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1/8 12-14頁
  • 飽受傷害的地球——前景如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飽受傷害的地球——前景如何?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危機成因既深遠又複雜
  • 大地恢復元氣
  • 「願地快樂」
  • 誰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
    更多熱門話題
  • 地球會被人類徹底摧毀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 上帝保證地球會永遠長存
    警醒!2023年
  • 地球——拯救在望!
    警醒!200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8 12-14頁

飽受傷害的地球——前景如何?

兩百年前,美國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說:「對於未來,我只能以過去來判斷。」過去人類一直損害自然環境。人類日後會改過自新嗎?種種跡象表明,世人至今還未有悔改之心。

在保護環境方面,人類已取得若干進展,這是值得讚許的;可是,這一切都不過是表面功夫,治標而不治本。房屋的木建部分一旦開始朽爛,重新髹漆並不能阻止房屋倒塌。如果要保存房屋,惟一辦法就是在結構上作重大修葺。類似地,世人必須改變作風,調整運用大地資源的方式;光是阻止損害繼續擴大起不了什麼實質作用。

分析過美國20年來的環保管制措施之後,一位專家得出以下的結論:「世人必須預防自然環境遭受破壞,而非僅是阻止情況繼續惡化,因為這樣做實效不大。」很明顯,防止污染總比消除惡果好得多。不過,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人類社會就需要徹底改革,大企業家也需要調整他們的政策方針。《照料大地》一書指出,世人得要「改變目前流行的價值觀、經濟制度、社會結構」,才可以好好保護地球的環境。為了挽救地球,人類需要改變哪些價值標準呢?

危機成因既深遠又複雜

自私自利。關於保護環境,人類必需採取的第一步就是把地球的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先。不過,很少人會願意放棄富裕的生活。即使這樣的生活方式會破壞地球,危害後代的性命,他們也滿不在乎。在西歐,荷蘭的污染情況至為嚴重。該國政府推行防止污染運動,並且控制汽車流量,結果大受反對,最後只好把計劃撤銷。荷蘭的交通是世上最擁擠的,但居民就偏偏不願放棄駕車的自由。

不論是決策者還是公眾人士,雙方都受自身利益所牽制。政客惟恐失去選票,所以不願推行環保政策。另一方面,建議要是影響利潤、妨礙經濟增長,工業家就會設法阻止政府加以實施。

貪心。利潤與保護自然資源,兩者任擇其一,人們總以金錢利益掛帥。工業家財雄勢大,不惜花錢游說政客把管制污染的措施減至最低程度,甚或完全撤銷管制。臭氧層遭受破壞就是一大明證。遲至1988年3月,美國某大化學品公司的主席聲稱:「目前科學證據還未表明,有必要把含氯氟烴的排放量大大降低。」

可是,同一家公司卻建議,逐步淘汰含氯氟烴的製成品。工業家改變了主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署長穆斯塔法·圖勒巴解釋說:「關鍵並非在於環境有沒有遭受破壞,而是在於誰會取得[經濟]優勢。」現今許多科學家都意識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為環境災禍就是臭氧層遭受破壞。

愚昧無知。我們所知十分有限,可說淺陋異常。密蘇里植物園主管彼得·雷文解釋說:「在熱帶雨林,生物的種類何其豐富多采,我們僅是略知一二。關於月球的表面,我們反而知道更多,真是令人費解。」世人對大氣層的認識也相當有限。到底人類可以把多少二氧化碳噴進空中而不影響全球氣候呢?答案無人知曉。可是,《時代》雜誌卻指出,「世人還未清楚了解會有怎樣的結果,就貿然對大自然進行規模這麼龐大的試驗,此舉簡直是魯莽得可笑,後果可能會恐怖得令人難以想像。」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到1990年代末期,臭氧層會變得越來越稀薄,皮膚癌的新病例每年可能會增加數十萬宗。臭氧層遭受破壞,對農業和漁業所造成的損害仍未為人所知,但預計兩者都會大幅減產。

缺乏遠見。與其他災禍不同,隱伏的環境難題不知不覺間會把我們攫住。這種情形無疑妨礙有關方面,在環境遭受永久破壞之前,採取一致行動。1912年,「鐵達尼號」郵輪沉沒,《挽救地球》一書把我們目前的情況比作當時船上的乘客:「很少人知道潛在的危險會釀成這麼悲慘的後果。」該書的作者認為,除非政治家和實業家肯面對現實,著手尋找可行的長遠解決方法,而非只顧謀取短期利益,否則挽救地球的努力難望成功。

