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5/22 19-23頁
  • 我終於尋獲人生意義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終於尋獲人生意義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我與德萊賽的交情
  • 開始尋求人生意義
  • 我深信自己已尋得人生意義
  • 德萊賽與耶和華見證人
  • 趁著年幼,記念我們的造物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 辛苦了媽媽
    警醒!2002年
  • 全因為一個微笑!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1年(研讀版)
  • 愛是真基督徒的標誌——捍衛寶貴的團結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201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5/22 19-23頁

我終於尋獲人生意義

時維1951年。一輛接一輛的豪華高級小客車朝著加利福尼亞州比華利山的藝術劇院駛去,當時街上的群眾排列成行,期待著舞台銀幕上的天皇巨星出現,以一睹他們的風采。那天是《一朝得志》(A Place in the Sun)的首映日,這部電影是根據表舅父西奧多·德萊賽所著的名小說《美國的悲劇》而拍成的。《一朝得志》也是派拉蒙電影製作公司競逐當年奧斯卡金像獎的作品,由名導演喬治·史蒂文斯負責執導。領銜主演的包括當代三位著名影星:伊麗莎白·泰勒、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和謝莉·溫特斯。何以我當時會坐在其中一輛豪華小車裡,穿越喧鬧的人群呢?在那個環境裡,我因何感到侷促不安呢?讓我從頭道來,交代事情的發展。

我在歷史上最具意義的時期之一誕生——1914年10月。該月20日下午四時半左右,在醫生的協助下,我得以在華盛頓的西雅圖居所呱呱墜地。

當時我們整家人住在阿爾基海灘一個稱為邦拿爾的地段。不久,我們的家庭增至五位成員: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和我。我們居住的大屋美輪美奐,前面就是海灘,景致非常優美,我們可以看見在西雅圖和皮吉特海峽一帶城市之間往來的船隻及渡船。

股票市場在1929年暴跌,隨後的經濟情況非常惡劣,我們只好以阿爾基海灘的住宅換取西雅圖海蘭帕克的一間食物店,因此,在大蕭條期間,我們也可以有一點收入。

母親在1938年去世,剩下父親獨力經營店子。其後我協助父親打理業務,我們的店子後來擴展成一間現代化的食物市場。不久我們的業務蒸蒸日上。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此後不久,國家徵兵入伍,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我們出讓了這盤生意,換來的錢僅可維持父親的基本生活。我在正式被召入伍之前數天便自願參軍。然而,老實說,加入軍隊使我感到良心不安,我還記得自己曾向上帝禱告,但願我不用殺死任何人就好了。我接受過基本的軍事訓練後便被派往運輸部隊服務。後來我獲升為少尉。

我與德萊賽的交情

到了1945年,我被派往洛杉磯的運載港,在船上執行貨物保安官的職務,這些船隻由軍隊專用,以便把物品及少批軍隊運往太平洋的一些據點。有時我趁著完成了一項委派,但在接獲新委派之前,就探訪表舅父西奧多·德萊賽和他的妻子海倫。他們在西好萊塢有一所寬敞的住宅,我到訪他們的家時總會受到他們盛情的款待。德萊賽喜歡事事尋根究底,常愛探知我對於自己到過的地方有什麼感想。

德萊賽知道我也是得克薩斯州眾議員馬丁·戴斯的表姪,馬丁是戴斯委員會的主席,也是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發起人。電影界裡不少作家和專業人士由於偏袒共產主義者而受到迫害;德萊賽也不能幸免,因為他對俄羅斯人有好感。由於這緣故,有一回,他這樣問我:「你是否也贊同你那位表叔馬丁·戴斯的見解?」我向他再三表明,我跟馬丁和他的政治主張毫無關係,這使我跟德萊賽繼續保持友好的關係。

日本在1945年9月2日投降,但由於我希望增廣自己對於世界的見聞,因此我決定留在軍隊裡。不久,我晉升為中尉,並且獲派在一艘龐大的運兵船上負責補給的工作。在日本休假期間時,我便在當地到處逛逛,從橫濱至被原子彈摧毀的廣島都有我的足跡。

在我到達廣島的那個早上,我看見許多人由於無家可歸,而要睡在公園裡。我在四周徘徊,心裡非常難過,因為我所見到的每一個人都在那場可怕的大浩劫裡痛失親友。他們滿面愁容,看見那些身穿制服的美軍時,眼裡充滿著真假難辨的仇恨,使我十分難堪。

