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10/8 22-25頁
  • 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知識是最佳防禦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知識是最佳防禦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這是什麼病?
  • 血液出了問題
  • 病徵
  • 治療方法
  • 預防病發
  • 怎樣代代相傳
  • 要在婚前作知情的抉擇
  • 讀者之聲
    警醒!1997年
  • 認識貧血症——貧血的成因、症狀和療法
    更多熱門話題
  • 你體內的驚人液體
    警醒!1977
  • 寧願採用無血的治療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0/8 22-25頁

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知識是最佳防禦

《儆醒!》雜誌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會議室內坐著32個人,大部分是婦孺。年僅六歲的托普樣子瘦弱,身穿粉紅色衣服,沉默地坐在母親旁邊的木椅上。護士正向他們講解應付痛楚的方法,托普在留心聆聽。

托普對於痛楚的滋味絕不陌生——劇痛可能突如其來,數天後才逐漸消退。也許因為受過痛苦的磨煉,在她臉上露出一種跟年齡不相稱的肅穆神情。

她母親說:「她是我的大女兒,自出娘胎就常常生病。我上過不少教堂,教士也為她作過不少禱告,可是都勞而無功。後來,我帶她到醫院去看病,驗血結果發現她患上『鐮狀細胞性貧血』。」

這是什麼病?

在尼日利亞貝寧市的鐮狀細胞性貧血醫療中心,托普的母親獲知這是一種血液失調的貧血症。跟各種迷信的說法不同,這種病同巫術或鬼靈根本毫無關係。這種病症是由父母雙方遺傳給下一代的。由於它沒有傳染的特性,因此不可能從別人身上感染得來。你若非天生是病患者,就無從染病。托普的母親也獲知,雖然這種病不能根治,紓緩症狀的方法倒是有的。a

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主要是非洲族裔人。鐮狀細胞性貧血醫療中心主管,奧蒙克醫生告訴本刊說:「尼日利亞是世上黑種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的數目也是全球之冠。這裡堪稱是鐮狀細胞的世界首都。」據《拉各斯每日郵報》指出,大約有一百萬尼日利亞人是這種貧血症的患者,每年病發身亡的人數更高達6萬之多。

血液出了問題

要了解這種血液失調,我們必須首先知道血的功能,和體內血液循環的過程。且舉個例說明。試想像一下,某個國家需要把進口糧食運送到郊區的各村落去。運糧的車隊要先行前往國家首府把貨車裝滿糧食,然後沿著主要公路離開城市。當車隊逐漸接近郊區時,道路就變得越來越狹窄。

假如一切順利,貨車隊不久就到達目的地,把糧食卸下之後,隨即就踏上歸途,重複運糧的旅程。可是,如果途中幾輛貨車拋錨,則不但車上食物會腐壞,而且後面的貨車也無法通過。這樣,村民也就要挨餓了。

類似地,血液中的紅血球首先往肺部取得氧氣供應——就是身體所需的養料。在離開肺部之後,它們迅速穿過大動脈,前往身體各部分去。最後,由於「通道」越來越狹窄,紅血球只能排成縱隊來穿過微絲血管。在那裡,它們卸下氧氣,使身體細胞獲得所需的養分。

正常的紅血球細胞呈圓形,像個硬幣,所以能夠毫無困難地在極細小的血管內通過。可是,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的細胞因塌陷而變成香蕉或鐮刀(一種農具)的形狀。鐮狀細胞流經體內細小的血管時給卡住了,彷彿在泥濘中的貨車無法動彈一般,以致其他紅血球的前路也給阻塞了。當身體某些部分的血量減少時,氧氣供應也因而中斷,隨之而引起的就是劇痛。

病發時,通常病人會感到骨頭和關節部位劇痛難當。病發前毫無徵兆;病魔有時銷聲匿跡,有時每月到訪。對於父母和患病的孩子,這種疾病均令人苦惱之極。伊康達是鐮狀細胞醫療中心的護士。她報導說:「照顧這類患病的孩子絕不容易。我的女兒也是受害者,所以我很明白箇中滋味。每當病發,因為劇痛難當,她會不停叫喊,不停哭泣,然後我也跟著一起哭。痛楚也許兩三天後就會消失,但有時則可能延續一個星期。」

病徵

通常,孩子六個月大病徵就開始出現。最早期的信號之一是手腳發腫。病童可能經常哭個不停,不肯進食。眼白甚至呈黃色。舌頭、嘴唇,和手掌也許比常人蒼白。若發現孩子有這些徵狀,父母應把孩子送院檢查,經驗血就可以確定他是否患有鐮狀細胞性貧血。

鐮狀細胞一旦把血管堵塞,最常遭殃的總是關節。如果病情嚴重,則腦、肺、心、腎、脾的功能均可能受損,有時更足以致命。腳踝如果因而發生潰瘍,更可能經年不愈。孩子也許會抽搐和中風。由於鐮狀細胞性貧血症令人體抵抗力大受削弱,所以患者特別容易染上傳染病。事實上,貧血症患者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最為普遍。

當然,上述所有徵狀不一定會在每個患者身上一一出現。有些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也許到了青少年時期才開始病發。

治療方法

有些父母曾花掉不少時間和金錢,嘗試用各種聲稱可行的療法為兒女治病。但事實是,鐮狀細胞性貧血至今仍未找到根治的方法;這是一種終身的頑疾。可是,藉著留意一些簡單的事,患者可將發病率減低,以及在病發時懂得怎樣應付。

