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學校推行怎樣的教育?
《儆醒!》雜誌駐加納通訊員報導
非洲學校?對於某些西方人來說,獲悉非洲早在很久以前已實施教育制度也許使他們感到詫異。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好萊塢電影把非洲人塑造成一些手執長矛的野蠻人,這個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很難根除。許多人根本無從想像昔日的非洲人竟是一些有教養的人。
誠然,非洲人在傳統社會中成長,他們既沒有教科書可供閱讀,也沒有接受過什麼正統的學校培訓。雖是這樣,早在歐洲人把正統的教育制度引進這片大陸之前,非洲有不少社區已推行有效的教育制度,藉此幫助兒童獲得優良的裝備,以便在當地社會中自力更生。例如,請考慮一下加納那些操特維語的阿肯人所受的教育。
家庭教育
對於阿肯人來說,家庭就是個小學課室。在父母教導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孩子的教育過程便隨之而展開。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學習適當的禮貌。例如當有客人到訪,並向孩子打過招呼,這時孩子便要向客人謙恭地作出適當的回應。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並且奉派出外辦點差事,他們要遵囑以有禮貌的方式把口信回稟父母。
因此,阿肯人的教育理念跟聖經在箴言22:6的話相當類似:「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父母雙方對於教導兒女一事均深表關注,尤其以做父親的為然。正如阿肯人一句諺語說:「孩子不像其父,便像其母。」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所受的教育便會牽涉到較深的層面。成年人會向他們灌輸一些有關人生的教訓,但灌輸方法並非通過書本,而是通過一些富於想像的故事。有關一隻稱為夸庫·安南斯的蜘蛛的神話便是一例。孩子們對於這類故事簡直百聽不厭!就在清風徐來的黃昏,或在寒風颯颯的月夜裡,他們圍火而坐,津津入味地聆聽這些有關人生成敗得失的故事。
其中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描述安南斯走遍天下,把世上全部的智慧都盡收罐子裡。一切都大功告成了,安南斯遂決定把罐子高高掛在樹梢上,以免讓人盜取罐內的智慧。他用一根繩子把盛滿智慧的罐子繫住,然後將其綁在自己的肚子上,任由罐子垂吊著,就這樣,他開始拼命地在樹上爬啊爬著。就在安南斯吃力地攀爬之際,他的大兒子恩蒂庫馬突然出現,他向安南斯喊到:「噢,爸爸!哪裡有人會把罐子綁在肚子上爬樹的呢?為什麼不將罐子綁在背上,好讓自己活動得更自如呢?」安南斯往下望著兒子,怒喝道:「你膽敢教訓我?」
由此可見,在安南斯的罐子以外倒還有不少智慧哩!安南斯意識到這件事以後,他簡直怒不可遏,遂把罐子擲在地上,罐子砰然摔碎,其中所有的智慧撒個遍地。誰首先踏足那裡,誰就最有智慧。故事予人的教訓是:沒有人可以獨享智慧的。因此,阿肯人有話說:「孤身一人,會議難行。」——可比較箴言15:22;24:6。
謀生技能
阿肯人的教育也包括傳授謀生技能在內。大多數男孩均會繼承父業——通常是務農。此外,他們也有學習其他技能的,例如打獵、用棕櫚樹汁液釀酒,以及編織籃子等工藝。若要學會技術較為精湛的手藝,例如雕刻或紡織,男孩子便要在經驗老到的工匠門下當學徒。女孩子又怎樣呢?她們所受的訓練主要集中在家務技能方面,例如榨取菜油、製造肥皂和陶瓷器皿、紡紗以及諸如此類的技能。
加納的傳統學校「課程」並沒有遺漏了科學這個科目。關於藥草的配製和配方知識世代相傳。孩子也運用手指、彈子、石頭或桿上的記號去學習運算。此外,「奧韋爾」和「德勞特斯」這類遊戲也可以幫助兒童改善運算技巧。
