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5/8 22-24頁
  • 馬拉松戰役——令一個世界霸權蒙羞的一役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馬拉松戰役——令一個世界霸權蒙羞的一役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一個世界霸權受到挑釁
  • 戰略分析
  • 米太亞德將軍——一位戰略家
  • 波希戰爭背後的意義
  • 普拉蒂亞戰役——「熊」遭重創,一蹶不振
    警醒!1999年
  • 薛西斯慘敗收場
    警醒!1999年
  • 雅典昔日聲名顯赫,未來卻困難重重
    警醒!2000年
  • 雅典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5/8 22-24頁

馬拉松戰役——令一個世界霸權蒙羞的一役

《儆醒!》雜誌駐希臘通訊員報導

馬拉松平原位於希臘雅典的東北部,相距40公里。一位現代遊客從平原附近的山麓走下,頓覺四境一片平靜,一片無瑕的安寧,不禁肅然起敬。人實在難以想像這裡竟然曾是歷史上一場著名戰役的戰場,這場戰役成功地攔阻了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世界霸權入侵歐洲。《世界書籍百科全書》把這場戰爭稱為「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歷史家威爾·杜蘭特則將其描述為「歷史上其中一場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勝仗」。

一個世界霸權受到挑釁

聖經的但以理書生動地預言到各世界霸權相繼興起、擴張及衰落。但以理論及米底亞-波斯這個世界霸權時,他以非常適切的象徵性文字描述說:「又有一獸如熊,就是第二獸,……有吩咐這獸的說:『起來吞吃多肉。』」——但以理書7:5。

事情果然這樣。大約在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後半期,米底亞-波斯霸權正處於全盛時期。在塞魯士和大流士一世的領導下,銳不可當的軍隊攻取了呂底亞而向西征伐。位於希臘北部的色雷斯和馬其頓也被迫屈服稱臣。這意味到差不多半數說希臘語的地區已落在波斯人的手中。愛奧尼亞海岸一帶的希臘城市一向都在呂底亞的影響下,因此,波斯人佔領了呂底亞後,他們同時也奪取了這些城市。

這些受圍困的愛奧尼亞區城市遂向其他希臘城邦請求救援,可是,惟有雅典和埃雷特里亞作出回應。然而,這並沒有阻止波斯軍隊的進侵及迫使反抗的愛奧尼亞人投降。此外,大流士定意懲罰那些幫助愛奧尼亞人反抗的希臘城邦。

由於雅典、斯巴達和埃雷特里亞輕蔑地拒絕波斯的要求,波斯一支勢力強大的騎兵隊和步兵隊便於公元前490年的初夏揚帆前往討伐希臘。到了八月,波斯軍隊已作妥準備,隨時與雅典及其所屬地區阿提卡決一死戰。

戰略分析

波斯軍隊在馬拉松登陸後,便橫過阿提卡東岸的廣大沼澤,距離雅典只有42公里。對於雅典人來說,勝利的希望非常渺茫,事實上,他們只能徵召到9000名步兵,和另外由普拉蒂亞出援的1000名士兵。雅典人沒有騎兵隊,也沒有弓箭手。a雖然他們請求斯巴達提出援手,但斯巴達人卻充耳不聞,因為當時斯巴達人正忙於進行崇拜阿波羅的慶典。由於這緣故,雅典人的軍力雖然非常有限,他們也要獨力跟波斯人作戰。

雅典軍有一個由十位將軍構成的委員會,以投票的方式去決定採取什麼戰略。現在他們必須在兩方面作出決定。首先,他們是否應當讓軍隊留守雅典,以保衛該城?還是應當前往戰場迎戰波斯軍呢?鑑於雅典並沒有任何堅固的護城牆,因此,大多數委員均贊成在馬拉松跟波斯軍決戰。

其次,鑑於波斯軍的人數遠遠比希臘軍的為多,即使處於失利的位置,希臘軍仍然應當跟波斯軍交鋒嗎?抑或他們應當只是站著等待,希望斯巴達人可以及時趕到,拔刀相助,以擊退來勢洶洶的波斯大軍呢?

