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未來——究竟如何?
潛伏體內的疾病最終可能會發作,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已透露了很多有關這方面的端倪。但是,這些疾病是有可能治愈,甚至預防的嗎?
倫敦《泰晤士報》斷言,關於植物、動物和人類的基因組,研究人員認識越多,就越有可能研製出治病的藥物和製訂療法。不過,正如《工業週刊》報導,科學家還是建議採取謹慎態度,因為研製療法的過程「可能比診斷分析落後了20至50年」。生化系教授查爾斯·坎托指出,這種形勢「差不多把人……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情況不一定是這樣的。
聖經的應許清楚表明,所有疾病都會終止。啟示錄21:4說:「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遺傳學家可以通過,據《基督教世紀》雜誌所稱,「遺傳學上的共同創造」來實現以上的應許嗎?聖經的應許必定會成為事實,不過絕非取決於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的成果,也不是藉賴任何「遺傳學上的共同創造」,或逐步改善環境來實現的。相反,應許得以精確地應驗,完全在於上帝的動力(他的聖靈)發揮作用。
抵消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大約在三千年前,以色列一位君王說:「我的受造奇妙可畏。」大衛雖然對今日的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一無所知,卻唱出這首詩歌讚美上帝:「我未成形的身體,你的眼睛早已看見;……都完全[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14,16,《新譯》。
這位古代的君王怎會知道,自己還在母腹的時候,胚胎是按照「寫下」的指示而成長的呢?大衛親自承認:「耶和華的靈藉著我說話,他的話在我的舌頭上。」(撒母耳記下23:2,《新譯》)不錯,這些記載是大衛在創造者的動力(聖靈)感示之下寫成的。
大衛豈不是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嗎?不過,今日許多人都把他的教訓置之不理,或至少遲遲都不願考慮。雖然遺傳及環境因素或多或少會影響我們的為人,上帝的聖靈卻能大大感動我們,甚至抵消其他不良的影響。
請考慮一下伊恩的事例。他解釋說:「我小時很容易情緒激動。父親的情緒間中也會變得過分激動。現在小兒子的脾性都像我和父親一樣,簡直如出一轍。在年輕的日子,我經常緊張不安。我無法克服口吃,說話總是結結巴巴的。為了消除緊張的情緒,我開始喝酒。我以為酒精能使我鎮靜下來,卻反而令我越發神經緊張。」後來伊恩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停止藉助酒精來控制緊張的情緒。他承認說:「我自覺有足夠的意志力,事實上,在整整一年間我完全酒不沾唇。可惜我後來又故態復萌了。」
他繼續說:「有一天,我在街上漫步,當時正下著傾盆大雨;我一心想拖著濕淋淋的身軀繼續前行,直至倒斃街頭為止。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戒酒,但始終屢試屢敗。我終於明白到,我一向企圖以自己的方式,而非耶和華的方式,克服縱酒的難題。我於是一面步行,一面禱告,向耶和華表明從今以後我會按照他的方式行事,並且祈求聖靈的幫助,使我能夠奮發圖強。」這件事發生在十年前左右。今天,伊恩的情況怎樣?
他承認說:「我仍須竭力克服自己的弱點。我學會全心仰賴耶和華,從而避免重蹈覆轍。」如今伊恩已成功地把弱點克服過來,他把功勞歸給誰呢?「我記得,重歸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之後,我收到的第一個演講委派是誦讀詩篇116篇。這篇詩一開始說:『我愛耶和華,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讀了一半之後,經文說:『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12節]這節經文就彷彿踏腳石一般,幫助我恢復正常的狀態。」對於身處同樣困境的人,伊恩提出以下的忠告:「不要自欺。」他補充說:「我一旦下定決心要把難題克服過來,然後向耶和華禱告,求他賜聖靈鞏固我的決心,成功就終於在望了。」
伊恩與差不多五百萬的耶和華見證人都仰賴聖靈的幫助,一同跟從聖經所指示的途徑,因為聖經是世上最重要的指南書。你不妨讓區內的見證人幫助你認識聖經。聖經的信息顯淺易明,主要談及復活了的基督耶穌已執掌上帝的屬天王國政府。不久這個政府就會把所有遺傳缺陷徹底鏟除,使人得以在樂園般的環境裡永遠活下去。你也可以置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