自我中心。在1992年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西班牙總理費利佩·岡薩雷斯指出,「難題既然影響全球,解決方法就必須適用於全球。」的確言之有理,不過要尋找各國都滿意的解決方法卻是艱巨的任務。出席地球高峰會議的美國代表直言不諱:「如果要美國人改變生活方式,就萬萬不行。」在另一方面,印度環境學家瑪內卡·甘地卻抱怨說:「一個西方孩童在日常消費上的支出相等於125個東方人的消費力。」她聲稱,「在東方國家,自然環境素質下降,原因差不多總是在於西方國家大量消耗當地的資源。」列國屢試共同改善自然環境,但由於各國先求自身利益,難怪所有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儘管面對這些基本難題,我們還是有理由滿懷信心瞻望未來。一個理由就是地球的防禦系統富於適應性。

大地恢復元氣

像人體一樣,地球具有驚人的復原能力。一個顯著例子發生於上個世紀。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轟然噴發,爆炸聲在5000公里以外也可聽聞。火山把差不多21立方公里的物質噴灑到空中。該火山島竟然下沉了三分之二。九個月後,島上的惟一生物就是一隻非用顯微鏡就不可見的蜘蛛。時至今天,島上遍滿茂盛的熱帶植物,而這些植物又成了各種各樣的雀鳥、哺乳動物、蛇和昆蟲的棲息處。這個火山島已成為烏戎古倫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毫無疑問,全憑國家公園所提供的保護,島上的生物才得以恢復生機。

同樣,人類所造成的破壞都是可以消除的。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地球就能夠恢復元氣。但問題是:人類會讓大地獲得所需的歇息嗎?可能性不大。不過,創造地球的一位卻定意要讓地球恢復元氣。

「願地快樂」

上帝從沒有打算讓人肆意敗壞地球。他吩咐亞當『耕種和料理』伊甸園。(創世記2:15,《新譯》)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很多保護環境的律法,這足以表明他的確關注自然環境。例如,按照律法規定,以色列人要在第七年,也就是安息年,讓地歇息,不耕不種。(出埃及記23:10,11)後來以色列人屢次無視上帝這項吩咐,又不遵守其他誡命,最後耶和華容許巴比倫人把這地變成荒涼,無人居住;土地就這樣荒涼70年,「直到這地享滿了安息為止」。(歷代志下36:21,《呂譯》)鑑於有歷史先例可援,難怪聖經說上帝會「敗壞那些敗壞大地的人」,好讓大地能夠擺脫人類的破壞,得以恢復元氣。——啟示錄11:18。

這樣的行動僅是第一步而已。生物學家巴里·康芒納說得不錯,地球能否存留「主要取決於兩件事,就是人類要停止與大自然對抗,從今以後不再互相殘殺」。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世人就必須『受耶和華教導』,學會互相照顧,好好料理地上的家園。這樣人類才會「大享」平安。——以賽亞書54:13。

上帝向我們保證,地球的生態系統必定會恢復活力。沙漠地區不會繼續向前推移,反而會「像番紅花一般開花」。(以賽亞書35:1,《新譯》)糧食短缺會不復存在,因為「地上五穀豐登」。(詩篇72:16,《新譯》)大地的江河會「拍手」,水中的生物不會因污染而漸漸死去。——詩篇98:8,《新譯》。

這樣的改變會在什麼時候實現呢?就在「耶和華作王」的時候。(詩篇96:10)在上帝治下,地上一切生物都會保證獲得祝福。詩篇的執筆者說:「願地快樂;願海和海中充滿的,都翻騰響鬧;願田野和其中的一切都歡樂,那時林中的一切樹木都必歡呼。」——詩篇96:11,12,《新譯》。

在正義的統治下,大地既蒙創造主祝福,就必定會享有光輝燦爛的前途。聖經描述屆時的情景說:「[正]義和平安互相親嘴。信實從地上生出,[正]義從天上俯視。耶和華也必賜下好處,我們的地要多出土產。」(詩篇85:10-12,《新譯》)那日子一旦來臨,地球就會從此化險為夷。

[第13頁的圖片]

像人體一樣,地球具有驚人的復原能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