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11/8 24-27頁
  • 埃特魯斯坎人之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埃特魯斯坎人之謎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起源無從稽考
  • 埃特魯斯坎人的生活和發展經過
  • 埃特魯斯坎人的生活情趣
  • 奇異的宗教信仰
  • 由同化走向滅亡
  • 影響深遠
  • 巴比倫傾倒了,但他的宗教卻繼續支配列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陰間的起源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 第5部分:約公元前1000-31年——一無可取的虛構神祇
    警醒!1989年
  • 迦太基——險些打垮羅馬帝國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1/8 24-27頁

埃特魯斯坎人之謎

《儆醒!》駐法國通訊員報導

「伊特魯里亞揚威四海,可見其影響力確實非凡。」——公元1世紀歷史家李維。

也許你對於埃特魯斯坎人是怎樣的人一無所知。可是,假如你所操的語言是由拉丁字母組成的,那麼你無形中也從埃特魯斯坎人受惠了。要不是埃特魯斯坎人,拉丁字母也許會以a, b, g 開始,情形就跟希臘語或希伯來語的類似。雖然語文學家知道埃特魯斯坎語的字母以a, b, c 開始,可是,他們卻無法理解埃特魯斯坎文的意思。這只是埃特魯斯坎人其中一個令人費解的謎罷了。

多個世紀以來,歷史家曾嘗試推斷這個超卓文明的起源。公元前5世紀是埃特魯斯坎人的全盛時期,當時他們組成了一個以12個城市構成的聯盟,而且在歐洲和北非有一個廣泛的商業網絡。然而,在此以後只有四個世紀,伊特魯里亞卻被勢力日漸雄厚的羅馬完全吞併。關於埃特魯斯坎人,我們知道的有多少?為什麼他們是個謎團莫解的民族?

起源無從稽考

長久以來,歷史家、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推究埃特魯斯坎人的起源。古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認為,他們是從小亞細亞的利迪亞移居伊特魯里亞的;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世紀,哈利卡納蘇的狄奧尼修斯卻聲稱,他們是意大利的原住民。究竟哪一個說法才對呢?還是他們有不止一個的起源?無論答案是什麼,由於埃特魯斯坎人在種族和文化上跟鄰近民族差異很大,現今我們很難確定他們的根源。

然而,已知的事實是,大約自公元前8世紀,埃特魯斯坎人在意大利中部十分昌盛。羅馬人把他們稱為圖斯奇或埃特魯斯奇。他們的活動範圍在北面的阿爾諾河和南面的台伯河之間,而這個區域則稱為托斯卡納。曾有一段時期,埃特魯斯坎人統治古意大利大約五十個不同的民族。

雖然埃特魯斯坎語基本上是採用希臘字母的早期形式,理應易懂,可是,這種語言其實跟其他已知的語言迥然不同。埃特魯斯坎語的主要詞彙很難翻譯。然而,埃特魯斯坎人卻著書很多。事實上,他們的書籍種類異常豐富,關乎宗教的書籍就更不用說了。埃特魯斯坎人有數以千計的銘刻留存至今,這些銘刻包括墓碑、花瓶和雪花石膏棺等。可是,銘文卻非常有限,因此,學者很難憑著這些銘刻斷定埃特魯斯坎語的起源和含意。

埃特魯斯坎人的生活和發展經過

埃特魯斯坎人組成了一個個自治城邦,起初由君主統治,後來則由地方行政官管治。這些城邦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埃特魯斯坎聯盟,但在宗教、經濟和政治上的聯繫卻相當鬆散。有些埃特魯斯坎人的房屋有自來水供應,周圍的街道鋪築整齊,還設有下水道。陸上的排水系統範圍分布廣遠。埃特魯斯坎君主把羅馬一個個村落改建成設計典雅的城市,周圍還築起城牆,市內設有下水道網絡,其中一個稱為克洛卡馬克西馬的下水道網絡至今仍然存在。

埃特魯斯坎人所管治的地區有豐富的礦藏,包括鄰近厄爾巴島的鐵礦在內。這個民族對於金屬有很大的偏愛,他們把鐵、銀和銅進行加工,甚至從不列顛群島輸入錫。此外,他們有不少肥沃的耕地和放牧地,盛產穀物、油橄欖樹、葡萄和木材。由於埃特魯斯坎人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當地和海外的貿易興旺,因此,他們在經濟方面欣欣向榮。

埃特魯斯坎人也有卓越的航海本領。公元前540年,埃特魯斯坎人和迦太基人的聯合船隊擊敗了希臘人,從而保障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海外貿易發展。埃特魯斯坎人也發明了艦艇的裝甲撞角,大大加強了他們的作戰能力。他們的布克凱洛陶器(一種黑色的陶器)十分著名,當日他們把這類陶器通過海路出口到西班牙和埃及去。此外,他們也發展橫越大陸的貿易路線,把酒出口到高戶(法國)和日耳曼(德國)去。至此,埃特魯斯坎人的確揚威四海。

埃特魯斯坎人的生活情趣

埃特魯斯坎人留存至今的工藝品仍然相當完整,這些文物更有助我們了解他們昔日的生活面貌。他們喜愛精美貴重的物品,並且製造各種華麗的珠寶首飾,例如耳環、胸針、垂飾、手鐲和項鏈。他們精心製造瑰麗的細工飾品,並用小金粒鑲製首飾。儘管現代人在知識方面相當進步,可是,這個民族究竟怎樣製造出這麼精巧的飾物,至今仍是個謎。除了高腳酒杯、杯碟,以及用銀或其他金屬製成的餐具以外,埃特魯斯坎人還雕製其他珍貴的物品,例如象牙雕刻。

