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8/8 12-14頁
  • 人人豐衣足食——只是異想天開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人人豐衣足食——只是異想天開嗎?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糧食安全」——為何可望而不可即?
  • 『我們要的是實際行動,不是更多的高峰會談』
  • 誰來餵飽飢民?
  • 世上的千百萬饑民——能獲得飽足嗎?
    警醒!1979
  • 關於糧食危機,聖經怎麼說?
    更多熱門話題
  • 隱患快將消除!
    警醒!2003年
  • 糧食短缺是什麼的證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8/8 12-14頁

人人豐衣足食——只是異想天開嗎?

《儆醒!》駐意大利通訊員報導

早在1974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舉行了一個世界糧食會議。會上宣布:「人人,不管男女老幼,都有權免受飢餓和營養不良所苦。」當時,有關方面呼籲各國共同努力,在「十年內」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去年年底,173個國家的代表雲集在羅馬糧農組織的總部,出席為期五天的世界糧食高峰會。會議的目的是要檢討上述呼籲究竟出了什麼岔子。人人豐衣足食的願望非但沒有實現,二十多年後,糧食短缺的情況反而越來越糟。

解決糧食、人口、貧窮等主要問題實在刻不容緩。高峰會上發表的一份文件指出,這些問題要是沒有解決,「很多國家地區極可能會社會不穩,甚至威脅到世界和平」。一個觀察家更坦言:「世界文明和各國文化將要走向毀滅。」

糧農組織的總幹事雅克·迪烏夫說:「今天,世上有超過八億人食不果腹,其中兩億是兒童。」一般估計,到了2025年,世界人口會從現在的58億增加到83億,而大部分增長會在發展中的國家。迪烏夫悲嘆說:「無數男女老幼的天賦生存權和尊嚴受到剝奪,情況嚴重,叫人震驚。飢民的痛苦呻吟聲,跟日見貧瘠的土地、樹木伐盡的森林,以及漸漸耗竭的漁場等默不作聲,實在大異其趣。」

有什麼補救辦法呢?迪烏夫認為,解決辦法在於「敢作敢為」,一方面確保缺糧的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提供生產糧食的技術、投資和科技,好讓這些國家能夠自給自足。

「糧食安全」——為何可望而不可即?

高峰會上發表的一份文件指出: 「當人人時刻有經濟能力,可以實際獲得充足、安全及富營養的食物,既能夠維持身體的需要,又能夠滿足自己的喜好,同時過著活躍而健康的生活,這時,糧食安全就實現了。」

扎伊爾的難民危機證明,糧食安全可以怎樣遭受破壞。當年,有一百萬盧旺達難民忍飢受餓,苦不堪言,聯合國屬下各機構卻存糧甚豐。要幫助這些難民本是綽綽有餘的。可是,運糧及發放糧食給飢民卻障礙重重,既要通過政治審查,又要得到地方官員合作。有些難民營由軍閥控制,因此更要先得軍閥同意。扎伊爾的危機再次表明,國際團體即使糧食充裕,向飢民伸出援手也不容易。一個觀察家指出:「發放救濟糧以前,有關方面必須『過關斬將』,跟一個復一個的組織或機構協商,好獲得他們批准。」

美國農業部一份文件指出,糧食安全可能遭受任何基本因素嚴重破壞。這些因素除了天災,還包括外戰內亂、國策失當、科研不足、環境破壞、貧窮困苦、人口膨脹、性別歧視、健康不佳。

不過,各國所作的努力不無成果。自7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平均飲食能量供應(糧食消耗量的指標),從每人每天2140卡路里增加到2520卡路里。糧農組織指出,估計到了2030年,世界人口會再添幾十億。「光是維持目前的糧食供應水平,糧食的生產量也得要快速兼持續不變,還要在不破壞我們所賴的天然資源下,增加糧食的供應達百分之75。」要餵飽飢民,真是談何容易。

『我們要的是實際行動,不是更多的高峰會談』

世界糧食高峰會的議程和所作的承諾,招來了不少非議。拉丁美洲一個代表譴責高峰會只承諾把目前食不果腹的人口減半,這樣的承諾過於「保守」,而且近乎「可恥」。另外,15個國家的代表對高峰會通過的建議理解不一。意大利的《共和國報》報導,即使只是草擬保守的聲明和行動計劃,「各國也得要花兩年時間爭辯磋商,才能達成協議。片言隻字都得要仔細推敲,連標點逗號也不能苟且,免傷和氣……而再起爭端」。

有分擬定高峰會文件的人,很多都對結果感到不滿,其中一人指出:「種種建議聽起來娓娓動聽,能不能落實,卻叫人懷疑。」引起最多爭論的,是糧食享用權該不該列入「國際確認權」的範圍內,因為這一旦成為「權利」,有關人士就可以通過法律去爭取。一個加拿大人說:「富裕的國家深恐他們被迫要向貧窮的國家提供援助,因此堅持所發表的聲明必須語調平淡。」

在這個聯合國贊助的高峰會上,討論無休無止;一個歐洲政府官員忍不住說:「[1994年就人口和發展問題]在開羅舉行的會議上,我們已經達成很多協議;可是,在後來的會議,我們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討論同樣的問題。」這個官員建議:「其實,我們的頭號議程應該是趕緊落實計劃,使人類同胞得益,而不是舉行更多的高峰會。」

觀察家進一步指出,有些國家經濟蕭條,但單是派員出席這次高峰會已經所費不菲。一個非洲小國派出14個代表和兩名部長級官員,全都在羅馬住上兩個多星期。意大利的《晚郵報》報導,某位非洲總統的妻子在羅馬最有名的購物中心瘋狂購物,一花就是2萬3000美元,而國內人民個人的全年平均收入卻不足3300美元。

那麼,這次高峰會提出的行動計劃落實的機會有多大呢?一個記者說:「我們惟一希望的,是各政府態度認真,落實去執行所定的,好確保計劃成功。成功的機會多大呢?……歷史表明,我們很難感到樂觀。」這個記者指出,一件叫人失望的事情是:1992年,各政府在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高峰會,答應把援助發展的撥款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0.7。「但這項協議並沒有約束力,所以實際辦到的國家寥寥可數。」

誰來餵飽飢民?

歷史充分證明,人類意圖再好,「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人類單靠自己,很難使人人豐衣足食。貪得無厭、自命不凡的態度大行其道,加上相關的機構管理不善,人類的處境確實岌岌可危。糧農組織的總幹事迪烏夫指出:「歸根究柢,要解決難題,人就必須洗心革面,除去不良的態度和意願。」

關於這點,只有上帝的王國才能辦到。其實幾十個世紀以前,耶和華已經預言他的人民說:「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書31:33。

耶和華上帝起初為人類預備花園般的家鄉,賜給人類「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作食物。(創世記1:29)上帝所供應的既充足,又富營養,而且唾手可得,正是全人類所需。

上帝的旨意並沒有改變。(以賽亞書55:10,11)很久以前,上帝保證說,他會通過基督統治的王國去滿足人類一切需要,包括:使人人豐衣足食、根絕貧窮、控制天災、終止紛爭。(詩篇46:8,9;以賽亞書11:9;參閱馬可福音4:37-41;6:37-44。)到時,「地已經出了土產;上帝——就是我們的上帝要賜福與我們」。「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詩篇67:6;72:16。

[第12頁的圖片鳴謝]

Dorothea Lange, FSA Collection, Library of Congres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