藉著出席公審聆訊,年輕的阿肯人也能對政治和法律制度有更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當地的安靈歌、詩詞、歷史、音樂、鼓樂和舞蹈都在葬禮和節日裡大放異彩。
社會責任
在阿肯人的社會裡,孩子並沒有受到冷落。兒童從小就受到訓練養成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從跟同伴一起嬉戲時便開始學習到這種品質。當孩子較大的時候,他會參與一些需要表現合作精神的活動,例如社會勞動。他若行為不檢便會受到懲罰——懲罰不但來自父母,也可以來自社區內的其他成年人。不錯,成年人負有道德上的義務去管教任何行為不檢的孩子。
兒童也相當受教,因為他們學會要尊敬長輩。事實上,阿肯人曾經有話說:「年邁婦人乃人人的祖母。」因此,年輕的一輩有義務要尊敬長輩,為他們服務。任何孩子若藉故推托而不願為成年人效勞,該成年人可以將這件事告知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受到管教。
宗教教育
阿肯人非常虔信宗教,對於大自然以及神祕莫測的宇宙表現敬畏的態度。誠然,他們是多神崇拜者,相信林林總總的神祇。雖然這樣,阿肯人也相信有一位至高的個體存在。(羅馬書1:20)「神」——任何神——的庫阿語是奧亞馬。然而,對於阿肯人來說,這個語詞並不足以用來描述創造主。由於這緣故,他們將創造主稱為安揚科龐,意思是「獨一至高的神」。
他們認為次級神祇是在獨一至高的神的安排下而受人崇拜的。在他們的概念裡,情況就好比至高的酋長通過各部落的次級酋長而受到服侍一樣。無論如何,每個阿肯裔的孩子都給灌輸這個信仰。
現今的傳統教育
近年來,數以百萬計的非洲人遷往大城市居住,在那裡,正統的學校教育差不多完全取代了世代相傳的教育方式。雖然這樣,傳統的非洲教育在某些社區內仍然十分盛行,尤以郊區為然。事實上,有些非洲人甚至能夠同時享有接受傳統以及正統教育的機會哩!
例如,請考慮一下加納一位稱為艾爾弗雷德的基督徒。他雖然受過正統的教育,但對於傳統生活方式的許多層面卻深表賞識。艾爾弗雷德說:「在我那些不識字的親屬中,大多數雖然只受過傳統訓練,但他們卻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給我優良的指引。藉著與這些基督徒同工一起工作,我學會了許多有效的傳道方法,以簡單直接的方式把信息表達給人。所以,不論對方具有傳統背景還是受過正式教育,我都懂得怎樣跟他們攀談。我許多時都會採用他們慣用的諺語和比喻,將其略為修飾,然後加進我的聖經演講裡。這時常都可以贏得聽眾熱烈的支持!不過,功勞還需歸與那些受過傳統訓練的男女聽眾。」
由此可見,非洲學校的確有許多值得讚賞的地方,配受人們的尊重而非輕視。它雖然沒有產生先進的科技,卻產生了緊密的家庭關係,對社會的意識,以及一群思想敏銳的人民,他們富幽默感,慷慨好客。因此,難怪許多城居的非洲人設法繼續與住在郊區的親友保持聯絡,不時探訪他們。這樣的探訪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尷尬場面。市區居民時常並不熟諳傳統禮節。例如,當他們跟一群人握手的時候,他們並不曉得「適當」的方式應當是從右至左。但無論如何,這樣的探訪使雙方均大感舒暢。
非洲的傳統學校雖然教導人表現尊敬和忠誠,然而,它並沒有教導人認識有關耶和華和他兒子耶穌基督的知識,這種知識能夠予人生命。(約翰福音17:3)耶和華見證人有特權在阿肯人以及其他非洲民族當中工作,把這種生命攸關的知識廣傳開去。他們教導數以千計未受過正統教育的非洲人如何讀寫,好讓他們能夠親自研讀上帝的話語。對於那些「自覺有靈性需要的人」來說,這是人可以接受的最重要教育。——馬太福音5:3。
[第25頁的圖片]
在阿肯人的社會裡,孩子受到教導負起自己對社會的責任
[第26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的王國聚會所設立識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