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藝術?
《儆醒!》雜誌駐西班牙通訊員報導
在你有生以來所看過的景象當中,哪一個才是絕美之景?是絢爛多彩的日落、白雪蓋頂的山脈、繁花似錦的沙漠,還是色彩斑斕的秋日樹林?
大地風光如畫,實在令人神往,我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會對某些奇美的景象念念不忘。要是可能,我們大都喜歡在樂園般的環境度假,把最難忘的景象拍攝下來,留為紀念。
你下次凝神欣賞這些未受破壞的壯麗景色時,不妨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假如美術館的每一幅畫都是出自「無名氏」之手,你豈不會覺得美中不足嗎?你如果對畫展讚賞不已,每一幅都是超凡之作,別有一種華美,你當然想知道畫家是誰,對嗎?那麼,我們只顧欣賞大地的壯麗奇觀,卻把創作這些結晶的藝術家置之不理,我們應當就此感到滿足嗎?
誠然,有些人聲稱自然界並沒有藝術這回事,他們認為藝術不但需要人運用創作技巧,同時也需要人具備鑑賞力。不過,這樣的定義也許過於狹隘。藝術究竟是什麼?
藝術之定義
給藝術下一個人人都滿意的定義是沒有可能的。不過,《韋氏第九新大學辭典》所下的定義頗為恰當,藝術就是「刻意運用技巧和創作想像力,尤指創作美術品方面而言」。根據這個解釋,我們可以說藝術家不但要掌握技巧,同時也要具備創作想像力。他只要善用這些才能,就可以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
創作技巧和想像力是否僅限於人為的藝術作品才可以表現出來呢?環顧四周的大自然,這樣的創作才華豈不是顯而易見嗎?許多人一眼就看出自然界其實在在都展現出卓絕不凡的創作技巧和想像力。
在世人眼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參天紅杉、太平洋一望無際的珊瑚礁、雨林瀑布的壯觀奇景,以及非洲草原的浩瀚獸群都是獨創一格的奇觀,價值比「蒙娜·麗莎」肖像畫珍貴得多。由於這個緣故,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就把美國的紅杉國家公園、在阿根廷和巴西交界的伊瓜蘇瀑布、澳洲的大堡礁和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定為人類「世界產業」的一部分。
這些天然奇珍異寶與人為藝術傑作都一同被歸入世界產業之列。為什麼呢?目的是要保存任何具有「異常珍貴價值」的文物勝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不管是印度的泰姬陵還是美國的大峽谷,兩者的美都別具一格,為了造益後世,這些勝地是值得保護的。
然而,你並不一定要遠赴國家公園才可以觀賞創作技巧。你的身體就是個無與倫比的例證。古希臘的雕塑家把人的體態美視為優秀藝術的典範,他們力圖以盡善盡美的方式把人的體態表現出來。如今我們既然熟悉人體的運作過程,就可以細心欣賞人體設計和創造所需的無上本領。
創作想像力又怎麼樣?且看看孔雀開屏,尾羽圖案精美奪目;嬌嫩的玫瑰盛開,絢麗無比;還有耀眼的蜂鳥在空中蹁躚,舞姿優美動人。這些宜人的景象即使還未在畫布或照片上出現,本身已顯出無比的藝術才華。箭根薯百合花的淡紫色花絲把《全國地理雜誌》的一位作家迷住了。他問一位年輕的科學家這些花絲有什麼目的。科學家言簡意賅地回答說:「花絲展示上帝的想像力。」
自然界不但展現超卓的技巧和豐富的創作想像力,同時也給藝術家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藝術家與大自然心心相印。嬌花綻放,色彩層次鮮明,無限嫵媚的花朵輕彎小蠻腰,為的是要向藝術家細訴心曲。」
有些藝術家試過刻意模仿大自然的美,但不得不公開承認自己望塵莫及。米開朗基羅公認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坦言:「跟上帝的完美傑作相比,真正的藝術作品簡直相形見絀。」
像藝術家一樣,大自然的美也教科學家嘆為觀止。數學物理學系教授保羅·戴維斯在《上帝的意念》一書裡解釋說,「提起大自然,甚至講究實際的無神論者也會肅然起敬,他們懷著景慕之心探索自然界的奧妙,對大自然的壯觀心醉神迷。這樣的敬慕之情其實跟崇拜並無二致。」我們可以從這點獲得什麼啟發呢?
藝術結晶的原作者
美術學生如果想對藝術家的作品有全面的了解,有多一點賞識,就先要熟悉他的個人背景。學生意識到藝術家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的寫照。同樣,大自然的藝術也把原作者——全能上帝的品格反映出來。使徒保羅解釋說:「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從他所造的東西就可以明白。」(羅馬書1:20)更重要的是,地球的創造主絕不是無姓無名的。正如保羅向當日雅典的哲學家指出,「[上帝]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遠。」——使徒行傳17:27。
上帝所創造的藝術品並非是毫無目的之作,也不是僅憑機遇碰巧產生的。這些藝術傑作不但給我們增添人生樂趣,同時也把偉大無倫的藝術家的創作技巧、想像力和高貴品質顯露無遺。這位藝術家就是宇宙的設計者耶和華上帝。下篇文章會進一步探討,我們可以怎樣加深對這位偉大無倫的藝術家的認識。
[第3頁的圖片鳴謝]
Musei Capitolini, R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