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傳信息
《儆醒!》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我們的會眾在尼日利亞南部,人數並不多。我們一收到計劃在全球分發的《王國消息》34號單張,就渴望盡快把它們分發到地區每個角落。然而,事情可沒那麼簡單。我們的地區有些種植木薯、山藥等糧食的農場,位於熱帶雨林深處,要到那兒實在困難重重。雖然如此,辦法總是有的。既然上帝的旨意是要所有種類的人都可以得救,我們就不能忽略在熱帶植叢耕種的農夫。——提摩太前書2:3,4。
1995年10月16日,我們一行18人在上午7點30分出發,前往一個名叫阿博巴大的農場。路程約有3.5公里。半路中途,我們必須涉水步過一個水深及腰的溪流。
為了在同一天前往另一個農場,我們要涉水越過一個更寬闊的溪流。這次,除了四個弟兄和一個姊妹外,其他人都沒法過去。
那天,我們不但碰到不少願意聆聽信息的人,還有些意外收穫:灌木叢生長了些水果,我們沿路摘了不少來吃。我們也遇上一些慷慨好客的農夫。他們很感激我們不遠千里而來拜訪他們,於是給了我們一些橘子解渴。我們一共碰到了大約250人,把所有單張都分發出去。
面對重大困難
可是,兩天後,我們才遇上了真正的困難。奧色阿那西是12公里外的一個農場。弟兄看來從沒有以有系統的方式到那裡傳道。萊西河危機四伏,有幾個人看來有點猶豫。我們很多人都不懂游泳,涉水而過又得格外提防樹木尖硬的殘枝。泥濘地滑不唧溜,摔倒了會使人受傷。粗製的橋不怎麼堅固。蛇和鱷魚神出鬼沒,這兒的溪流有不少水蛭。
我們當中16人決定不顧一切,勇往直前。我們徒步走了大約1.5公里,然後上了隻獨木舟,打算冒險渡過急湍的萊西河。登上獨木舟前,還得先下一個陡坡。由於那時是雨季,不但河水泛濫,遍地的黏土也特別濕滑。下舟後,我們發現人行小徑已經「水流成川」,有的地方甚至水深一米。這條路可真難走極了。
我們涉水走了大約30分鐘。由於路實在太滑,很多人都摔了跤,帶來的聖經、雜誌和單張都被泥水浸透了。可是,大伙兒興高采烈,對於同工的「失足」,也只會大笑一番,摔了跤的也一同笑起來。
過一條小溪時,水蛭紛紛附到我們腿上來。一個「水蛭附腿」的年輕姊妹忍不住大聲驚呼。就算把水蛭拿走了以後,她也沒法安靜下來。對於這件事,我們也只當成是一場歷險記,笑了笑就繼續上路。
橫過另一條小溪時,一個弟兄決定不跟大伙兒一塊兒涉水,自己直接跳過去。他跳過了溪流,卻避不過地上的滑泥。他兩腳直滑,全身栽在泥裡。他站起來,發覺沒什麼事,就說:「沒關係,畢竟是個經歷。」我們不禁想起使徒保羅也曾「受河流的危險」。當時的情況說不定更驚險呢!——哥林多後書11:26。
接著,我們要過一條看上去毫不穩固的木橋。幸好,總算有驚無險,大家都過了去。過了橋以後,道路越來越滑,也越來越容易摔跤。
跟我們一塊兒的還有一位快70歲的正規先驅(全時傳道員)弟兄。出發那天早上,他本來只是來祝我們一路順風的。可是,我們向上帝祈求祝福後,他問道:「你們都出去傳道,我又怎能一個人留下來呢?」他堅持跟我們一塊兒去,誰也說服不了他。他說耶和華會和他同在,就這樣跟著來了。
後來,他仰天摔了一跤。這回,大家都笑不出來。我們關切地問他有沒有受傷。他答道:「沒事,我摔得挺小心的,不好把地弄壞嘛。」我們鬆了口氣,終於笑了出來。大家不禁想起以賽亞書40:31的話:「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樂於聆聽的人
終於,我們到達了目的地。當地人的反應很好。我們走近一個男子的小屋時,他本來有點兒害怕。可是,知道我們的來意後,他說:「真沒想到,你們不辭勞苦來到這兒,只是為了向我們傳道,真叫人佩服。」我們於是說:「這叫披荊斬棘嘛!」讓他明白傳道工作其實十分重要,並非可做可不做的。
另一個農夫說:「既然傳到這兒來,救恩也離我們不遠了。」提問的人很多,我們耐心地一一回答,並且答應他們有機會再來。
在奧色阿那西,我們把手上112份單張全都分發了。我們一共向220人作了見證。
回程時,我們迷了路。如果折返營地尋找路線,就要走一個半小時,可是不多久就要天黑了。我們向耶和華默禱後,決定繼續往前走。這意味著我們要涉過一條水深及臀的險流。
過了那道險流後,我們找到了回家的路線。叫我們大為驚訝的是,原來我們只剩下五分之一的路程。我們雖然迷了路,卻走上了捷徑,回家時比預定時間早了至少一個小時。不用多說,大家都很興奮,也很感謝耶和華。隨著太陽下山,我們也到了家。雖然我們又累又餓,卻樂透了!
後來有一次,大家談起那天的經歷。一個姊妹說:「我聽說過那兒的情況,因此早就知道自己一定會摔跤的。如果不是為了傳講好消息,就算把全世界的錢都給了我,我也不會去這種地方的!」一個弟兄感慨地說:「好消息總算傳到奧色阿那西去了!」
[第23頁的圖片]
走過當地的一條橋
我們過了很多水蛭出沒的溪流
下了這條危險的小徑後,我們就上了獨木舟,越過萊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