考古學家發現了埃特魯斯坎人不少雕刻品、工藝品和壁畫,這些文物反映出這個民族的生活情趣。他們喜歡觀看馬車比賽、拳擊、摔跤比賽,以及其他體育運動。君主也許安坐象牙椅上,觀看這些比賽,周圍還有許多擄掠得來的奴隸伺候。他的紫色外衣正好象徵帝王的身分,這個象徵後來為羅馬人所採納。在宮殿裡,他與妻子斜倚桌前用膳,一邊聆聽管樂,一邊欣賞舞蹈,身旁有奴隸殷勤服事。

在埃特魯斯坎人的社會裡,婦女跟男子享有平等的地位,這跟希臘人或羅馬人的社會有很大差別。埃特魯斯坎婦女既可以擁有財產,也可以參與社區活動。她們不但有私人的名字,而且也有姓氏,這正好表明她們享有合法權利。

奇異的宗教信仰

公元1世紀一位歷史家指出,埃特魯斯坎人「對於宗教習俗比任何民族更虔誠」。這個民族崇拜許多神祇,尤其是三位一體的神祇。為了尊崇這些神祇,他們興建的廟宇是由三個內室組成的,每個內室都有一個神像。埃特魯斯坎人的生活不離巴比倫的神祕觀念,其中以靈魂不死和陰間的觀念影響最大。他們處理屍體的方式不是土葬,就是火化。要是火化的話,他們就把骨灰放在骨灰甕裡,這樣的骨灰甕有多種樣式。然後,他們把骨灰甕放在墳墓裡,還在墓穴裡放置一些他們認為死者在陰間需用的物品。此外,他們還舉行下葬儀式,獻祭和奠酒。富裕人家的墓壁上有色彩繽紛的濕壁畫點綴,題材有時還包括一些妖魔鬼怪。正如一份雜誌說,「埃特魯斯坎人喜歡描繪怪物」。

埃特魯斯坎人也流行祭牲剖肝占卜術,意思就是藉著研究祭牲的肝臟,以預卜未來。這種占卜術源自巴比倫。(請參看以西結書21:21。)無論在起居生活方面,還是在作決定方面,他們總喜歡求神問卜。他們觀察天空,也觀察大地,為求找個兆頭。由於占卜在埃特魯斯坎人當中非常普遍,這種活動因而被稱為「埃特魯斯坎科學」。

由同化走向滅亡

公元前509年,埃特魯斯坎君主結束了在羅馬多個世紀的統治。這是個不祥之兆。在北面,由於凱爾特人入侵,結果大大影響了埃特魯斯坎人對於那些地區的控制權。在南面,埃特魯斯坎人不斷跟古意大利人發生邊界衝突,這削弱了他們的權力基礎,結果產生了不少社會問題。

到公元前3世紀,埃特魯斯坎人的領土受到羅馬人管轄,於是一段羅馬文化興旺的時期——或稱羅馬化時期——展開了。所有古意大利人都要成為羅馬的公民,最後在公元前90年,埃特魯斯坎人也就正式告別歷史的舞台了。此外,羅馬也要求埃特魯斯坎人說拉丁語,並且受到羅馬世界所同化。羅馬學者顯然甚少翻譯或保存埃特魯斯坎人的文學著作。結果,他們的文化從此就湮沒無聞,後世人也就更難解開關於這個民族的疑團。然而,埃特魯斯坎人的文化對後世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影響深遠

時至現今,羅馬仍然有不少埃特魯斯坎人的文化遺產。卡皮托利諾山神廟就是一例。這個神廟是獻給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三位神祇的。此外,他們的三室神廟也歸羅馬人所有。羅馬的第一道城牆,以及古羅馬廣場範圍的下水道也是埃特魯斯坎人所留下的。事實上,甚至羅馬的象徵卡皮托利諾狼也源自埃特魯斯坎人。羅馬人也採納埃特魯斯坎人不少習俗,例如一些格鬥至死的遊戲,以及跟野獸搏鬥。(請參看哥林多前書15:32。)另外,保羅在喻例中曾談到凱旋隊伍的遊行,他所指的那種遊行無疑也是埃特魯斯坎人的遺風。——哥林多後書2:14。

埃特魯斯坎人的某些象徵也廣泛受人運用。埃特魯斯坎祭司的杖跟牧羊人的曲柄杖類似,這種杖後來演變成現今基督教國主教所用的牧杖。埃特魯斯坎人的棍棒束(多根棍棒跟斧頭緊扎在一起)曾被羅馬人用作權力的象徵;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人們也用棍棒束作為一種標誌;到20世紀,意大利的法西斯黨也採用同一的標誌。

儘管考古學家苦心地探究過去,埃特魯斯坎人的起源和生活的許多方面至今仍是個謎。

[第2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伊特魯里亞

意大利

[第24,25頁的圖片]

1.羅馬的象徵卡皮托利諾狼,是公元前5世紀用埃特魯斯坎青銅製成的

2.這些金板刻有埃特魯斯坎語(右)和腓尼基語(左)銘文,內容是對烏尼(阿斯塔特)的獻辭

3.安放一對埃特魯斯坎夫婦遺體的石棺

4.埃特魯斯坎人在公元前4世紀建成的拱門。羅馬人從埃特魯斯坎人學會興建拱形建築物

5.埃特魯斯坎人在公元前7世紀用作調酒的巨爵和爵座

[鳴謝]

Gold tablets: Museo Nazionale di Villa Giulia, Roma; sarcophagus and krater: Musée du Louvre, Pari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