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債值得嗎?
「不要先花未來錢」。對於現今不少人來說,負債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那麼美國已故總統傑斐遜這項勸告是否已不合時宜呢?
在許多國家裡,工資低物價高,通貨膨脹蠶食了不少人的積蓄。此外,經濟氣候也影響了人的價值觀。然而,保持忠實卻十分重要。瞞稅或欠債不還非常普遍,因此,保持良心清白的確是個挑戰。難怪現今人們的話題總離不開經濟,他們在煞費苦心去盤算如何應付複雜的經濟困難之際,報章、雜誌和電視則大肆宣傳各種省錢或生財的方法。與此同時,你自然應當關注怎樣供應自己和家人的需要。——提摩太前書5:8。
鑑於收入穩定,經濟條件優厚的人不多,你可以怎樣做,才能使家人免陷窘境呢?首先,你必須把一項重要的教訓緊記在心。
避免債務纏身
何以有些人會負上債務呢?人不一定是由於某些窘境——例如患病——才借款的。他可能極其渴望擁有某些物質,因而需要借款購買。然而,打算借款這件事本身不一定是錯的。事實上,有時用抵押借款購買房子也許比付租費還好,或者購買一部汽車是必需的。另一方面,負責養家活口的家主渴望家人生活得舒適一點,他也希望做個好丈夫、好父親;因此,他覺得家人配得擁有其他人都有的種種物質享受。
誠然,人有時為了一件自己渴望擁有卻非必需的東西,因而希望借款購買。人獲得心愛的東西,自然感到快慰,豈不是嗎?誰不喜歡獲得一件漂亮的衣服、一雙新鞋子,甚或一輛新汽車?誰不喜歡擁有一所更舒適的房子?可是,請當心!商人的宣傳也許極富說服力,誘使人購買一些他們並不需要、甚或負擔不起的物品,從而牟取暴利。
也要記住,不斷要償還債項會使家人之間的關係大為緊張,甚至導致爭執和苦惱。劇作家易卜生說得不錯:「家若建基於借貸和負債,生活便難以安舒和愉快。」你若不能如期清還債項,聲譽便會大受影響。由於把借款花掉比清還債項和利息遠較容易,許多人遂覺得買來的東西並沒有為他們帶來渴望得到的樂趣。
各國政府通常都不斷借貸,結果增加需付的利息。這個情況雖然十分普遍,然而,何必仿效債台高築的國家呢?債務累累不但不會為人帶來財富,相反,它只會使人貧上加貧,生活更不穩定。正如一句丹麥諺語說得不錯,「吃餅容易付錢難」。
令人欣慰的是,你若學會明智地運用金錢,因債務而來的壓力便會大為減低。因此,要撥出時間謹慎地計劃一下自己需要購買的東西,以求避免借貸的壓力。甚至在超通貨膨脹的國家裡,人也可以有不少節省金錢的方法,例如趁某類貨品減價時才購買,或僅是購買必需品。你必須量入為出,願意稍後才買,甚或索性不買。
要問問自己:負上債務會為家庭帶來難題嗎?我若無法償還貸款,這對我的聲譽會有什麼影響呢?也許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得以恢復信用!關於這方面,人可以獲得一些切合實際的優良勸告。何不查考一下聖經,看看其中的勸告是否可以幫助你和家人應付舉債的問題?
聖經能夠幫助你嗎?
最重要的是,聖經能夠幫助我們全心信賴耶和華。在這段『難以應付的時期』,我們無疑需要獲得幫助。(提摩太後書3:1,《新世》)聖經勸勉我們:「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耶和華]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希伯來書13:5,6)對於上帝是我們的供應者一事養成堅定的信心真是多麼重要!
聖經雖然沒有告訴個別的人可以怎樣謀生,卻提供許多健全的勸告去指引我們。耶穌勸籲那些聆聽他教訓的人,務要首先關注自己的靈性:『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聖經也吩咐我們要定下目標:「要立志過安靜的生活,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正如我們從前吩咐過你們,使你們行事為人可以得到外人的尊敬,自己也不會有什麼缺乏了。」(帖撒羅尼迦前書4:11,12,《新譯》)若要過安靜的生活,並且享有若干程度的安寧,人豈不須要量入為出嗎?
上帝的話語能夠幫助我們調整思想。箴言的執筆者所作的祈求便反映出一種平衡的觀點:「求你……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上帝的名。」(箴言30:8,9)因此,你在生活上若有一點兒匱乏——至少暫時是這樣,你無需自慚形穢。切勿像許多人一樣給物質東西影響自己的快樂,也不要跟別人作不利的比較,或對物質過度憂慮。——馬太福音6:31-33。
另一方面,聖經能夠幫助我們培養良好的習慣。要學會節儉卻不致變成吝嗇,並且對於自己能夠負擔的東西表現知足。你若是個青年,不要期望立即就擁有成年人經過多年辛勞才獲得的東西。避免成為物質主義的奴隸。聖經很適當地警告我們要提防「貪財」的精神,而非反對人擁有錢財,經文說:「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9,10)要辨明什麼是你真正需要的,以及什麼僅是你想要的,這樣做多麼重要!
你覺得自己的收入太低嗎?誠然,人若陷於匱乏的情況難免會鬱鬱不樂。可是,與其為了獲得一些非必需品而使自己負上沉重的債務,甚至導致經濟上的損失,不如放棄擁有這些東西更好。要精打細算,行事合乎經濟原則。你不妨向一位富於經驗的朋友請教,他可以給你切合實際的建議。學習一門新技能會有幫助嗎?要記住:行事要與聖經的原則一致,把屬靈的事物置於首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全心信賴耶和華。——腓立比書4:11-13。
不錯,人並不值得負上債務。有話說:「人負債務,身困籠牢。」債台高築可以危害家庭生活、健康和靈性。債務纏身使人越發貧窮。箴言22:7說:「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因此,務要避免不必要地舉債。使徒保羅曾向基督徒提議,我們可以從這項建議所牽涉到的原則得益:「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馬書13:8。
不論你本國的經濟狀況如何,要滿懷信心地瞻望上帝的新世界。不久人便不會再有借方或貸方之分。上帝的王國不會有窮人。耶和華的應許將會實現:「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詩篇72:12,13)屆時地上的居民不再為口奔馳,相反,他們能夠「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11。
[第12頁的圖片]
托馬斯·傑斐遜
[鳴謝]
Painting by Gilbert Stuart. Courtesy Bowdoin College Museum of Art/Dictionary of American Portraits/Dover
[第13頁的圖片]
負債累累會對你的婚姻造成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