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6/8 4-7頁
  • 你的態度受什麼支配?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的態度受什麼支配?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色情作品歪曲了性觀念
  • 娛樂界利用色情牟利
  • 改換角色、扭轉態度
  • 學校的性教育
  • 何謂相親相愛、用情專一?
  • 作風大膽問題多
    警醒!1997年
  • 性——什麼勸告才真正有效?
    快樂——怎樣才能獲致
  • 我何以很難制止自己想及異性?
    警醒!1994年
  • 婚前性行為
    警醒!201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6/8 4-7頁

你的態度受什麼支配?

大約2700年前,一位作者在聖靈的感示下,寫了一句發人深省的箴言:「愚妄人以行[淫]為戲耍。」(箴言10:23)自性革命的浪潮爆發以來,這句箴言顯得尤其真確。愛滋病引起大眾恐慌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性交是『雙方共同參與的戲耍』;『不顧後果怎樣』,要緊的是性慾得到滿足。他們有沒有改變作風呢?根本沒有。

今天,世人依舊以性愛掛帥,什麼「情場浪子」、「連環再婚者」、「性愛獵人」在社會上比比皆是。他們認為,道德純屬個人私事,自由性愛、用情不專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參閱第6頁「流行的性態度」這個附框。)他們聲稱,只要兩情相悅,春風一度『對誰也沒有害處』。1964年,艾奧瓦州立大學社會學家埃拉·賴斯把這麼隨便的性關係稱為「甜蜜的放縱」。

在蘇格蘭愛丁堡,聖公會的主教看來也贊成性放縱。他說人天生就是「博愛」的。在一篇有關性與基督教的演說裡,他聲稱:「上帝知道他當初造人,就賦予人旺盛的性慾。為了滿足這種與生俱來的慾望,人自然要到處留情。人生性風流是上帝一手造成的。依我看,人只不過是順著自己的本能行事罷了,教會沒有理由妄加譴責。」

這樣的看法健全嗎?追求自由性愛要付出多少代價?用情不專、見異思遷的作風會帶來美滿幸福的生活嗎?

性傳染病席捲全球。盈千累萬的女子未婚懷孕,少女珠胎暗結的情況尤其嚴重。這些事實證明,自由性愛的哲理根本站不住腳。《新聞週刊》指出,單在美國一地,估計每年有300萬青少年染上性病。成人「兩情相悅」地發生性關係,事後女方往往珠胎暗結。當事人多半對胎兒「毫無親情」,也不想負責任,很快就以墮胎把事情了斷。(提摩太後書3:3)人工流產把胎兒打掉,骨肉從此就跟母親永別了。年輕的媽媽也不好受,她可能患上嚴重的抑鬱病,甚至終生受良心譴責。

到90年代中期,性革命單在英國已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帕特里克·狄克遜醫生的計算,每年耗費達200億美元之巨。狄克遜醫生在《性愛代價日高》說明,他把治療性傳染病和愛滋病的花費、離婚或分居的代價、單親家庭給社會帶來的種種負擔,以及家庭成員和個別兒童接受心理治療的費用加起來,然後得出這個數字。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狄克遜醫生總結說:「性革命應許給人自由,反倒令大部分人淪為性奴隸。淫亂行為釀成不少悲劇,性放縱其實不能助人排遣寂寞,反倒為人帶來感情打擊,也助長性暴行和性虐待。性革命其實把世人的道德破壞無遺。」

不過,世人卻依舊耽於淫樂,喜歡逢場作戲,硬要追求不用負責任的自由性愛。原因到底是什麼?近三十年來,自由性愛造成的惡果清楚可見,但這種深具破壞力的淫風還是盛行不衰,背後有什麼推動力呢?

色情作品歪曲了性觀念

有人指出,色情作品推波助瀾,使淫風持續不息。一個男子自認好色成性,他在《多倫多星報》表白心聲:「我五年前戒了煙,兩年前戒了酒。可是,我好色成性,一味沉迷於閱讀色情作品,很難自拔。在我一生中,要戒色幾乎比登天還難。」

這個男子認為,青少年要是經常接觸色情作品,就很容易對性產生扭曲的觀念。他們把性幻想化作行動,事後卻發覺,現實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跟他們的想像完全脫節。結果,這些青少年不是變得孤僻,就是惹上許多麻煩,他們很難找著矢志不渝的愛情。

娛樂界利用色情牟利

娛樂界人士多半放蕩無度。他們以風流成性為榮,有多個性伴侶;即使結了婚,婚書也只是一紙空文。電影、電視大播色情節目,渲染狂放不羈的男女關係。在銀幕上,畫面常常展示墮落、無半點真愛的性行為,旨在挑起觀眾的性慾,也使目前這代人對性行為有極錯誤的看法。娛樂媒介大肆吹噓,男女私通無別於夫妻交歡,但事實絕不是這樣。有些人把娛樂界名人當偶像崇拜。不論影迷、歌迷還是電視迷,他們似乎不能區分肉慾和愛情,也看不出見異思遷和愛情專一的區別;他們根本連幻想和現實都分不清。