病發時,父母應讓兒女飲用大量開水。此外,患者也可以服用鎮痛劑。如果痛楚特別厲害,病人可向醫生索取藥力較強的鎮痛劑。不幸的是,有時甚至強力的特效藥在一些病人身上也毫無效驗。然而,我們仍然毋須恐慌。以絕大部分病例而言,痛楚數小時或數天後就會自動消退,病人很快就能夠康復過來。

科學家正致力研製藥物來治療這種貧血症。例如,1995年年初,美國國家心肺血專科學院宣布,服用羥基可將發病率減低一半。這種藥物看來有助防止紅血球變形,從而減低血管受阻塞的機會。

可是,羥基卻並不是隨處可以購得,亦非萬應萬靈。另一方面,雖然輸血的風險已是眾所周知,在非洲和其他地區的一些醫生卻罔顧危險,在緊急情況下,為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進行輸血。

預防病發

鐮狀細胞醫療中心的遺傳學顧問艾盧蒙娜指出:「我們常常囑咐病人要飲用大量開水,以預防病發。清水使血液較易在血管內流動。鐮狀細胞性貧血的成年患者每天應喝至少3至4公升的清水。兒童患者的飲用量可以少一點。我們也教導兒童患者帶水瓶上學。老師們應該明白這些兒童可能較常需要到洗手間去。父母們也需要知道患病的兒女也許更常尿床。」

患有這種貧血症的人若不幸病倒,有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必須盡力保持身體健康。方法是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長期的劇烈活動,以及注重營養,飲食均衡。醫生也建議病人服用多種維生素丸和葉酸,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在瘧疾橫行的地區,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更需要加倍小心,除了避免被蚊子叮,也要服用預防瘧疾的藥物。瘧疾破壞人體內的紅血球;因此,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若染上瘧疾,病情就會異常危險。

此外,貧血症患者也應作定期的全身檢查。一旦染病或身體有任何損傷,應及早延醫治理。藉著仔細按上述指示而行,不少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也能過著正常、無憂的生活。

怎樣代代相傳

若要明白這種疾病怎樣代代相傳,我們必須認識血的基因型。血的基因型有別於血型;前者是跟基因有關的。一般人的基因血型是AA。人若從父母一方遺傳到A基因,而從另一方遺傳到S基因,他的基因血型就是AS。AS型的人本身不會是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但卻有可能把貧血症遺傳給下一代。人若從父母雙方均遺傳到S基因,則他的基因血型是SS,也就是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的基因血型。

簡而言之,人若從父母雙方均遺傳到有問題的S基因,他的基因血型才會是SS。即如夫婦雙方需要合力才能夠產生孩子,同樣地,父母雙方所共同構成的基因才能把鐮狀細胞性貧血症遺傳給下一代。一般來說,患者的父母雙方通常都是AS基因型的。一個AS基因型的人若跟另一個AS基因型的人結合,他們的兒女就有4分之1的機會是SS基因型了。

可是,這並非意味到他們若育有四名子女,其中之一必然是病患者,而其餘三個則是健康的。有時,四名子女中也許有一個是患者,但也有可能其中兩個、三個或甚至全部子女都是患者;另一方面,四名子女也可能全部都是健康的。

要在婚前作知情的抉擇

非洲裔的人若能遠早於考慮結婚之前,預先知道自己血的基因型是哪一種無疑是明智之舉。你只需接受驗血就行了。AA型的人可以絕對放心,無論他們的配偶是哪種基因型的,他們的子女也一定不會患上鐮狀細胞性貧血。至於AS型的人則需要明白,他們若跟同樣是AS基因型的人結合,他們極有可能生下患貧血症的孩子。

雖然不少醫生嘗試極力勸阻兩個同是AS基因型的人結合;可是,醫療中心的輔導員卻寧可讓人自行作決定。奧蒙克醫生說:「我們的職責不是要嚇唬別人,或者試圖左右他們的終身大事。事實上,由於這完全是個機遇的問題,誰也無法準確預卜兩個同是AS基因型的人必然會生下SS基因型的孩子。另一方面,假如真的不幸言中,他們生下來的孩子說不定可以應付這個病而不致有太大困難。可是,我們希望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哪種基因型的。我們預先讓別人知道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果他們發覺子女是SS基因型時,也不應感到意外。這樣,無論一個人決定怎樣做,他的抉擇也至少是根據已知的事實而作的;他們也應該作妥心理準備,以便面對自己的抉擇在日後所帶來的結果。」

[腳注]

a 還有其他影響血液輸送氧氣的先天性鐮狀細胞失調症狀,其中包括鐮狀細胞性血紅蛋白C貧血病,以及乙型鐮狀細胞性地中海貧血病。

[第24頁的附欄]

愛的力量

20歲的喬伊是個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身為一位耶和華見證人,她從沒有接受過輸血。她的母親奧萊說:「我盡力確保喬伊吃些富於營養的食物,使她身體的抵抗力得以增強。我認為父母所表現的愛心和關懷對她至為重要。跟我們其餘的子女一樣,她的生命在我眼中十分寶貴。誠然,小孩子都需要受別人愛護,可是,對於那些要跟病魔搏鬥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多麼需要我們加倍的呵護啊!」

[第23頁的圖片]

托普的血液裡有鐮狀細胞,如圖中的箭咀所示

[鳴謝]

Sickle cells: Image #1164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Slide Bank. Used with permission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