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1/8 22-24頁
  • 予人切合實際安慰的雜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予人切合實際安慰的雜誌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探訪專業機構
  • 盡力分發雜誌
    王國傳道月報-2005年
  • 要盡量善用雜誌
    王國傳道月報-1995年
  • 用雜誌宣揚王國
    王國傳道月報-1998年
  • 雜誌顯示永生之道
    王國傳道月報-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1/8 22-24頁

予人切合實際安慰的雜誌

「我多麼感激你們提供了這麼富於教益、切合實際的文章供我們運用,尤其以過去的兩年來為然。我收到當中的某些雜誌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地向耶和華致謝,因為許多在真理中的朋友實在很需要這些資料,尤其是那些討論有關虐待兒童、在酒徒家庭中長大、強姦以及家庭暴力一類文章。」——琳達·W·S,印第安納州,美國。

上述的話僅是我們近年來所收到的眾多信件之一的開端語而已,這些富於鼓勵的書信談及有關《守望台》和《儆醒!》的內容,這兩份雜誌均由守望台社出版,並通過世界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將其分發出去。

《守望台》每期的銷量高達1600多萬本,並且被翻譯成120種文字;《儆醒!》每期的銷量則接近1300萬本,被翻譯成75種文字;由此可見,這兩份雜誌對環球各地的居民發揮多大的影響力。耶和華見證人通過逐戶傳道以及非正式見證向人分發這些雜誌。非正式見證的場合包括購物的地方,前往加油站購買汽油,乘搭公共汽車、火車、飛機,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適當的時候。然而,有些見證人卻想出一些新的、有效的方法去分發雜誌,也許你也有興趣嘗試運用一下這些方法。

探訪專業機構

一位周遊監督致信守望台社,談及一位見證人所從事的見證活動多麼卓有成效:「她設法收集其他見證人積存家裡的若干過期《儆醒!》雜誌。然後,她想想哪些機構會對雜誌的某些題目特別感興趣,接著便前往探訪這些機構。」她探訪了些什麼機構呢?

「她集中探訪一些屬於社會服務性質的機構、反墮胎中心、家庭計劃中心、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警察局、看守所、戒毒及戒酒中心、防止虐待兒童中心、福利署(招聘社會工作者的部門)、縣立衛生部、日間託兒所、學校、精神療養中心,有一回甚至探訪市長。」那麼,她獲得什麼成果呢?

「她在六個月前便開始專心從事這項新嘗試的見證工作,自那時以來,她總共分發了1784本探討不同專題的過期雜誌!」

這位見證人如何為探訪這些專業人士作好準備呢?她說:「我想這些探訪之所以這麼成功,除了雜誌的內容與這些人每日需要處理的事情有關之外,理由之一是我們衣著整齊、舉止大方得體。」我們若能表現得自信鎮定,說話有條不紊,並且穿著得體,這無疑可以贏得專業人士的尊重。

她補充說:「有一期《儆醒!》討論有關墮胎(1994年1月8日刊)的問題,我於是決定探訪一間反墮胎中心。我以一則有關手術出了岔子的墮胎新聞為話題,然後引入雜誌內容,並且連同一本《守望台》一起介紹。這項討論的確富於意義,我甚至有機會向他們介紹《上帝真的關心我們嗎?》這本冊子,他們也欣然接受。」她下一個要探訪的機構就是家庭計劃中心,類似地,她也獲得很好的成果。a

這種富於進取精神的接觸方式能夠激發更多人對雜誌產生興趣。我們從寄來的書信中獲知,許多專業人士對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工夫,以及其中優良的寫作方式,均讚賞不已。事實上,在某些國家裡,例如南美洲的蘇里南,很多學生和教師甚至以《儆醒!》作為一種主要的教育雜誌。當地的見證人在分發雜誌方面成績斐然,感興趣的人士都熱切期待每期雜誌。

尼日利亞的一項報告透露,一間電台逐字引述《儆醒!》裡一篇文章的內容,題目是「婦女——配受尊重」。(1993年10月8日刊)這表明什麼呢?這表明我們大可以成功地向電台和電視台的負責人推薦我們的雜誌。我們只需研讀每期雜誌,然後細想一下文章討論的題目與本地的什麼專業人士有關便行了,例如律師、教師、顧問、警察、護士、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

一位見證人以另一種方式開始跟別人攀談起來,他問道,「你喜歡玩問答測驗嗎?大多數人都喜歡。這期《儆醒!》[1994年1月8日刊(英文版),或1994年9月8日刊]中題名為『你曾納罕嗎?』的文章便載有這樣的一個測驗。你大可以把問題的答案寫下來,待我改天再來探訪你,跟你討論一下聖經就問題所提出的答案吧。」她運用這個方法引起了許多富於趣味的討論,並且建立了多個聖經研究。

另一個切合實際的建議是,你若遇到某類專業人士,你可以把近期一篇對方也許會感興趣的文章介紹給他。上文提及的琳達曾跟一位校長兼輔導主任會面,她所隸屬的學校採用嶄新的教學方法。「我向她介紹雜誌的內容時,她看見『兒童飽受壓力』這個片語,於是說,『必定是上天派遣你今天前來的!』原來就在當日她出席了一個討論孩子如何避免壓力的會議。她看見刊於雜誌底頁的一個經驗談及一本稱為《盡量善用你的青春》的書時,她表示也渴望獲得一本。我恰巧引述書中談及自殺的資料時,她喊道,『果然真的是上天派遣你來的!』原來她正向一個不願活下去的男孩提出輔導。現在她可以向該名男孩提出更多幫助了。」

這些經驗顯示,只要我們採取主動、作充分的準備,並且懷著積極的態度,我們能夠把上帝那予人安慰的話語與更多人分享。正如使徒保羅寫道:「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3,4。

[腳注]

a 關於墮胎在政治方面的爭論,琳達謹慎地保持中立的立場。耶和華見證人不會偏離宣揚上帝王國的首務。

[第23頁的圖片]

雜誌載有一些對社會服務機構十分實用的資料

[第24頁的圖片]

見證人在各種場合都向人分發《守望台》和《儆醒!》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