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名揚四海更有價值的東西
我成了歐洲著名的雕刻家後幾年,一位從事藝術業的朋友這樣責怪我:「你糟蹋了自己的藝術天分了!」在我解釋為什麼他這樣責難我以前,讓我先告訴你,我是怎樣成為雕刻家吧。
我在奧里西納村出生,村裡的大部分男子都在一個古採石場裡工作。奧里西納位於意大利北部,就在的里雅斯特附近,跟前南斯拉夫相當接近。我15歲時也在村裡的採石場工作。當時是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那年。我的工作經常接觸石頭,我對石頭的興趣就因此而生,甚至渴望成為一位有名的雕刻家。我也渴望能夠永遠活下去。然而,這兩個願望看來只是異想天開罷了。
大戰在1945年結束,我於是遷到羅馬與姊姊一起生活。在羅馬期間,我很渴望就讀藝術學院。後來藝術學院果然收了我,讓我在那裡攻讀三年藝術課程。夢想果然實現了,我實在喜出望外!多虧幾個慈善組織的協助,我才有錢支付學費。
渴求屬靈事物
我由於十分渴求屬靈的事物,於是參加不同教會的禮拜,包括救世軍和韋爾多派在內。我甚至參加耶穌會大學舉辦的一些課程;有一次,我還參加一個為期三天的研究班課程,而課程則由一位主教負責教授。在課程期間,我們不許跟別人交談,人人都要專心禱告、沉思、告解,並且留心聆聽主教的訓話。
課程結束後,我覺得自己的信心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強化。我於是問主教:「為什麼我並沒有培養出堅強的信心來呢?」
主教答道:「信心是來自天主的恩賜,他喜歡給誰就給誰。」他的答覆令我大失所望。我於是不再尋求天主,轉而把全副精神用來鑽研藝術。
享譽國際
1948年,我在羅馬完成了學業。我獲得一年的獎學金,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學院裡就讀。我在次年畢業,並獲得一年的獎學金,到斯洛文尼亞(以往屬於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的盧布爾雅那進修。當時我的目標就是遷往法國的巴黎,這個城市是當代的藝術中心。
在1951年,有人聘請我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工作。我於是遷往瑞典,一心想儲蓄點錢,好待日後到巴黎在藝術界創一番事業。可是,我後來結識了米姬,我們在1952年結為夫婦,並在斯德哥爾摩定居。我受雇在一個小規模的工場裡工作,專門雕刻石頭、大理石和花崗石。我有些雕刻品在米勒斯園展出,這個地方位於利丁厄,離斯德哥爾摩不遠,是個公園兼博物館。
在羅馬期間,我學會一種古老的青銅鑄造法,稱為失蠟鑄造法,並在斯德哥爾摩的職業藝術培訓學校和藝術學院裡教授青銅鑄造法。後來,我在斯德哥爾摩的斯坎森露天博物館裡從事有關鑄造青銅的工作。在那裡,我常常在觀眾面前,用青銅或鉛製成雕刻品。此外,我還受雇替當時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修復古代的雕刻品。這些雕刻品現今陳列在斯德哥爾摩的皇宮和德羅特寧霍爾摩堡裡。
在1954至1960年期間,我的作品贏得了新聞界和藝術界的好評。我有不少雕刻品在歐洲各大城市巡迴展出,包括斯德哥爾摩、羅馬、盧布爾雅那、維也納、薩格勒布和貝爾格萊德。在貝爾格萊德,當時的南斯拉夫總統鐵托還買下了我一些雕刻品,作為他的私人珍藏。在羅馬的現代美術館裡,我的作品在一個用花崗石雕成的巨型女體像旁展出。此外,我的雕刻品也在維也納的艾伯蒂那博物館裡供人參觀。斯德哥爾摩的現代博物館有一個青銅雕刻和一個鉛雕刻都是我的作品,盧布爾雅那的現代藝術館也有我所做的青銅雕刻。
對宗教再度產生興趣
我們婚後幾年,米姬留意到我對宗教再次產生興趣。我常常這樣想:「早期的基督徒甘願為信仰殉道,我可以在哪裡找著這個信仰呢?」我於是再次參加不同教會的禮拜,包括五旬節會和基督復臨派在內。我甚至研究伊斯蘭教和佛教。
1959年,我到意大利的米蘭出席一個藝術展覽,但在此以前,我首先到故鄉奧里西納村逗留幾天。奧里西納的村民告訴我,有一個男子的聖經知識非常豐富,他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後來我有機會跟這個男子交談,他運用聖經幫助我明白許多我聞所未聞的事情。例如,我明白到人是 個魂,而不是有 一個與身體分開的魂;此外,我也明白到魂是會死的,而不是其他宗教所說的具有不死性。——創世記2:7;以西結書18:4。
那人還告訴我,上帝創造亞當夏娃時並沒有定意要他們死去,而是定意他們在地上永遠快樂地活下去。第一對人類由於反叛上帝,結果失去生命。(創世記1:28;2:15-17)可是,上帝通過他的兒子作為贖價,讓人類可以享有亞當由於反叛而失去的永生希望。(約翰福音3:16)我知道這些事以後實在興奮不已。——詩篇37:29;啟示錄21:3,4。
轉捩點
此後不久,我返回瑞典,後來我和米姬設法接觸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可是,我們卻無法找著他們的地址。幾天後,有人按我們的門鈴,來訪的原來就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我開始閱讀他們留給我的聖經刊物,並且很快就確信自己所讀到的是真理。然而,為了確定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我於是跟一位老朋友談談這件事。他是個天主教大主教,是我在40年代後期於羅馬攻讀藝術時結識的。因此,我在1961年1月拜訪他。
