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2/8 6-8頁
  • 父母強行帶走兒女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父母強行帶走兒女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精神虐待」
  • 其他原因
  • 子女監護權——平衡的看法
    警醒!1997年
  • 家庭難題藉著聖經勸告獲得解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行事以子女的最佳福利為念
    警醒!1989年
  • 子女監護權——宗教與法律同兼顧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2/8 6-8頁

父母強行帶走兒女

多年來,謝麗爾不但慘遭丈夫毒打,感情也遭受嚴重創傷。a最後,丈夫另結新歡,捨她而去,謝麗爾於是申請離婚。法庭裁定兒女由她全權照管。她開始收拾殘局,重過新生活,心境也漸漸復歸平靜。直至有一天,電話響了。打電話的是她的前夫。他說:「你如果想跟兒女團聚,就要答應和我再次結婚」!謝麗爾的兒女遭生父綁架。他們在父親的祖國逗留了一個月之後,父親不許他們回家。

謝麗爾黯然神傷。她請求美國國務院幫忙,無奈不能通過法律途徑取回身在異國的兒女。在過去多年,丈夫的毆打曾令她感到絕望無助,如今這種感覺又再度湧上心頭。她解釋說:「情況跟以往沒有多大分別。我實在不知道怎樣擺脫困境。」

「精神虐待」

父母強行帶走兒女,有人把這種行徑稱為向對方和孩子進行「精神虐待的高招」。論到強行帶走兒女的父母,美國尋覓失童機構的行政總監卡羅琳·佐格說:「不少父母這樣做旨在向對方進行報復。他們玩弄最卑鄙的手段,攻擊對方最弱之點。[對擁有監護權一方來說,]最易攻擊的弱點莫過於向他們的寶貝子女下手。……這些父母只顧自己,存心報復,對孩子的福利漠不關心。」

要是孩子給一方強行帶走,另一方就會感覺怒氣攻心、失落無奈和焦慮不安,孩子的情緒也少不免會遭受打擊。在一些事例上,孩子為了避免與雙親有緊密聯繫,也不想聽一方說另一方的壞話,只好四處奔逃。這樣的經歷會導致孩子身心失調,例如遺尿、失眠、倚賴性強、害怕門窗,以及極度恐慌等。即使兒女的年紀較大,他們也會感覺悲傷和憤怒。

有些父母違反法庭的監護權判決,強行把孩子帶走,或過了探望期限仍不願把孩子交回。美國每年有35萬多宗這樣的案件。在這些案件當中,有超過10萬宗是家長故意把孩子隱藏起來的,目的是要對方跟孩子斷絕來往。有些父母不惜把孩子帶離本州,甚或送出國外。

其他原因

父母強行把兒女帶走總是由於他們渴望夫妻復合或存心報復嗎?美國尋覓失童機構的邁克爾·尼克普芬格解釋,有些父母害怕在爭奪監護權的訴訟上敗於前任配偶,「恐懼驅使他們先發制人」。又或者法庭已裁定誰擁有監護權,但由於一方經常拒絕讓對方探望孩子,被拒的一方就會感到灰心喪氣。尼克普芬格解釋說:「你很想見自己的寶貝孩子,但又經常受到峻拒。要是這樣,你就很容易覺得,除了搶走孩子便別無選擇。」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人根本沒有想過強行帶走孩子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他們並不曉得找工作會遭遇困難。逮捕他們的令狀已經發出。他們以為難題僅牽涉自己和前任配偶。他們並不明白警方會插手干預。如今他們需要聘請兩位律師而非一位,因為除了面對刑事控訴之外,還要處理爭取孩子監護權的民事訴訟。』

有些父母懷疑子女遭離異的配偶傷害。要是法律沒有立即作出制裁,急不及待的一方就會不顧後果自行解決。希拉莉·摩根只有五歲,她的經歷足以表明這點。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聲稱,有「確鑿不移」的證據表明希拉莉遭父親虐待,因此建議法庭終止他的探望權。可是,法庭卻裁定虐待的證據不足,並且定明父親可以單獨與女兒共處,無需有第三者在場監察。希拉莉的母親,伊麗莎白·摩根醫生,迫於無奈違反法庭指令,把女兒藏匿起來。為了保護兒女,父母一方強行帶著孩子出逃。他們的遭遇得到許多社會人士的同情。

就以伊麗莎白·摩根為例,她雖然是外科醫生,卻不能繼續執業,還在獄中熬了兩年多。她債台高築,欠下逾150萬美元的醫療及律師費用。她向《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解釋說:「專家們指出,要是我當時沒有制止女兒繼續遭受虐待,我的孩子早就給她的父親逼瘋了。……既然法庭不理,我只好私下採取行動:挽救我的孩子。」

論到父母強行帶走兒女,格賴夫和黑加爾兩位研究人員的評論的確所言不虛:「這些都是錯綜複雜的案件,情況就好比一潭深水,視乎角度而定,每個角度都有些微分別。人每次凝望這潭深水,每次都有新發現。」——《父母強行帶走兒女——頭條新聞背後的家庭》。

除了被父母強行帶走或遭陌生人拐帶的兒童之外,普世各地還有千百萬其他兒童失蹤——被父母遺棄和離家出走的兒童。他們是怎樣的兒童?他們究竟有什麼遭遇?

[腳注]

a 並非當事人的真名。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