開始尋求人生意義

鑑於廣島事件以及所目睹的種種疾病和窮困,我不禁納罕究竟人生有何意義。我在船上時有不少時間可以沉思一下這些問題。我間中也有機會跟船上的牧師討論,看看他是否可以解釋一下何以世間充滿各種不平。然而,沒有一個牧師能夠給我滿意的答案。

西奧多·德萊賽畢生尋求人生的意義,最後在1945年12月去世。在他所寫的一篇題名為「我的創造主」的散文裡,他最後也承認自己對於人究竟何去何從這些問題始終百思不解。他的遺孀海倫·德萊賽是我的表姐,她當時正著手寫一本自傳,書名是《德萊賽與我的一生》。海倫請我到好萊塢協助她編輯手稿,以及跟各代理商處理有關出版德萊賽著作的商業事宜,當時德萊賽的著作在多個國家正陸續問世。因此,我在1947年12月離開軍隊,然後遷往西好萊塢,在德萊賽的物業居住。

然而,我追尋人生意義的心願始終沒有改變。適逢海倫·德萊賽也正在探求有關人生的問題,因此,我們開始探訪不同的團體,以求尋找合理的解釋。可是,沒有一個團體可以給我們滿意的答案。

後來,我們前往俄勒岡的格雷舍姆探訪海倫的母親,在那裡,有人介紹我認識一位耶和華見證人,他是波特蘭幾間大旅館的電風琴手。我們有機會一起討論有關宗教的問題,他的話聽來頗有道理。他建議當我們返回洛杉磯後,他可以安排一位傳道員探訪我們,我欣然接受。

我們返回洛杉磯後不久就有一位耶和華見證人到訪。這位見證人安排另一位見證人和他妻子跟我們每週討論聖經,他們都是先驅傳道員(全時傳道員)。由於我有不少先入為主的見解,因此,我初時有頗多的異議,然而,見證人幫助我根據聖經作合乎邏輯的推理,於是我先前的錯誤見解很快就一掃而空。

1950年初,德萊賽的著作大受歡迎。派拉蒙電影製作公司正著手把德萊賽的兩部著名小說拍成電影,其中一部小說稱為《美國的悲劇》,該電影公司則以《一朝得志》這個片名在1951年推出;稍後推出的另一部電影稱為《嘉莉》,是根據《嘉莉妹妹》這部小說拍成的。這兩部電影都是派拉蒙連續兩年競逐奧斯卡金像獎的代表作。因此對於海倫來說,當年是關係重大的一年。她完成了《德萊賽與我的一生》這部自傳後,便前往紐約市跟世界出版社的職員會面,該出版社負責把她的手稿印製成書。

我深信自己已尋得人生意義

海倫離去後,我繼續研讀聖經,後來還學習怎樣逐戶向人傳講聖經信息。海倫·德萊賽自紐約回來後,我深信自己已找到了長久以來一直尋找的人生意義。然而,海倫那時卻清楚言明,她不願繼續研讀聖經,這使我大感驚異!她在紐約的交往顯然使她改變了初衷,認為自己從聖經所學到的事物並不受世界所接納。她斬釘截鐵地說:「聖經使我樣樣都不可以做。」結果,她拒絕繼續跟我們研讀聖經。

現在我看出,我若繼續留在後備軍隊裡顯然便與真理背道而馳了。我決定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會眾為我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浸禮,在一位見證人家裡的泳池施行。我既然已獻了身給耶和華,於是就在1950年8月19日受浸。接著我致函通知軍方,解釋由於我已是個受任命的傳道員,因此不能繼續留在後備軍隊裡服務。他們初時拒絕接受我的辭呈,但數月後卻批准我光榮退役。

與此同時,派拉蒙電影製作公司行將推出《一朝得志》,該片的導演喬治·史蒂文斯邀請海倫和我出席一個私人晚宴。我們獲悉該片的首映禮會在比華利山的藝術劇院上映。此外,他們還準備當我們抵達戲院後,就安排海倫以作者夫人的身分,透過國家電台聯播發表講話。當晚可說是表舅父的大日子,而海倫也期望我陪同她出席這個場合。因此,我們就穿上了平生最漂亮的衣裳,租了一輛豪華高級小客車,在約定的時間前往戲院。我們的車子就在夾道排列成行的人群之間緩緩駛過,他們期望看見那些可能會前來觀賞首映的影壇巨星。