米太亞德將軍——一位戰略家

後來有一位關鍵性的人物出現,擔任了統帥的角色,他就是希臘將軍米太亞德。他是個經驗豐富、勇於創新的軍事領袖和老將,曾經協助波斯軍進行北伐。由於這緣故,他對於敵軍的情況非常諳熟。他不但非常了解波斯軍隊的結構,並且也熟知敵軍使用些什麼武器,最重要的是,他還對波斯軍的戰略瞭如指掌。不但這樣,米太亞德在開戰前不久曾審慎地考察過戰場的四周環境。

米太亞德也意識到,他們必須當機立斷,因為新建立的雅典民主政府內有一些親波斯的派系存在,他們會很高興看見雅典戰敗。在開戰前夕,一個波斯逃兵逃入希臘的軍營裡,並且泄露有關波斯的騎兵暫時撤出的情報。據一項分析估計,波斯的騎兵計劃登船,打算準備從阿提卡的東岸進攻雅典。這樣,當他們完成了在馬拉松那場看來必勝無疑的戰役後,便可以立即攻陷該城。然而,不論波斯騎兵為了什麼理由撤退,這件事卻大大消除了雅典步兵所面對的嚴峻威脅。

破曉時分,希臘的方陣部隊突然發動攻擊。(請參看第24頁的附框。)波斯軍遂慌忙撤退,但不久又作出反擊,並且突破希臘戰線的中央地帶。這樣,波斯軍無意中落入了米太亞德精心布下的圈套!米太亞德故意削弱希臘戰線的中央軍力,以期增加軍隊兩翼的人數。現在增強了的兩翼突然包抄波斯軍隊,波斯軍因而措手不及,傷亡慘重,生還的殘餘部隊慌忙登船竄逃。這場戰役導致了一場大屠殺。波斯軍的死亡人數高達大約6400人,而雅典則只損失了192人。

根據傳說,一名報信者把有關希臘戰勝的消息迅速傳到雅典。傳統的說法指出這位報信者名叫菲迪皮茨,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其實,菲迪皮茨僅是在戰前從雅典跑往斯巴達,以期請求該城派出援兵而已。傳說指出,另一位希臘青年從馬拉松跑了42公里,來到雅典,抵達時大聲宣告說:「好了,好了,我們打勝了!」然後突然倒下暴斃。這次事件被稱為第一場馬拉松長跑,現今我們所熟知的馬拉松長跑這個字詞便是源自這樁事件。

波斯的600艘船隻中有些雖給焚毀了,但大部分卻駛往阿提卡南端的科隆納角附近,然後抵達雅典。然而,戰勝了的雅典軍已先行抵達,因而在該地重遇敵軍。波斯軍只好被迫撤退。雅典人大獲全勝!

雅典人的確大喜過望,尤其鑑於他們無需斯巴達人的援助也能戰勝敵軍。

波希戰爭背後的意義

矗立在馬拉松和德爾斐的大理石碑和銅碑使雅典這場勝仗千古永垂。據歷史家保薩尼阿斯指出,即使在事後650年,到訪該戰場的遊客彷彿仍可聽到鬼哭狼嚎似的戰士喊聲。

從聖經的觀點來看,馬拉松戰役何以深具意義呢?因為這場戰役預先顯示了但以理在較早前所作的預言:代表希臘的「公山羊」最後會擊敗代表米底亞-波斯的『雙角公綿羊』。b——但以理書8:5-8。

時至今日,馬拉松紀念碑仍然矗立在馬拉松戰場上,它使人想起人類經常為了追求權力和權勢,結果要付出無數人命和造成無限的苦難。充滿血腥的歷史、現已平靜下來的戰場,以及孤寂的墓碑使人想起昔日的「偉人」、「英雄」和「敗將」,其實他們全都是世上政治和權力鬥爭下的犧牲者。然而,在不久的將來,所有政治上的權力鬥爭將會永遠消逝,因為上帝預言說:「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

[腳注]

a 關於馬拉松戰役中的軍力數字,歷史家眾說紛紜。威爾·杜蘭特聲稱希臘「有大約二萬名士兵,而波斯的士兵人數也許上十萬名之多」。

b 若想對但以理預言的應驗獲得進一步的資料,請參看《「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英文版)第190-201頁,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第24頁的附欄或圖片]

重甲步兵和方陣——勝利的要素

《凌霄壯志》一書指出雅典人勝利的兩大要素:「希臘重甲步兵的盔甲比波斯軍隊的遠較堅固,此外,他們的盾牌也較為堅硬,槍矛也較長。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那如機械般的作戰方法。士兵們排列成方陣形,行數多達12,每行士兵互相緊靠著,他們的盾牌形成了一道幾乎沒有縫隙的牆一樣。由於這緣故,波斯人看出何以希臘人的方陣是古代世界中最可畏的作戰武器。」

[鳴謝]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Heck

[第23頁的圖片]

馬拉松平原。內圖:悼念192名陣亡雅典人的紀念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