罪呢?主要來說,他應當向耶和華認罪,「在他面前傾心吐意」。(詩篇32:5;62:8)讀讀大衛在詩篇51篇所寫的悔過自白可能會對你大有幫助。
此外,聖經也敦促那些犯了嚴重過犯的基督徒向會眾的長老求助。(雅各書5:14,15)他們的誠懇勸告和禱告可以幫助你重新建立與上帝的關係,並復得一個清白的良心。他們可以分辨出何為軟弱,何為邪惡。他們也應當使你得著所需的幫助,以免重蹈覆轍。茱莉便曾鼓起勇氣採取這個步驟,她坦言:「我試過『不斷自我責備』,甚至以為相當成功。但一年之後,我才看出自己大錯特錯了。如果沒有長老的幫助,這些嚴重的難題是很難解決的。」
對微小的過犯深感不安
可是,青年人有時都會「偶然被過犯所勝」。(加拉太書6:1)他或她有時也會向肉體的衝動屈膝。青年人若面對這樣的處境,他可能會感到慚愧不堪,這種內疚感也許比實際的過失還要大。結果更導致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這種深切的內疚感可以是發自一個健康但卻過度敏感的良心。(羅馬書14:1,2)請記住,我們若行差踏錯,「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約翰一書2:1,2。
請再考慮一下本文起頭提及的馬高的事例。這位年輕的基督徒認為自己犯了無可饒恕的罪。他經常對自己說:『我熟識聖經的原則,但卻無法停止犯罪!』他究竟犯了什麼罪?手淫。馬高推理說:『我一日未戒除自己的惡習,上帝又怎會寬恕我呢?』艾伯圖也多次有自瀆的經驗,他說:「我覺得自己已罪無可恕,因為我無法制止自己不犯罪。」
手淫是一種不潔的習慣。(哥林多後書7:1)可是,聖經卻沒有將其與一些諸如淫亂等嚴重罪行相提並論。事實上,聖經根本沒有提及這件事。所以手淫這種錯誤行為絕不是無可饒恕的。相反,懷有這種看法是有危險的。因為當事人可能覺得努力克服難題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但聖經卻表明,基督徒應當竭力克服這樣的惡習。b(歌羅西書3:5)耶和華深知「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雅各書3:2)所以青年人即使有時在手淫一事上再次失足,也無需覺得自己已罪無可恕。
其他過失也一樣。耶和華沒有要求我們以極端的罪咎感來懲罰自己;相反,只要我們採取補救行動,他便會喜悅我們。——哥林多後書7:11;約翰一書3:19,20。
幫助和安慰的來源
可是,你很可能需要獲得個人的幫助才能這樣行。敬虔的父母通常都會全力幫助和支持他們的兒女;而基督徒的會眾則會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馬高回憶說:「真正幫助的來源是跟長老傾談。我必須鼓起勇氣來,才能坦誠地向他傾訴自己心底的苦惱。他的話贏得了我的信任,於是便放心向他求助。」艾伯圖也曾向長老尋求指引。他說:「我實在無法忘記他所提出的積極勸告。他告訴我,他在年輕時也有同一的難題。我簡直覺得難以置信。由於他坦誠忠實,這使我樂意聆聽他的勸告。」馬高和艾伯圖便藉著這樣的幫助和支持得以克服他們的難題。他們現正在各自的會眾裡負起屬靈的職責。
熱切的禱告是幫助的另一項來源。像大衛一樣,你可以向上帝祈求一顆「清潔的心」和「重新有堅定的靈」。(詩篇51:10)閱讀上帝的話語也可以使我們獲得安慰。例如,在獲悉使徒保羅也有內心的鬥爭時,你可能會感到鼓舞。他承認說:「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羅馬書7:21)既然保羅能夠成功地控制自己的錯誤傾向,你也可以。你可能發覺在閱讀詩篇時尤其感到安慰,特別是那些關乎上帝寬恕人的事例,諸如詩篇25、86和103篇。
無論如何,務要避免孤立自己,或容許自己懷有消極悲觀的態度。(箴言18:1)要盡量從耶和華的慈悲得益。請記住,他會根據耶穌所獻出的贖價祭物而『廣行赦免』。(以賽亞書55:7;馬太福音20:28)當然,你不可輕看自己的過犯,但也千萬不要以為上帝是不會饒恕你的。要努力強化自己的信心,決心為他服務。(腓立比書4:13)最後你必定會由於知道自己已獲得寬恕而享有內心的安寧和深深的喜樂。——可參閱詩篇32:1。
[腳注]
a 人名已經過修改。
b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一書的第25和26章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建議。
[第19頁的圖片]
跟一位具備資格的基督徒傾談可以使你對事情懷有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