在這種紙醉金迷的環境裡,我有什麼感想呢?以往我在電影裡也看過類似的場合,並且曾想像過在這種大受注目的情況下會是怎樣的。然而,由於已認識真理,我對於這種環境感到侷促不安。也許鑑於約翰一書2:16的話,我意識到耶和華並不嘉許這樣的事情,經文說:「……人的一切虛榮,都不是從天父來的,而是從世界來的。」(《現譯》)我不難看出,這樣的虛榮跟我新採納的基督徒生活方式背道而馳。那部電影誠然十分精彩,但當首映禮結束之後,我不禁有如釋重負之感。

此後不久,海倫·德萊賽因中風以致局部癱瘓。後來她又再度中風,因而不能繼續處理日常的業務。她的妹妹默特爾·布徹申請成為她的監護人,並且打算把海倫接到她在俄勒岡的格雷舍姆住所。我並沒有搶著提出同樣的申請,因為我想海倫能夠從妹妹獲得較佳的照料,海倫實在需要別人悉心的照料。這意味到我要失業了。怎麼辦呢?然而,我對耶穌在馬太福音6:33的話深信不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由於父親在數月前去世,剩下我孑然一身,因此我希望可以全時為耶和華服務。我差不多立即就找著一份部分時間的工作,這使我能夠維持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同時以全時傳道員的身分事奉耶和華,向人宣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耶穌的應許所言不虛,在我那逾42年的全時服務裡,耶和華的確有照顧我的需要。

1953年夏天,我首次出席耶和華見證人舉行的國際大會,地點是紐約市的楊基運動場,這個大會使我多麼振奮!當時我快將完成第一年的先驅工作,這項傳福音的工作雖然使我十分快樂,但我希望能夠擴大自己在王國方面的服務。不久前我曾向社方申請在總社裡全時服務,如今在這個大會裡,我也申請前往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接受海外傳道的訓練。我返回洛杉磯後不久,就收到社方寄來的信件,邀請我到稱為伯特利的總社裡服務,我不禁喜出望外!

1953年10月20日,我懷著驚喜交雜的心情踏進伯特利,不禁納罕伯特利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同時也疑慮到自己在這裡的生活會否跟以往的先驅生活同樣愉快。然而,在過去41年的伯特利服務裡,我從未後悔過自己作了這個決定。對於我來說,在伯特利裡所享有的種種屬靈特權為我帶來更大的欣喜和快樂,這種快樂是我從其他形式的王國服務裡無法得著的。

海倫·德萊賽在1955年去世,我受托成為她遺產的執行人及最終受托人。西奧多·德萊賽在遺囑裡把自己所有的產業都給了妻子,而處理海倫的遺產包括有權處理德萊賽所有獲得版權的作品在內。海倫曾告訴我,德萊賽經常研讀聖經,當我翻看他的藏書時,我留意到他有時會在聖經邊緣的空白地方,寫上其他聖經譯本對於某節經文的譯法。

德萊賽與耶和華見證人

當然,我跟德萊賽來往的時候,我對於耶和華見證人一無所知;然而,我後來卻發現到,他原來也留意到耶和華見證人在政治方面保持中立的立場。在他所著的《美國值得拯救》一書裡,他讚揚耶和華見證人在向國旗致敬一事上的立場。德萊賽從不懼怕堅決表達自己深信的事,倘若我當時已認識聖經,像今天一樣的話,我們想必可以有不少富於趣味的討論。

我自從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以來,45年已經過去了,回顧這段日子,我能夠由衷地說,關於我一直以來所尋求的人生意義,我終於尋獲了。我現在知道何以世間充滿各種不平,因為這個世界的神和統治者是魔鬼撒但,而非仁愛全能的上帝耶和華。(約翰福音14:30;哥林多後書4:4;約翰一書4:8)然而,上帝的王國在1914年10月已在天上建立,不久,這個王國便會接管地球的統治權,並且把魔鬼的作為徹底鏟除,我們為此歡欣鼓舞!——約翰一書3:8;啟示錄20:10。

現在,能夠認識至高的主耶和華,與他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並且在他的王國工作上過一種富於意義的生活,這好比一個商人在旅途中發現一顆珍珠一樣。這顆珍珠由於價值連城,他不惜立即變賣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為要得著這顆珍珠。——馬太福音13:45,46。

既找到這樣的珍寶,我深深體會詩篇執筆者大衛的話:「我要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裡,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中求問。」(詩篇27:4,《新譯》)——哈羅德·戴斯口述。

[第20頁的圖片]

老實說,加入軍隊使我感到良心不安

[第23頁的圖片]

自1953年以來,我一直在伯特利服務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