當時我這位朋友負責督導世界各地所有的天主教傳教活動。我多麼期待他給我指點迷津!然而,我後來發覺這位大主教原來甚至連聖經的基本知識也一竅不通,這使我大感驚訝。我們談到有關死者的情況時,他說:「我們現在相信的,到頭來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後來,我們也討論到使徒彼得所談到有關「新天新地」的聖經應許,可是,他也無法肯定這個應許所指的是什麼。——彼得後書3:13;以賽亞書65:17-25。
我返回斯德哥爾摩以後,就經常跟一位我和妻子都認識的見證人研讀聖經。米姬研讀聖經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真是太高興了。結果,在1961年2月26日,我以水浸禮象徵我已獻身給耶和華,米姬則在次年受浸。
在工作上作出調整
女兒在1956年出生,到1961年,我們又多添一個兒子。由於我必須養家活口,因此,我很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後來,有人聘請我在家鄉興建一個大紀念碑,以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游擊隊員。對我來說,興建這樣的一個紀念碑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可是,我後來再三考慮各種因素,例如,這可能意味著我不得不跟家人和基督徒會眾分開三個月,並且在一個充滿濃厚共產主義的地方裡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要追求屬靈的事物相當困難。結果,我婉拒了這個興建工程。
另一份差事也影響到我的基督徒良心。我被雇請為瑞典一個新落成的火葬場做個巨型裝飾物。我完成這個工程後受到邀請出席火葬場的揭幕禮。可是,我聽聞斯德哥爾摩的一名主教將會為我的作品揭幕,因此,我決定不出席這個揭幕禮,因為這些人的教訓和習俗直接抵觸上帝的話語,我不想跟他們有任何關係。——哥林多後書6:14-18。
由於我雕刻工作的收入極不穩定,因此,維持生計相當吃力。(提摩太前書5:8)為了謀生,我認真地考慮一下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後來,一位建築師帶了一個他所設計的建築模型來見我,並請我替這個模型拍照。由於我常常為自己的雕刻品拍照,我的攝影技巧還算不錯,結果,我欣然接受這份差事。在那些年頭,瑞典有很多建築工程進行,有關機構很需要攝影師為建築模型拍照。不少建築師也樂意聘用我,我和家人因此也不愁溫飽。
就在這段期間,我走訪斯德哥爾摩的意大利文化學會,以便向人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我也認識這個學會的主任,後來還有機會跟他會面。他獲悉我放棄了雕刻的事業,於是慨嘆說:「你糟蹋了自己的藝術天分了!」我於是向他解釋,我必須首先履行自己對上帝和家人的義務。
我承認藝術曾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可是,我後來意識到,假如我繼續追求我的事業,這跟事奉兩個主人沒有兩樣。(馬太福音6:24)我深信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是我可以做的最重要事情。由於這緣故,我放棄了雕刻的事業,這是我個人的決定,而耶和華上帝也大大祝福我的決定。——瑪拉基書3:10。
有幸參與基督徒的服務
70年代初,許多移民從歐洲南部和東部來到瑞典定居,並且對於聖經真理深感興趣。自1973年以來,我有榮幸跟不少移民研讀聖經,他們有的說意大利語,有的說西班牙語,也有的說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此外,我也很高興可以為這些操不同語言的人成立新會眾和研究班。社方還委派我安排意大利語的基督徒大會,並且在聖經戲劇中做導演。我有時候也有榮幸受社方委任做周遊監督,為瑞典的多群會眾服務。
由於我有分在瑞典安排意大利語大會,因此也有機會接觸羅馬的守望台社辦事處。意大利的弟兄告訴我,當地的傳道工作擴展得非常迅速,許多會眾也缺乏長老。我和米姬於是在1987年遷居利古里亞,就在意大利的熱那亞附近。那時,我們的兒女也長大成人,各自離家自力更生。我們在意大利逗留了兩年,曾享有許多愉快難忘的經歷,還有分在利古里亞成立一群新會眾。我們充充足足地體驗到箴言10:22的真理:「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
我和米姬有時會一起數算耶和華給我們的祝福,這些祝福實在數之不盡。除了有分成立新會眾以外,我們也幫助了幾個人,包括我們的兒女在內,達至獻身受浸的地步。他們在真理上繼續進步、成熟。我雖然放棄了名成利就的雕刻事業,可是,我並沒有後悔,因為我揀選了更富於酬報的事業,就是為我們仁愛的上帝耶和華服務。我和親愛的家人都得著了穩確的永生希望,我為此衷心感謝耶和華。——切洛·佩爾托特口述。
[第13頁的圖片]
我雕刻時的情景,攝於1955年
[第15頁的圖片]
與妻子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