同樣,廣告界也常常利用色情增進產品的銷路。一個性功能治療師指出,色情成了「徹頭徹尾的宣傳工具,目的就在於招攬更多主顧」。廣告商以色情作號召,把發泄性慾跟美滿生活拉上關係。但正如《家庭關係》雜誌評論,這是又一明證,表明本世紀的人類「對性行為有很歪曲的觀點」。

改換角色、扭轉態度

由於社會環境不斷變遷,加上避孕丸在1960年面世,千百萬婦女對性的態度大大改變了。避孕丸問世後,婦女認為男女終於平等了,她們可以享受前所未有的性自由。今後她們可像男子一樣逢場作戲,不用擔心意外懷孕。男男女女都縱慾作樂,盡情享受無拘無束的性生活,正常的家庭關係、兩性的天賦角色,幾乎蕩然無存。

公元1世紀,聖經一位執筆者談到這樣的男女,說:「他們滿眼都是通姦,止不住犯罪,……他們的心訓練有素,精於貪婪。……他們捨棄直路,受了迷惑。」——彼得後書2:14,15。

學校的性教育

調查過大約一萬個未婚的妙齡少女後,美國一篇研究報告透露,「不管是性教育課程所提供的知識,還是當事人自稱曉得的避孕方法」,兩方面對她們都無大幫助,也不能阻止少女未婚懷孕。有些公立學校索性免費分發避孕套給學生,以求抑制未婚媽媽的人數急升。不過,這樣的對策卻引起激辯。

一個17歲高中生接受《卡爾加里先驅報》訪問,說:「十幾歲的中學生不時跟異性發生性行為,……連一些12歲的少年也躍躍欲試,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何謂相親相愛、用情專一?

男女也許一見傾心,情不自禁地發生性關係。可是,當事人卻不會因為春風一度,就自然而然地相親相愛,彼此信任,同甘苦、共患難。真愛不是單憑性交就能產生的。雙方真誠相愛、親密無間、互相體貼,大家用情專一,真愛才油然而生。

去如朝露的戀愛關係叫人患得患失,各散東西之後就倍感寂寞。這種苟且關係容易傳染性病,例如愛滋病等。對於渴求自由性愛的男女,彼得後書2:19真的說得不錯:「他們應許給人自由,自己卻一直做腐敗的奴隸。因為人被誰制伏,就受誰所奴役。」

1995年6月,英國聖公會轄下的社會責任委員會,發表了一篇題名為「可喜可賀」的報告,內容跟聖經的勸戒背道而馳。《多倫多星報》報導,委員會敦促教會「刪去『活在罪中』這個片語,也不可妄自審判同居的男女」。報告還建議,「全體教徒都應該歡迎同居者,聽聽他們的心聲,向他們學習,……好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上帝與他們同在」。

耶穌怎樣稱呼這樣的宗教領袖?他們無疑是「瞎眼的引導者」。跟隨這些引導者的群眾又怎麼樣?他說:「要是瞎子引導瞎子,兩個人都會掉進坑裡。」你毋庸置疑,耶穌清楚說明,「通姦」、「淫亂」都是「污穢人」的。——馬太福音15:14,18-20。

以上各種因素都助長人對性產生錯誤的看法,同時利用性來做「搖錢樹」。在這種道德敗壞的環境下,尤其是年輕一代,怎樣才可以不受污染,保持道德清白呢?魚水和諧、天長地久的結合有什麼祕訣?下篇文章會集中討論,做父母的可以怎樣幫助年輕人為未來打好基礎。

[第5頁的精選語句]

單在美國一地,估計每年有300萬青少年染上性病

[第6頁的附欄]

流行的性態度

情場浪子:這類人談戀愛談上個癮頭來。濃情蜜意一朝淡,他們就另結新歡。這個名稱(Attraction junkies)是紐約州精神病學研究院的邁克爾·利博維茨醫生首先採用的。

連環再婚者:這類人見異思遷,連連更換配偶。他們不厭其煩地辦理結婚手續,然後申請離婚,又再結婚。社會學家給他們起了這樣的名稱。

性愛獵人:盧瑟·貝克是家庭學科教授,也是個執業的性功能治療專家。他指出這類人喜歡左擁右抱,目的是要證明自己有高超的性本領。現在這個名詞也用來指淫辱兒童的人。

[第7頁的圖片]

色情作品不但令人上癮,還使人對性產生極錯誤的看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