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為什麼老是說我錯?
「爸爸有過敏症,但每日都要跟吸煙的人一起工作,所以有時放工回家,心情非常煩躁。他一找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責罵我。如果我反駁他,說東西是他自己失掉的,他就會大發雷霆,說我膽敢糾正他。」——一個十餘歲少女訴苦。
你有時覺得,自己總是家中的替罪羊嗎?無論家裡有什麼事發生,看來罪責總是歸到你身上嗎?14歲的喬伊就有這樣的感覺。她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裡,經常要照顧年幼的弟妹。她抱怨說:「他們開始打架的時候,我就會走到樓下去,因為他們既野蠻,又太不像話。但爸爸放工回來,看見他們吵鬧,總是向我破口大罵,責怪我沒有制止他們。」
如果父母指責你任性、懶惰、不負責任等,你可能覺得他們都把你看扁,斷定你是個教而不善、無可救藥的人,有時也彷彿想見到你碰得一鼻子灰似的。雷蒙的家人就叫他做「馬大哈」,他非常憎惡這個名字。同樣地,就算父母叫得多麼親切,你也不會喜歡有一個針對你弱點的稱號,因為這類不雅的稱呼不但不會激勵你改善自己的弱點,反而越發令你覺得受人鄙視。
要是父母偏愛某個孩子,另一些孩子受責時,自然就更加心有不甘。一個名叫弗蘭基的少年說:「我排行中間,但難題發生時,吃虧的總是我。」情形看來,你的兄弟姊妹似乎永遠是對的,而你就總得吃啞巴虧。
父母為什麼責怪你
當然,兒女做錯事時,父母自當糾正他們。事實上,敬畏上帝的父母如果要「用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規正」養育兒女,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要以健全和積極的方式糾正兒女的錯誤行為。(以弗所書6:4)誠然,就算是最仁慈的父母,有時也會反應過激,或判斷錯誤。讓我們回顧一下耶穌在年幼時所發生的一件事。當時,耶穌一家到聖殿守節,回家途中,他的父母發覺他不見了,原來他還在上帝的殿裡跟別人講論聖經。雖然耶穌並沒有錯,但父母找到他時,母親質問他說:「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你看,你父親和我一直到處找你,很苦惱呢。」——路加福音2:48。
既然耶穌是完美的,他的父母根本無需擔心他跟壞分子鬼混。但像所有仁愛的父母一樣,他的母親覺得有責任要好好照顧兒女,而且也擔心他有什麼不測,所以一見到他時,情緒就十分激動。同樣地,你的父母可能有時也會反應過激,這絕不是因為他們對你過於嚴厲,而是因為他們真正關懷你。
請也記得,我們正生活在「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提摩太後書3:1)父母要照顧家庭,維持生計,有時實在透不過氣來,所以難免會影響到他們對待你的方式。(請參閱傳道書7:7。)一個精神科護理員評論說:「在有些家庭裡,就算父母一向做事公平,一旦面對困境,他們也會由於衝動而妄下判語。」
單親家庭的父母尤其會把不快的情緒發泄在兒女身上,因為他們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沒有人可以跟他商量。無可否認,要成為父母的出氣筒確不是味兒!17歲的露茜說:「要是我真的做了錯事,我心甘情願受罰;但只因媽媽心情不好,就要罰我,那就太不公平了。」
父母偏愛某個孩子也是另一個造成難題的因素。雖然父母通常會疼愛所有兒女,但有時也會偏愛其中一個。a(可參閱創世記37:3。)自覺失寵無疑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如果你還覺得受到忽視,並時常要背兄弟姊妹的黑鍋,怨恨之心就會油然而生。年輕的羅克珊說:「我弟弟達雷是媽媽的小寵兒。……媽媽凡事都責怪我,從不追究達雷。」
問題家庭
就算在健全的家庭裡,兒女有時也難免要忍受父母的苛責。在一些問題家庭裡,兒女就更常給父母指責和奚落了,有時父母還會以「惡毒、憤怒、烈怒、尖叫、詆毀」的方式對待兒女。——以弗所書4:31。
父母大發烈怒,這完全是兒女的錯嗎?誠然,反叛的兒女的確令父母「愁煩」。(箴言17:25)可是,聖經卻勸勉父母說:「不要激怒孩子。」(以弗所書6:4)因此,所有基督徒,包括為人父母的,都必須表現自律,「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提摩太後書2:24)如果父母因為兒女犯錯而失去自制,就不能夠把責任歸咎給兒女。
可是,如果父母動不動就出口責罵兒女,這可能暗示父母不是情緒非常緊張,就是感到抑鬱或自卑;也可能反映出父母的婚姻正出現危機,或有酗酒的惡習。據調查指出,父母如果吸毒,子女往往就會成為家中的替罪羊。「子女不論做什麼都是錯的,父母也可能斥責他們是『蠢才』、『壞蛋』、『自私鬼』等。家人也會把『難題』通通怪罪於這個(或這些)孩子,或把不安的情緒和煩惱一股腦兒發泄在他們身上。」
應付不平的指責
凱瑟琳·麥科伊說:「給兒女起綽號、看扁他們、對他們的品格諸多批評,……會令青少年缺乏自尊、情緒鬱結、性情孤僻。」又或者正如聖經說,苛待孩子,會「激惱」他們,叫他們「灰心喪氣」。(歌羅西書3:21)這可能使你自覺是個窩囊廢,並且對父母懷有消極的看法。你可能認為,既然不論你做什麼,也無法取悅他們,倒不如我行我素好了。你也可能對父母懷恨在心,拒絕接受他們給你的有益指導和糾正。——可參閱箴言5:12。
你可以怎樣應付這樣的困境呢?這要視乎個別的情況而定。所以為什麼不停下來,忠實地作一番自我檢討呢?例如,你真的時常受到責難嗎?或者只是因為父母有時比較執著,才說出一些令你不安的話來?聖經說:「我們人人都難免絆倒許多次。」(雅各書3:2)因此,即使你的父母偶爾反應過火,你需要以牙還牙嗎?我們可以實踐聖經在歌羅西書3:13的勸告:「無論誰對人有不滿的地方,都要繼續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寬恕。耶和華怎樣甘心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甘心寬恕人。」
體諒父母的處境也可以幫助你實踐上述的聖經教訓。箴言19:11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例如,如果你爸爸放工回家,經常因小事大動肝火,或無中生有的指責你,你需要憤然還以顏色嗎?如果你體諒他可能因為緊張和疲倦,才口出惡言,你就會較易『寬恕他的過失』了。
但要是不公平的責難不是偶爾發生,而是持續不斷,而且變本加厲,這又怎麼樣?本刊日後會有一篇文章,建議你可以怎樣做,以緩和這種惡劣的情勢。
[腳注]
a 請參閱《守望台》1988年3月15日刊「青年人問……和兄弟姊妹相處何以這麼困難?」一文。
[第19頁的圖片]
父母在有需要時糾正兒女的過失,這絕不是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