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10/22 25-27頁
  • 仍有人用馬兒來耕作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仍有人用馬兒來耕作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用馬兒耕作
  • 馬與拖拉機之比
  • 群體耕作
  • 典型工作天
  • 馬
    洞悉聖經(上冊)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3年
  • 十月市集——「歐洲最古老的馬匹交易會」
    警醒!1999年
  • 終止一切罪惡
    我的聖經故事書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0/22 25-27頁

仍有人用馬兒來耕作

《儆醒!》雜誌駐澳大利亞通訊員報導

在這個科技先進的時代,世上仍然有些農夫以馬兒耕作,有人可能會大惑不解。然而,在某些地方,有些農夫的確以強壯有力的馬匹作為耕畜,而非使用拖拉機。

無可否認,以馬匹作為耕畜的農場並不多。可是,在耕作方面,使用馬匹也的確有若干好處。

用馬兒耕作

自古以來,人們已經使用馬匹作為役畜之用。蘇美爾人、赫梯人、埃及人和中國人的史籍上也有提到馬匹。可是,長久以來,馬匹在農業方面的用途相當有限,因為人們認為飼養牛隻比飼養馬匹較為便宜,而且牛隻一旦不再有能力工作,他們也可以把牛隻宰掉,用作食物。雖然這樣,牛隻的行動卻比馬匹緩慢。

到了19世紀,不少西方國家紛紛改用馬匹耕作。關於這種改變,一份刊物解釋,部分原因是由於「馬匹的行動比牛隻快,步履均勻,跟先進的農業機器發明較為配合」。

後來人們使用不同品種的馬匹作為耕畜,例如有蘇格蘭的克萊茲代爾馬、英國的薩福克馬和夏爾馬,還有主要是法國人所使用的佩爾什馬。這些馬匹雖然行動較慢,卻強壯有力。牠們跟體型較小、重量較輕的馬匹混種後,就產生一種氣力稍遜、卻行動敏捷的後代來。這些經過特別配種的馬匹能夠拉動沉重的物件,所以人們稱牠們為挽馬。

馬與拖拉機之比

馬匹的氣力固然比不上現代化的拖拉機,可是,馬匹的氣力其實相當驚人!1890年,兩匹克萊茲代爾馬拉動了一輛滿載貨物的馬車,而車輪是給鎖緊了的!另外在1924年,一對英國的夏爾馬的氣力也同樣出色,當時牠們拉動了大約50公噸的物件!

挽馬是相當機靈和主動的。例如,只要有一匹好的犁田馬在犁田,那麼,農夫就差不多無需發出任何指示,整隊馬也能把犁地工作做得妥妥貼貼。這隻犁田馬會率領馬隊沿著犁溝前進。馬隊能夠犁出筆直的溝來,是因為馬匹戴了眼罩,以致不能向後張望。可是,使用拖拉機的人卻往往喜歡回頭張望。

此外,在收割方面,馬匹也可以比拖拉機更靈活。馬匹能夠作整整90度的轉動,有時甚至能作180度的轉動。這意味著,牠們耕作的時候並不會遺漏田間的任何部分。

群體耕作

整隊馬兒一起對駕馭者的命令作出回應,這個情景的確叫人驚訝。馬匹受到訓練要對命令作出某些反應。至於命令是以什麼語言說出,表達的方式怎樣,則因不同的駕馭者而異。馬兒會認得駕馭者所用的措詞和聲調。駕馭者吹起特製的口哨,以及發出驅策的話來,這也許就是吩咐馬群動身的信號了。

在澳大利亞,馬隊右邊的一匹(從駕馭者的角度去看)稱為右側馬,左邊的一匹則稱為左側馬。這種稱呼大概源於某些老手趕馬隊的方式,因為他們習慣走在馬隊的左邊。

請想想,十匹馬排成一行,農夫發出信號,牠們隨即回應,作一個90度的轉動,這個情景實在叫人稱奇!馬隊如果要向左轉,左側馬就必須稍向後退,其餘的馬匹則以牠為基點前進,走一個90度的弧形。馬隊如果要向右轉,那麼,右側馬就必須稍向後退。在乾旱的日子,馬隊拐彎時塵土飛揚,整隊馬就此消失在滾滾的沙塵中;可是,拐彎完畢後,蹄聲隆隆的馬隊又再現眼前,令人叫絕!

駕馭馬隊的農夫會用每匹馬的名字去呼喚牠們,而馬兒則根據農夫發出的聲調作出回應。如果其中一匹馬的步伐稍為落後,農夫就會語帶責備地揚聲呼喊那匹馬的名字,這樣做往往就足以令馬兒乖順地前進了。在初期的訓練裡,駕馭馬隊的農夫不但要厲聲呼喊落後馬兒的名字,許多時還要用杖棒或鞭子輕打馬兒。馬兒一旦學會了教訓,農夫就甚少需要施行其他較嚴厲的管教了。

典型工作天

農夫也許需要在清早五點鐘起床,為馬匹預備飼料。馬兒一邊吃,農夫就一邊享用自己的早餐。馬兒知道在一天工作以前,就要喝個足夠,因為在午餐以前,牠們不會有水可喝。農夫會首先為每匹馬兒梳理身上的毛,然後才替牠們套上馬具,這樣,馬兒的皮膚就不致因馬具而感到不舒適。不但這樣,農夫為馬兒梳毛也會使馬兒感到舒暢。馬兒通常都會圍繞農夫,耐心地等候這個『梳毛服務』。然後,農夫就會為馬兒套上馬具,並且把牠們的軛接連起來。視乎馬匹的數目而定,一般來說,這個過程要花上一個或以上小時的功夫才完成。此外,農夫也會為馬兒預備飼料袋,好讓馬兒在中午時有東西可吃。畢竟,並非只有農夫才配得享用一頓午餐,馬兒也勞苦功高呢!

整隊馬匹能夠默默地耕耘八至十小時之久。如果馬兒身上的頸圈和其他器具都套得適當舒適的話,馬兒就能繼續工作,直至肩膊給擦痛為止。傍晚時分,人和畜欣然踏上歸家的路途,以求吃個滿足,喝個暢快,睡個香甜。

仍然使用馬匹耕作的人也許會敏於維護這種耕作方法,在他們看來,馬匹勝過終日發出隆隆響聲的機器,叫耳朵受罪。沒有了機器聲,農夫就可以享受四周的寧靜,對大地就有更大的歸屬感。他可以欣賞一下身邊的大自然,例如鳥兒在新翻起的犁溝上不斷搜索覓食的聲音;濕潤的青草芳香撲鼻;還有在寒冷的早上,犁頭鋤進泥土上冰冷的霜雪時,霜雪發出噼啪的爆裂聲等。拖拉機的轟隆聲準會使農夫錯過這一切細微的樂趣。

誠然,拖拉機每天可以工作24小時,在這方面,馬匹永遠無法做得到。不但這樣,拖拉機還可以犁更多的土地,所需的保養也較少。然而,拖拉機卻永遠無法生產一個可愛的小生命來。就這一點,與馬匹一起工作所得的樂趣就無可比擬了。農夫可以一邊與馬兒工作,一邊跟牠們「交談」。馬兒豎起耳朵,留心聆聽農夫每一句話,然後遵從農夫的吩咐行事,以示回應。

耕作是一件令人勞累的工作,有時也會叫人感到沉悶乏味。可是,人如果仍然沿用這種古老的犁田方法——使用馬匹,他們就能夠跟上帝所創造的這種強壯、勤勞動物親密工作,從而尋得豐盛的喜樂。

[第26頁的圖片]

馬匹可以比拖拉機更靈活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